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某核电厂辐照监督管运输容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200℃耐辐照电机用电磁线的辐照性能,在泳池式轻水反应堆内对电磁线进行辐照试验。将电磁线辐照样件放置在特制的辐照装置内,通过辐照装置和温控系统保证了电磁线辐照样件的环境气体氛围和环境温度;在线实时测量了电磁线样件的电性能,并对辐照后的电磁线辐照样件外观进行了目测。试验结束时,样件辐照所达到的总剂量为:热中子7.80×1018n/cm2、超热中子4.90×1017n/cm2、快中子9.15×1017n/cm2、γ射线1.56×108Gy。试验结果表明,200℃耐辐照电机用电磁线样件在达到累积辐照剂量后,其电性能均满足绝缘电阻大于50MΩ、耐电压性能良好的要求,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辐照能力。  相似文献   
3.
池式研究堆的回路系统配置存在一定的共性,对于相同的堆型,大部分回路配置是可相互借鉴的.通过对国内外几座池式研究堆(法国ORPHEE堆、德国FRM-Ⅱ、韩国HANARO堆、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的回路总体配置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其各自的特点,归纳出池式研究堆回路总体配置分为4个部分:与堆芯冷却相关的系统、与重水相关的系统、与池水相关的系统及辅助系统.  相似文献   
4.
简要分析了国际上生产99Mo研究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主产裂变99Mo研究堆的设计理念,经初步优化设计,分析和论证了该堆的总体设计参数,给出了99Mo产量评估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堆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堆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6.
控制鼓系统是空间核动力装置上执行功率调节、紧急停堆的重要安全设备,其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核动力装置的安全性。为验证控制鼓系统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必须进行热态下的性能试验。本文采用1∶1全尺寸控制鼓系统试验样机,通过设计建立专用的热态性能试验装置,对试验样机寿期内全行程往复、电机切换和快速复位功能进行了试验验证和研究分析。试验过程显示,试验样机运行基本平稳,无异响和卡顿,快速复位时间满足设计指标,但传动链终端存在角度滞后、旋转过程位置重复精度低和小角度快速复位乏力等现象。该控制鼓系统试验样机机构设计基本满足机械运转功能,为下一阶段控制鼓系统结构的优化与定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田湾核电站监督试样的运输安全,本工作采用设计与验证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制监督试样运输容器组件。组件设计包括屏蔽计算、结构设计与力学评定,通过安全验证试验和现场操作试验,对容器的运输安全性能和现场操作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监督试样运输容器组件满足GB 11806-2004的要求。目前,研制的监督试样运输容器组件已完成第1批监督试样的运输任务。  相似文献   
8.
YG-1型运输容器跌落分析与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NSYS/LS-DYNA程序进行了YG-1型运输容器9 m动态压碎试验的显示动力学分析。根据材料力学试验确定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各项参数,建立合理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初步计算结果表明,箱盖上的角钢结构不利于碰撞能量的吸收,导致燃料元件应力过大,不满足ASME规范BPVC-Ⅲ的强度要求。经过对容器防撞结构的重新设计,最终使YG-1型运输容器设计满足ASME规范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新燃料元件运输容器是为运输493反应堆燃料元件设计的专用设备。为保证燃料元件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使运输容器及燃料元件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标准GB 11806-2004的要求,对运输容器进行了热工设计计算和验证试验。通过计算与相应热工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运输容器热工设计的准确性。采用该运输容器运输新燃料元件,在正常运输工况和事故运输工况下可保证燃料元件的安全,完全满足GB 11806-2004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安全棒系统是空间核反应堆的关键设备之一,它具有结构紧凑、传动精度高、与反应堆容器连接接口多、工作温度高等特点。通过采用全尺寸的安全棒系统试验样机,确定了冷、热态性能试验方案,设计了专用的试验装置开展冷、热态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安全棒系统试验样机运行正常,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为试验样机的抗震试验提供了条件,也为安全棒系统后续设计及试验装置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