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以八苯基笼型低聚倍半硅氧烷(OPS)和十二苯基笼型低聚倍半硅氧烷(DPS)为原料,经发烟硝酸和发烟硝酸/浓硫酸的混合酸硝化反应,分别合成了八硝基苯基笼型低聚倍半硅氧烷(ONPS),十二硝基苯基笼型低聚倍半硅氧烷(DNPS),十六硝基八苯基笼型低聚倍半硅氧烷(HDNPS)。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XRD分析测试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重点考察了笼子体积和硝基取代数对化合物热稳定性的影响,经TGA测试表明:三者质量损失为5%时的温度分别为349℃、292℃、187℃,最大热分解速度对应的温度分别是430℃、428℃、410℃,在1 190℃处,三者的残留质量分数分别是53.4%、50.25%、36.69%。三者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中以硝基取代数最少和笼子体积最小的ONPS热稳定最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背景、实施意义和实施方案的分析,对实施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阐释了“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实施后对电网运行管理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聚芳醚酮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对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超支化聚醚酮改性、化学改性和磺化改性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背景、实施意义和实施方案的分析,对实施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阐释了“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实施后对电网运行管理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聚亚胺酮是一类线性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文中首先以1,3,5-三-苯甲酰氯和溴苯为原料,由傅-克酰基化反应得到三官能度的1,3,5-三-(4'溴苯酰基)苯,再以1,3,5-三-(4'溴苯酰基)苯和对苯二胺为单体,通过钯催化的胺化反应缩聚得到超支化聚亚胺酮凝胶.凝胶经过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得到了具有耐热等级的纳米级孔径的聚亚...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聚苯并咪唑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方面的应用,本文从共混改性,化学改性,磺化改性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改性聚苯并咪唑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以9,9-双(4-氨基苯基)芴、4,4'-二溴二苯甲酮及八氨基苯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POSS)为反应单体,通过Buchwald-Hartwig交叉偶联反应,制得了一系列不同POSS含量的POSS基聚芴亚胺酮(PIKF)。通过红外、核磁共振、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热失重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及荧光光谱测试了其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OSS含量的提高,聚合物的起始热分解温度逐步升高(从497.62℃升高到508℃和541.61℃);POSS的引入可有效降低聚集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其最大吸收波长红移(从385 nm移至412 nm);而非共轭大体积POSS基的引入打断了链内共轭,使聚合物的最大发射波长蓝移(从518 nm至490 nm)。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进后的傅-克(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分别用4-溴苯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和1,3,5-三-苯甲酰氯与溴苯反应,成功制备了4,4′-二溴二苯甲酮、1,4-双-(4′-溴苯酰基)苯、1,3-双-(4′-溴苯酰基)苯和1,3,5-三-(4′-溴苯酰基)苯4种溴化芳香酮。其化学结构通过FT-IR1、H MNR、MS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表征结果与目标产物相一致。通过DSC对化合物的熔点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官能度环氧树脂对己二胺进行改性,得到了一种含多段长亚甲基链段的柔性固化剂。利用红外光谱表征其基本结构,通过60℃下的在线红外检测以及不同温度下固化时间对力学强度影响的分析,初步确定了其最佳固化工艺条件为80℃×6h。通过热重分析法(TG)测试了不同固化剂用量的固化产物热稳定性,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该固化剂固化时放热状况,进一步得到并验证了前面工作的正确性。以环氧树脂E-44为主体树脂,分别对其固化物在-196℃、室温、60℃下的剪切强度、90°剥离强度进行探讨。当主体树脂与固化剂按1∶0.5质量比混合时,其在各温度下的拉伸剪切强度分别为16.84MPa、14.73MPa和13.52MPa,可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高分子——聚亚胺醚酮(PIEK),其分子主链中包含了聚亚胺酮(PIK)和聚醚醚酮(PEEK)的分子片段。首先对所设计的PIEK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PIEK在理论上具有较高的Tg(Tg>200℃)。在理论的指导下,文中以含有醚键的芳香二胺和二溴化芳香酮为单体,通过钯催化的C-N交叉偶联反应得到了两种目标聚合物PIEK-1和PIEK-2。对所合成的PIEK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测试结果表明,PIEK-1和PIEK-2的Tg分别为198℃和217℃,高于PEEK的Tg温度50℃以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