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波阻抗方向继电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提出了其实现方案,设计了基于高速同步数据采集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硬件构成方案,设计了软件框图和程序流程,方案设计中考虑了该继电器和其他继电器的配合。最后介绍了该继电器在行波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摩尔比不同、煅烧温度不同的ZnO-TiO2复合催化剂对尿素醇解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活性。讨论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合成碳酸二甲酯(DMC)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ZnO-TiO2复合催化剂上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1%,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160℃,甲醇和尿素的摩尔比为14。碳酸二甲酯(DMC)的最高收率为19.2%。  相似文献   
3.
以凝胶-溶胶法制备了不同含量Sn4+掺杂CuFe2O4样品,利用X 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MB)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不同含量Sn4+掺杂CuFe2O4样品的催化效果.研究表明:Sn4+掺杂量为5%时,所制样品有好的结晶度.当5% Sn4+掺杂CuFe2O4用量为0.02 g,过氧化氢用量为0.2 mL,温度298 K,反应时间为120 min时,50 mg/L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率可达85%.动力学研究表明其降解过程近似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达0.0155 min-1.  相似文献   
4.
聚乳酸纤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乳酸是一种新型的生态环保型高分子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世界各国对聚乳酸纤维研究及生产的相关情况,对聚乳酸的生产工艺作了深入的探究,并介绍了聚乳酸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高温熔融固液萃取在分离与富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以固态溶剂为稀释剂萃取金属离子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几种萃取体系的机理、热力学参数及动力学行为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切片石蜡为溶剂,TBP为萃取剂,研究了NH4SCN-HNO3介质中镧系元素的萃取行为。考察了TBP、NH4SCN浓度、温度对萃取分离的影响,测出了萃合物组成和萃取反应平衡常数及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7.
郭效军  李雨甜  李静 《硅酸盐通报》2014,33(9):2170-2175
对氢氧化镁改性硅藻土吸附去除活性红染料的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pH值、吸附剂用量、NaCl浓度等因素对吸附脱色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改性硅藻土投加量为6 g/L,溶液pH值为6,NaCl浓度为4 mol/L,该吸附剂对活性红溶液的脱色率可达95%.实验结果也表明氢氧化镁改性硅藻土对活性红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大吸附量为64.94 mg/g.热力学研究表明氢氧化镁改性硅藻土对活性红的吸附是一自发、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磷酸氢二铵、硝酸钙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反应通过850℃热处理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P)粉末.并应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手段对合成羟基磷灰石的物相组成、化学组成、微观形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羟基磷灰石形貌规整、分散均匀、热稳定性好,热处理有效控制了粉体的团聚,显著提高了羟基磷灰石晶粒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9.
以氯化镁、氢氧化钠、氯化钠为原料,利用室温固相反应制备了氢氧化镁.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 SEM)等方法对样品的物相、形貌进行了表征.对氢氧化镁吸附处理含Ni(Ⅱ)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等因素对氢氧化镁吸附Ni(Ⅱ)过程的影响,使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对Ni(Ⅱ)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并且吸附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郭效军  李岱 《硅酸盐通报》2017,36(1):345-351
采用化学沉淀法,在模拟体液环境中制备了Na、Mg、F三元素共掺杂的羟基磷灰石( HA)粉体,利用XRD、FT-IR、SEM、EDS等技术对其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Na/Mg/F对HA进行掺杂引起HA晶格发生畸变。 F元素的掺杂量对HA的形貌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F掺杂量的增加,球形的HA颗粒逐渐转变成棒状结构。 F/P=0.25时,可以制得小而均匀的HA颗粒。抑菌环实验表明Na/Mg/F共掺杂H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F/P=0.25时,抗菌性最强。煅烧温度在1000℃时HA的物相未发生变化,说明样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