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5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语音设备的设计过程中,有一重要环节就是选择合适的模拟通道器件与DSP配合工作;在所完成的某小型便携式语音终端的硬件平台开发中,选取TMS320C5416用于语音编解码等复杂语音信号处理;而在众多可以与该DSP配合的AD、DA器件中,集A/D和D/A转换于一身的AD73322成为最好的选择;文中以实际设计案例给出了单片AD73322及多片AD73322级联(外部音频通道较多的场合)与TMS320C5416芯片配合使用的硬件连接方法和编程策略;对于类似的DSP+AD/DA硬件平台设计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无功补偿装置中采用的单相过零投切方法存在的缺点,本文提出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并对模糊控制技术在低压电网综合补偿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仿真与实际应用表明,模糊控制方式能对电网的无功功率和三相不平衡进行较好的综合补偿。  相似文献   
3.
电网谐波放大与抑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心广  蔡兴勇 《电气传动》2003,33(4):10-12,19
文章介绍了低压电网谐波放大机理,并根据某厂电网实际情况,对电网电压及电流谐波放大进行了电路仿真研究。研究了电网谐波放大抑制对策。特别对电力电容器的串联电抗器的选择方法上作了较为详尽的讨论。提出了按电容支路串联谐振频率点选择电抗值的方案。针对不同频率谐波源、多电容器投切、三角形接法电容器情况进行了电路仿真,给出了相应情况下谐波放大抑制的结论。结论说明了按电容支路串联谐振频率点选择电抗值的方法可操作性和该方法物理意义的直观性。  相似文献   
4.
一种改进的三相电路谐波和负序电流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精确检测三相电路的谐波和负序电流,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谐波和负序电流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基滤提取和正序分量分解得三相正序基波电流,由三相电流减去正序基波电流得到谐波和负序电流,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基波提取单元的工作原理,仿真与实验表明该检测方法能精确地从三相畸变电流中检测出谐波和负序电流。  相似文献   
5.
简介了双音多频解码器MT8870,重点论述了由MT8870为核心的电话密码遥控器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摘要: 讨论了当对低压电网进行无功及不平衡综合补偿时的谐波问题的处理。对谐波不超过国家标准的电网进行综合补偿时,应考虑补偿可能带来的谐波放大,因此在综合补偿方案中应有谐波放大抑制的措施。对谐波超过国家标准的电网进行综合补偿时,先设计谐波滤除方案,并结合某实际电网用C型电力滤波器对无功及三相不平衡进行了综合补偿。补偿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高炉用黄铁矿烧渣炼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心广 《炼铁》1993,12(2):41-44
  相似文献   
8.
李心广 《电子技术》1999,26(3):25-27
文章介绍了使用ispLSI(insystemprogrammablelargescaleintegration)器件设计的PC串行通信接口,给出了电路设计思想及具体电路结构。该电路可用于双机或一对多机通信之中。  相似文献   
9.
电网的无功及三相不平衡综合补偿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补偿不足会引起功率因数下降,而三相功率不平衡则会影响到用电设备的安全。此问题在不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基无功补偿的原理,作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补偿方法,在用它补偿无功功率的同时,三相不平衡也得到了改善。仿真和实际运行表明,此方法是有效的。此外,还介绍了一种对补偿电容器的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际信息外包人才培养现状及人才需求的分析,指出国际信息服务外包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本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思科信息学院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为依托,从课程教学计划、培养方式和校企结合等方面探讨信息外包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