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变循环发动机后涵道引射器为研究对象,借助CFD技术对其工作特性进行研究。对后涵道引射器不同关键工况点进行调节状态计算,获取其在全工作范围内的调节状态性能参数,建立其工作特性图;通过对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工作模式的分析,建立后涵道引射器与前后相邻部件的匹配方案,针对所选后涵道引射器工作点的匹配特性进行分析,验证所设计的后涵道引射器与前涵道引射器共同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双向互动功能设计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物理基础,是连接供电企业和电力客户的桥梁与纽带,其能否实现双向互动将直接影响供用电双方的沟通交流效率。分析了电力客户、电网企业、社会发展对智能用电互动技术的需求,提出双向互动的信息采集、综合监控、能效分析、信息发布、安全认证、设备控制、用电策略功能设计方案。结合专变用户、一般工商业用户以及居民用户的自身特性,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互动化需求模型,论述了数据存储、数据检索、信息模型、通信、安全防护等支撑双向互动功能的关键技术,为实现电网与用户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的双向交互提供了一种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3.
水下机械手在水生物采样、考古打捞等水下作业中起着关键作用,而现有水下机械手存在耦合安全性差、适应性弱及抓取不稳定等问题,使得作业效果并不理想。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开展了新型水下软体手的设计与研究。首先提出了具有密封管结构的复合腔体仿生软体驱动器,基于该驱动器设计出一种三指包络型水下软体手;硅胶材料的弹性和流体的可压缩性能够保证目标物的无损抓取,密封管结构可提高深水高压适应能力,保持腔和弯曲腔的复合结构及指纹、指甲的仿生结构提升了软体手耦合适应能力。利用基于Yeoh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及注塑、3D打印等加工技术对软体手进行了结构优化和制作。设计了一套具有较高精度的水压驱动系统来提高软体手耦合稳定性。最后,针对影响机械手水下作业能力的重要因素,模拟相应实验场景对软体手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软体手纵向抓取力达到26 N,驱动深度可达3000 m,较现有水下软体手均有较大提升;水下目标物抓取测试及与传统水下刚性手的对比实验证明了所提出软体手具有稳定的抓取性能和更好的适应性及安全性,适用于水下目标物的无损抓取作业。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新型VCE排气系统多模式工作特征,构建了具有高隐身多涵道特征的变循环发动机二元S弯排气系统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单涵道模式下,二元S弯喷管流场呈现特有的二次流流场;多涵道模式结合了引射-混合器与喷管的工作特征。双涵道模式下,S弯喷管流场二次流强度增加,且总压、推力性能随着涵道与主流引射流量比增大而增大;三涵道模式下,随着第三外涵压力增大,喷管总压、推力性能有所降低,且保持在0.6%以内。  相似文献   
5.
微功率无线通信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微功率无线通信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协议一致性不统一、射频性能指标超限、互联互通效果较差等问题,开展了完整的微功率无线通信测试技术研究。在协议一致性测试中,按照物理层、MAC层、网络层、应用层的顺序分层解析并判定报文字段;在性能一致性测试中,阐释了微功率无线通信发射机及接收机性能测试方法;在互操作性测试中,论述了如何在实际环境中验证不同微功率无线通信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和互联互通效果。  相似文献   
6.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已大规模建设并广泛应用,但电网与用户间的双向互动功能还不完善。深入研究了IEC CIM标准与SEP2智能能源采集通信标准,对比分析了两种标准在模型设计方式、资源间关系、数据传输格式、UML模型图、消息响应机制等方面的异同性,提出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互动模型设计方法,融合IEC 61970CIM与SEP2标准中的资源,设计开发采集设备层模型和主站层模型,完善电网和用户的双向互动功能,增强客户用电体验,指导社会科学合理用电,为实现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的双向交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些小型航空发动机环形径向进气模式,提出了一种用于发动机进口性能参数测试的工艺进气道设计方法。以某型涡轴发动机地面试车台架为研究对象,利用该方法进行了工艺进气道设计,并进一步对设计模型开展了三维粘性数值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工艺进气道总压损失仅为0.2%,扩压段壁面漩涡是造成流动损失的主要原因,工艺进气道测量段流场分布均匀,能够较好地满足进口参数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数据高频上报引起的通信及存储问题,通过协议分析将远程通信报文的冗余性分为了帧间冗余、模式冗余及编码冗余,并分别采用报文预处理方法、LZ77算法与Huffman算法压缩其冗余;针对单种算法无法同时对报文的三种冗余进行压缩的问题,通过对三种冗余各自的特性及相互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组合压缩的方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远程通信报文的长度,从而减少存储消耗、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9.
氯酚类化合物是垃圾焚烧所产生的二噁英前生体之一,对二噁英的浓度有很好的指示作用。针对气相中氯酚类二噁英前生体的在线连续监测,自行研制了全自动富集进样-单光子电离-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仪。为实现低浓度氯酚的检测,设计了全自动的富集进样系统,利用3根阵列式Tenax TA吸附管,结合全自动控制的高温电磁阀,实现了气体样品连续自动的“富集 热解析-质谱进样”。研制的反射式单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采用10.6 eV真空紫外灯作为光电离源,对气体样品分子进行软电离,避免了碎片离子的产生,所获得的样品分子离子经反射式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完成检测,仪器分辨率达到3 000(m/z 78)。以3种典型的二噁英前生体氯酚类化合物(邻氯苯酚、2,4-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为检测对象,对该仪器性能进行考察。富集进样系统对3种氯酚类化合物的富集倍数分别达到60、249、503,检测限分别达到66、120、125 pg/L,动态线性范围分别为166 pg/L~16.6 ng/L、210 pg/L~21 ng/L、255 pg/L~25.5 ng/L。这些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垃圾焚烧烟气中二噁英的现场连续监测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智能电网建设中海量用电信息采集数据的传输和存储问题,文中设计了一套相关性数据压缩方案.首先,在用户侧对传输协议进行解析,分解出占绝大部分的应用层数值数据.对数值数据进一步分类,据子类不同分布特性采用自编码网络或差分编码等相关性压缩算法,进行实验去除冗余.最后,进行了异常数值的分析上报和恢复处理,对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