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针对电能质量扰动类型多,成分复杂,扰动特征易被当作噪声去除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小波阈值去噪算法。该算法通过计算每层小波系数的峰和比来确定该层噪声含量,使修正因子Fj可根据不同扰动信号的噪声分布特点自适应调整通用阈值。同时,提出了改进的阈值函数,可变参数a能调节自身软、硬特性从而确定合适的阈值函数。采用该算法对七种常见电能质量扰动信号去噪,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小波阈值去噪算法在不同噪声干扰下,对各类扰动信号都能达到较好的信噪比,去噪效果稳定,重构信号波形恢复较好,且在去噪过程中保留了扰动特征,能为后续电能质量分析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降低电能质量扰动信号中的噪声,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分解层数和阈值的小波去噪算法.通过计算小波细节系数的峰值比,自适应地确定最佳小波分解层数,根据各层细节系数中有用信息和噪声信息的分布特性以及细节系数的正、负峰值比,动态调整各层细节系数的上、下阈值.应用Matlab对暂态振荡和脉冲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并与传统硬、软阈值算法和一种改进小波阈值算法相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自适应分解层数和阈值的小波去噪算法得到的信噪比和均方根误差均优于以上3种方法,重构后信号更接近原始信号,并且较好地保留了扰动期间信号的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3.
现有基于特征选取的电能质量扰动分类算法存在鲁棒性差、抗噪性能不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用于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的分类。首先通过三个卷积神经网络子模型分别提取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的特征向量,然后将提取的特征向量融合为一个新的特征向量,最后通过BP神经网络实现分类。与改进前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现有的电能质量扰动分类算法相比,该算法提取的特征向量具有更大的区分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更好的鲁棒性和识别率,且抗噪能力强,为电能质量扰动信号分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指纹定位算法在离线阶段采集样本工作量较大的问题,该文利用一种分区拟合值近似法(P-FP)来建立离线指纹库。为了解决在线阶段由于WiFi信号的波动导致的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FP的设定阈值的序贯重要性采样(SIR)粒子滤波算法(PS-FP)来优化定位坐标。首先建立了路径的损耗模型,并对室内停车场进行分区拟合,得到每个分区的环境系数;然后用拟合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差值来建立误差特性矩阵,并重新部署虚拟的参考节点(RP);最后对离线指纹库进行C均值聚类。通过比较平均定位误差(MLE)寻找PS-FP算法的最优阈值,并采用PS-FP算法来优化在线定位坐标。实验结果表明,在部署很少的RP即获取样本比较少的条件下,PS-FP算法依然能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其平均定位误差约为0.7 m。累积分布函数(CDF)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S-FP算法在2 m以内的定位误差能达到98%。  相似文献   
5.
针对指纹定位算法在建立离线指纹库时需要部署较多参考节点(RP)的问题,提出一种分区拟合近似算法(PFAM)。为减少指纹定位算法在离线阶段的工作量,对整个目标环境进行分区,并在每个分区内重新部署虚拟RP;采用三阶多项式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拟合得到每个分区的环境系数,并建立每个分区的误差向量;利用拟合模型和误差向量逆推得到虚拟RP的信号强度,并采用C均值聚类算法对离线指纹库聚类来减少在线阶段的计算量;在在线阶段采用加权K近邻算法(WKNN)对目标进行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在RP部署较少的条件下,PFAM算法依然能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平均定位误差约为1.2 m。累积分布函数(CDF)分析结果表明,有86%的定位误差分布在2 m以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