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以上海地区为例,从宏观、微观2个不同的层面描述了电力与经济之间的联系。采用景气指数的研究方法,通过构建上海电力景气指数对电力与经济进行宏观分析,这对电力消费与经济运行未来的变化趋势和拐点预测有较强的应用性。在宏观分析的基础之上,应用时差相关系数、单位电耗产值与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电力消费与行业产值分别在时间、比例、影响力度等方面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资本传递效应的经济活动,最终会在电力消费市场上有强烈的反映,故通过建立完善的电力市场价格机制,将进一步调整整体的电力消费特性,并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选取长三角地区的碳生产率为研究对象,引入泰尔指数,从地区内部和地区间分析组内、组间差异及各自的贡献率,研究了引起该地区碳生产率差异的原因.分析了各区域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发展方向,并以此为依据,为寻找高效的减排途径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摘要: 以上海地区为例,从宏观、微观2个不同的层面描述了电力与经济之间的联系。采用景气指数的研究方法,通过构建上海电力景气指数对电力与经济进行宏观分析,这对电力消费与经济运行未来的变化趋势和拐点预测有较强的应用性。在宏观分析的基础之上,应用时差相关系数、单位电耗产值与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电力消费与行业产值分别在时间、比例、影响力度等方面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资本传递效应的经济活动,最终会在电力消费市场上有强烈的反映,故通过建立完善的电力市场价格机制,将进一步调整整体的电力消费特性,并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摘要: 首先详细阐述了均匀性理论在电力系统安全性分析、电网优化规划和电网运行优化中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并分类介绍当前电力系统中均匀性指标的各类评价方法。其次,阐述近期研究热点“弹性电网”中的均匀性问题。最后,对电力系统均匀性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阐述了在均匀性指标的建立与优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频繁波动使得电网调度更加复杂,因此需充分发挥电网灵活性资源的调节作用。在考虑灵活性需求时空二维特性以及调度计划灵活性的基础上,提出以爬坡时间裕度作为衡量机组爬坡能力的指标,并采用标准差描述爬坡时间裕度的均匀性;建立同时考虑均匀性和经济性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对调度方案进行灵活性评价,形成具有卡尺功能的电网灵活性评价图,对于多样化的灵活性需求,可在评价图上快速定位相应的调度方案,并判断是否存在消纳不足问题。IEEE 30节点系统算例仿真结果表明,均匀性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验证了面对不同灵活性需求给出合理调度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DEA模型分析了我国近12年的电能利用效率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在电能利用上基本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比了17个国家2012年的电能利用效率,结果显示,电能利用效率基本与国家的发展程度呈正相关.最后提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各区域协调合作和优化资源配置的电能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可再生能源投资指标评价体系,并使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可再生能源投资情况进行了评价.选用了经济、技术、资源、环境和政策5个一级指标,科学、客观、合理地构造了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的投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发电投资下,水电的发电量最高,风能和太阳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生物质能的优势在评价体系中并未完全体现,地热能和海洋能的发展将会滞缓.  相似文献   
8.
为调和全球范围内各国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与消费型社会增长之间的冲突,中国率先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电能替代作为该战略中能源消费发展方向,通过优化调整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经济发展低碳转型。为确定终端能源消费中电能替代的增长区间与中长期负荷特性,总结了电能替代负荷增长的驱动因素,建立了计及电能替代弹性特征的最优电能替代负荷模型,提出了低碳及经济约束下电能替代边界的量化评估方法,分析比较了区域互联系统的短期电力负荷特性。最后通过构建高、低边界场景对未来全球能源互联背景下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电能替代趋势进行预判。  相似文献   
9.
为调和全球范围内各国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与消费型社会增长之间的冲突,中国率先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电能替代作为该战略中能源消费发展方向,通过优化调整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经济发展低碳转型。为确定终端能源消费中电能替代的增长区间与中长期负荷特性,总结了电能替代负荷增长的驱动因素,建立了计及电能替代弹性特征的最优电能替代负荷模型,提出了低碳及经济约束下电能替代边界的量化评估方法,分析比较了区域互联系统的短期电力负荷特性。最后通过构建高、低边界场景对未来全球能源互联背景下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电能替代趋势进行预判。  相似文献   
10.
首先详细阐述了均匀性理论在电力系统安全性分析、电网优化规划和电网运行优化中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并分类介绍当前电力系统中均匀性指标的各类评价方法。其次,阐述近期研究热点"弹性电网"中的均匀性问题。最后,对电力系统均匀性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阐述了在均匀性指标的建立与优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