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6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常规防气工艺存在的防气效果不理想、适用范围小、无法使气体影响严重的油井正常生产等问题,研制了长管串井下分离器及尾管举升工艺技术,该工艺以套管和油管间的环形空间为沉降分离体,沉降分离空间大;解决了常规防气工艺适用范围小的工艺难题,并且该装置使混气液转向沉降分离流速降低,利于更细小的气泡分离,使气体分离更彻底,对油气比越高的井效果较明显。经现场对16口井的试验表明,可有效减少气体影响,提高油井泵效。该分离器的试用有效率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絮凝实验考察了自制疏水改性缔合聚合物(Hydrophob ically Mod ified Polym er,简称HPAM)的除油效果,对其絮凝机理进行了探讨,测试了pH值及NaC l浓度对其絮凝效果的影响,由此确定了最佳絮凝条件。研究结果表明,HPAM对于模拟含油废水在pH值为9时,加药量为0.2 mg/L的条件下絮凝效果最佳;HPAM随着盐浓度的升高,黏度增大且絮凝效果提高,表明HPAM以疏水缔合作用为主,具有较好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3.
对实体式动力机器基础及其周围土体形成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在扰力作用下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当有的相邻基础存在时,在一定的基础间距范围内,必须考虑他们振动时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实体式动力机器基础及其周围土体形成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在扰力作用下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当有的相邻基础存在时,在一定的基础间距范围内,必须考虑他们振动时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的破坏特征.建立了适用于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考虑材料的非线性、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碳纤维布与混凝土之间相对滑移的影响,采用APDL参数化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的分析程序.分析了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的屈服荷载、极限荷载、破坏荷载及其相应的顶点位移.计算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核筒悬挂结构体系运动方程,考虑了大位移非线性的影响,采用Longe-Kuta方法求解体系地震动力响应时程。计算结果表明,悬挂体系能明显减小楼层层间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减震效率接近90%,核筒截面抗弯刚度对其截面内力及筒身水平位移影响最显著,截面内力随其增加而增加,而吊杆长度及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对截面内力的影响较小。阻尼系数对层间位移及核筒内力存在优化值,楼层位移、楼层速度及加速度随阻尼系数减小单调减小。  相似文献   
7.
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思想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阐述了防灾公园的规划原则,即各种避难场所统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等的整合、原有普通公园改造等。认为防灾公园的规划程序应包括调查分析、场地选择、避难人口的统计、防灾设施的安排、绘制平面图,制定防灾植被规划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在上部结构存在下隧道与土体的地震响应规律,以地表建筑结构和地下上下平行隧道体系为背景,在软土场地上进行了隧道-土-相邻上部结构体系振动台试验。先介绍了整体试验的概况,包括振动台性能和模型材料,模型各物理量的动力相似关系,模型结构的尺寸,并参照已有研究选定了模型箱内部的边界条件,模型中传感器的位置以及适合该场地的地震波和加载制度。然后,分别从加速度和变形两方面对上下平行隧道与土的地震响应进行分析。在上部结构存在条件下,试验数据表明:①土体加速度峰值沿深度整体自下而上增大,隧道上部土体的加速度增大明显,随着输入加速度峰值的增大,土体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减小;②在地震波作用下,上隧道的加速度反应大于下隧道,且上隧道的拱腰、拱脚部分与下隧道的拱肩、拱脚部分应变峰值最大。  相似文献   
9.
新型钢-混凝土双面组合作用连续梁通过在中支座处负弯矩区钢梁下翼缘重新组合一块混凝土板形成整体截面,可有效增强钢梁下翼缘的稳定性,提高截面刚度和极限承载力。从该双面组合梁的应用现状、力学特性、界面滑移和裂缝控制4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工作进行了分析。综述表明,现有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工作大多集中在桥梁工程中,而在民用建筑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较少。国内外对该双面组合梁的基本原理和受力性能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研究成果尚需试验验证;我国对该双面组合梁的研究应用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需加快理论计算研究,以满足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0.
由于聚丙烯与尼龙属不相容体系,需要在共混物中加入增容剂,以改善体系的相容性。而增容剂的加入,影响了共混体系的性能。文中分析了影响聚丙烯与尼龙共混体系性能的因素,说明了共混工艺、无机填料等对共混体系的影响,并指出了聚丙烯与尼龙共混改性工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