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专业工作越来越细化,多专业班组同时工作的情况经常出现,对现场工作的安全要求和措施也必须更为严格、完善和精细。变电站是输变电系统的中心枢纽,一次和二次设备汇集,经常存在多班组集中工作的情况,因此同一工作地点经常有多专业、多班组同时工作。避免多班组交叉作业风险,是保证人身、设备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现主要介绍目前多班组工作时,单一的"在此工作"标示牌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
揭阳供电局     
揭阳供电局是直属广东电网公司的中型一级企业,负责揭阳市辖范围内电网的经营、管理和建设,对揭东、揭西、普宁、惠来四县(市)供电局实施代管。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优化变电工程项目中的进度造价管理,参考了工程项目的标准管理规定,吸取了具体的管理经验,在变电站的三维设计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时间和造价等变量的方法,提出了具有5D管理功能的新型进度造价管理模型.该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变电工程的进度造价管理过程,极大地减小了施工过程中的信息传递误差,提高了变电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结果表明,与传统BIM模型相比,提出的模型需要消耗更少的人力和资金,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CSCW的城市电网协同负荷预测信息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电网规划中上下级协同负荷预测问题,在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理论框架下,基于B/S模式开发了负荷预测管理系统.系统内置了可视化流程定制工具,构建了多级部门协同负荷预测工作流模型,实现了数据流转、汇总平衡、存储、发布等功能;系统中嵌入了基于最大信息熵原理的协同负荷预测方法,利用CSCW技术,实现了上下级电网协同负荷预测.此外,基于电网规划CIM接口,首次实现了负荷预测管理系统与电网规划辅助决策系统的无缝结合,形成了覆盖负荷预测全业务流程、支持多部门协同负荷预测的信息平台.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能够加强上下级电网有效沟通,优化负荷预测业务流程,规范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发,显著提高负荷预测效率.  相似文献   
5.
屋面防水工程是房屋建筑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内容,同时,它也是建筑工程中较常存在的一种质量通病,一直以来都未能得到较好解决.由于屋面防水处理质量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严重时还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如何做好屋面及外墙面的防渗漏处理,将成为我们房建技术人员一个不得不认真思考的技术话题。  相似文献   
6.
揭阳供电局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通过对安全生产过程和目标的严格考核,促进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为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下面笔者就此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详细介绍了用于电力系统中模拟电流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故障的仿真装置研制方案,包括研制思路、设计方案、工作原理及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某通用电气公司站用交流屏的控制回路采用继电器进行配置,由于早期设计,运行时间较长,继电器老化故障容易经常造成站用交流电失压事故。本文针对控制回路中的关键元件故障后对交流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有利于抢修工作人员迅速分析事故原因和处理故障,快速恢复站用电源供电,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供电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越来越提高,进而提高了对变电站蓄电池及直流电源的要求。我国电力系统变电站所使用的蓄电池维护技术成本较高,效果也不太理想,最终影响了蓄电池的性能。本文分析了铅酸蓄电池充放电的监测和控制指标、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组成及系统应用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应用信息熵原理的多路径负荷预测协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最大信息熵原理应用于多路径负荷预测中,提出了一种对含不确定信息的多路径负荷预测结果的协同方法.该方法将负荷预测结果的期望、二阶中心矩作为约束信息,利用最大信息熵原理得到预测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并应用概率论自动得到综合两条预测路径的高、中、低方案;其次通过两两组合融合直至每组原始数据至少使用一次,不同组合方式结果的信息熵不同,选取信息熵最大的一组为最终预测方案.算例表明,应用上述方法所得预测结果的信息熵总是大于原始预测结果的信息熵,熵的提高验证了该方法在负荷预测信息融合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