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经成为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共识,如何建立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教育模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大课题。高职教育应该而且完全能够创新出一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500 kV自耦变压器中性点加装小电抗是解决电网单相短路电流超标的有效措施之一。工程中需要分析主变中性点交直流分量,研究在投切过程中中性点的暂态电压变化,以此确定小电抗的投切方式。研究中以某500 kV变电站加装小电抗实际工程为例,实测变压器中性点的交直流数据,分析了中性点交直流分量的特点及其来源。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投切电抗器带来的中性点的暂态电压变化,并给出了中性点刀闸的参数选择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经成为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共识,如何建立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教育模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大课题.高职教育应该而且完全能够创新出一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西南地区不同竹种单株碳计量简便计算方法,本研究以标准木法为实测数据,采用相关曲线法(9种)对宜宾市主要丛生竹种单株碳含量(W1)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曲线法与标准木法验证的碳计量精度均在91%以上。以宜宾市6种丛生竹成林面积为例进行估算,概算出6种丛生竹总碳储量为705.48×104t。  相似文献   
5.
以苹果基料、火龙果和南酸枣泥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褐变度A420 n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抗坏血酸含量、总酚含量为综合考核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方法优化火龙果南酸枣复合果泥配方,并通过GC-MS方法分析南酸枣复合果泥的风味物质构成。试验优化配方为南酸枣31.2%、火龙果31.2%、苹果15.6%、糖22%(质量分数),以该优化配方所制得的复合样品的感官评分为87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3.22°Brix, pH值为3.17,亮度值(L*)、红绿值(a*)和黄蓝值(b*)分别为31.28,16.40,3.06,颜色桃红诱人,口感酸甜细腻,余味清爽均衡。风味物质构成分析表明,5种果泥的香气成分有烷烃类、醇类、烯萜类、酯类、醛类、酸类、酮类、萘类等挥发性物质,可赋予复合果泥青草、柠檬、苹果、花香和薄荷等香味。南酸枣泥经复合后酸涩的口感和乙醇味显著降低,复合果泥还产生了相对含量为16.08%的异辛醇,可为复合果泥提供淡淡的花香味。果泥复合后解决了南酸枣泥口感酸涩的问题,使果泥产品的香气更加丰富均衡,...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以南酸枣为原料的复合果泥的褐变情况,在感官评价法确定复合果泥最佳配方的基础上,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褐变度、色差、pH、抗坏血酸添加量和还原糖含量为指标,研究不同护色工艺对复合果泥贮藏期护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南酸枣复合果泥最佳配方为南酸枣泥50%、苹果泥36%、柠檬汁添加量14%、麦芽糖添加量9%;最佳护色工艺为1.00%柠檬酸、0.70%抗坏血酸、0.01%植酸、85℃灭菌20 min。在此条件下贮藏24 d时,与空白组褐变度(0.399)增长28.30%相比,此时褐变度(0.264)最低增长5.18%,色差值低至3.33,VC保存率最高,为82.65%,有效抑制了还原糖的消耗,此结果对南酸枣相关产品的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解决传统紫薯果干在加工时存在的产品卖相不佳、褐变情况较严重等问题,该研究在紫薯果干传统加工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感官评价、质构分析、色差分析等方法对紫薯果干的品质进行评价,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紫薯果干的加工工艺及护色条件。结果表明:紫薯护色最佳条件为氯化钠浓度0.40%、抗坏血酸浓度0.50%、柠檬酸浓度0.30%,护色时间30 min;紫薯顺纹理切片1 cm 蒸煮10 min,在75 ℃下烘烤1.5 h 后,此时ΔE 值最小,为1.81,蒸煮烘烤后感官评分最高为94.0。此条件下,紫薯果干硬度适宜、弹性较好、形态完整、果干饱满、口感质地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具有良好发酵特性的乳酸菌菌株,选取7种不同乳酸菌单菌及其混菌组合分别发酵南酸枣汁制备南酸枣饮料,对其pH值、总酸、总酚、总黄酮、VC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1∶1)混菌发酵的南酸枣汁总酸、总酚以及总黄酮含量最高,在5 h时达最大值,分别为2.80 g/L、1.76 mg/m L、0.46 mg/m L;植物乳杆菌(LP)单菌发酵的南酸枣汁VC含量最高,发酵终止时为2.43 mg/100 g;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1∶1)混菌发酵南酸枣汁对可溶性固形物的消耗能力最强,发酵终止时为26.82%。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1∶1)混菌发酵在南酸枣饮料中综合发酵能力最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