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光纤保护旁代时的通道切换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光纤保护在定检、旁代时,需要进行通道切换。文中介绍了几种通道切换方案,比较了它们的性能、实现的难易程度和使用的可行性。插拔尾纤法使用简便可靠,但需移动尾纤,较为不使。光开关切换法技术先进,但由于工艺和成本位得应用受到限制。脉冲编码调制(PCM)时隙切换法使用方便,但只限于复用通道且需通信人员配合。光纤接线盒法综合了上述3种方法的优点,并克服其不足,既简便可靠,又成本低廉,并可用于复用、专用光纤保护,现已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通道误码是一个同通道长度相关的指标,分析了误码对线路纵差保护的影响,介绍了实际运行中必须解决的引起非随机误码的一些原因,并分析了通道双向延时不对称度对线路纵差保护正常运行的影响,指出用于线路纵差保护的复用通道双向路由必须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智能电网对数字化变电站间隔层设备高性能的要求,提出了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应用于数字化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的设计方案.介绍了VxWorks运行硬件系统及其强实时性和高可靠性的实现方法,将装置功能划分为不同优先级的中断和任务,采用信号量和消息队列对任务进行合理调度.阐述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嵌入式以太网在装置上的实现方法,采用制造报文规范(MMS) +TCP/IP+以太网实现与站控层的网络通信.该设计方案已在工程实际中成功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利用单点电气量难以准确判断接地故障方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能量法接地方向判据。根据叠加原理分析了单相接地故障暂态等值电路,指出了测量点处的零序能量由故障初始时刻的电容充电能量和维持LC振荡的稳态振荡能量两部分组成,分析了零序能量在不同接地方式和不同接地电阻下的特点。为了简化定值整定原则,对零序能量函数进行了离散化处理并作了二次积分,提出了实用的能量二次积分判据。对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完全补偿的接地方式下的金属性故障和经3000 ?电阻接地故障进行了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上述各种故障情况下该判据均能判别故障方向。  相似文献   
5.
金华锋 《红水河》2016,(4):50-53
通过对葠窝水库上游调查分析,阐述了水库淤积的原因与现状,并采用断面法与地形法两种方法对水库库区淤积量进行了测算,通过分析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给出了葠窝水库淤积量合理的计算方法与结果,为今后水库淤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RCS-992A系列分布式区域安全稳定控制装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章旨在介绍一种新型电力系统区域稳定控制装置——RCS-992A系列电网稳定紧急控制装置。对稳控装置的基本要求进行了简要阐述,并介绍了装置的硬件实现、软件平台、基本判据、功能特点及系统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对装置在“黔电送粤”稳控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7.
用于差动保护的E1速率通信接口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随着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电流差动保护的使用日益普及,为了解决电流差动保护在64kbit/s传输速率时的带宽瓶颈问题,以及在复用脉冲编码调制(PCM)暹道时用户必须在两侧配置交换机设备的问题,研制出基于E1速率的电流差动保护装置,使用该装置不仅能使用户省去两侧PCM交换机设备,而且也使得信息传输的中间环节减少,缩短了传输时延,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目前大量的通道联调问题存在于此)。同时,使用E1速率来传输电流差动信息后,也使得保护信息传输带宽大大加宽,有利于保护功能的增强与完善。文中介绍了用于该保护装置的E1速率通信接口和实现方法,并对E1速率和64kbit/s的接口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电流差动保护的使用日益普及。为了解决电流差动保护在64 kbit/s传输速率时的带宽瓶颈问题,以及在复用脉冲编码调制(PCM)信道时用户必须在两侧配置交换机设备的问题,研制出基于E1速率的电流差动保护装置。使用该装置不仅能使用户省去两侧PCM交换机设备,而且也使得信息传输的中间环节减少,缩短了传输时延,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目前大量的通道联调问题存在于此)。同时,使用E1速率来传输电流差动信息后,也使得保护信息传输带宽大大加宽,有利于保护功能的增强与完善。文中介绍了用于该保护装置的E1速率通信接口和实现方法,并对E1速率和64 kbit/s的接口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线路纵联保护中双向复用段倒换环动态时延特性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介绍了双向复用段倒换环的工作原理。以苏州电力光纤通信网西外环为对象,研究了各种通道故障下复用段保护切换、恢复过程中通道时延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苏州电力光纤通信网西外环采用双向复用段倒换模式,即使在保护切换、恢复过程中也能保证通道双向时延一致,适用于包括采用数据通道同步方法线路纵差保护在内的任何线路纵联保护。  相似文献   
10.
RCS-900系列保护装置的同步通信时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RCS-900系列保护装置采用同步通信方式,通过64 kbit/s,2 048 kbit/s复用通道或专用光纤方式,实现两侧保护装置信息交换。从装置通信模块功能出发,介绍了通信码型变换方案、信息接收模块时钟提取功能,以及信息发送模块时钟选择方式。说明了接收端装置通过从码流内提取时钟信号作为信息接收时钟解决了通信“位同步”问题。对于64 kbit/s复用通道,通过介绍PCM终端内部的收发模块的时钟配合关系,指出了保护装置通信发送时钟须采用“从 — 从”方式。对于专用光纤方式,须采用“主 — 主”方式或“主 — 从”方式。对于2 048 kbit/s复用通道,打开输出再定时功能时,须采用“从 — 从”方式,否则可采用“主 — 主”方式或“主 — 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