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非确定性滑差的微机自动准同期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现场测量与分析,发现待并机组滑差的不确定性或随机性是造成并列时冲击电流过大的重要原因。本文运用随机过程的控制理论,研讨了随机滑差微机自动准同期的工作原理,定义了准确并列率的概念,合理地兼顾了快速并列与准确并列两方面的要求。所研制的装置WZQ-1SH已在现场长期运行,证明本文提出的原理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力使同步发电机的励磁调节器便于采用新的成就(如PSS),同时也为提高数字励磁调节器的精确度和响应速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正弦交流电压的方法——矢量测量,利用这种方法,可精确地测出发电机输出电压中基波分量的有效值,相位和频率,将之用于自并励系统,还可省去同步变压器。我们以这种技术为基础,研制了一台新型的微处理机励磁调节器,并进行了动模试验,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输电线数字实时仿真模型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无穷长输电线的电压衰减率和有限长线路末端开路的频率特性的准确解为依据,从实时仿真的基本要求出发,实现了在同一个暂态特性指标的平台上,对现有三种输电线模型T型、Ⅱ型及EMTP型进行了动态过程仿真特性的分析与比较。从理论上说明了输电线没有对其波传播过程、动态及稳态过程都能完美仿真的统一模型。现因目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模型。从伴随电力系统长期运行,以可能达到实时控制的观点看,T模型在频率方面虽有失真但失真度较易控制,仍不失为一种可用的线路实时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把自动准同期问题纳入闭环控制系统,以预报环节抗干、噪能力为出发点,按照“一代元件,一代原理”的技术观点,系统地论述了自动准同期动作原理的几个发展阶段。作者认为有利于“电力系统自动化”学科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5.
通过仿真建模,以两台并联变压器为例,通过修改各参数模拟和应涌流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保护装置解析产生和应涌流时各保护装置的真实反应,得出相关结论,从而减少及避免产生和应涌流;同时分析继电保护装置在应对和应涌流时采取的相关措施是否能准确判断出和应涌流并采取合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继电保护装置自动测试应用开展情况,提出了自动测试用例设计过程中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并结合一款继电保护装置自动测试系统,以220kV变压器保护为例,介绍常见保护自动测试用例设计过程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隧道施工期间围岩稳定和支护结构体系安全,本文结合超前地质预报与洞内、外地质观察,通过对某大断面软弱围岩公路隧道进行施工监控量测,分析处理地表下沉、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监测数据,研究其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隧道施工工法和支护参数设计合理,围岩变形大都呈现“急剧增大—增速放缓—趋于稳定”趋势。当掌子面通过地表下沉监测断面10倍B时(B为隧道开挖宽度),地表下沉趋近最终稳定值。当掌子面通过洞内监测断面3倍B时,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变化量可达最终值的80%左右;6倍B时,变化基本趋于稳定,且上台阶收敛变化量明显大于下台阶。当后行左洞与先行右洞掌子面之间的间距大于5倍B时,能有效减小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下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应用综合阻尼系数的定义,分析了励磁参数及PSS参数对电力系统动脉稳定的影响。探讨了Kc最佳值的选择,Kc的上、下限等问题,并与根轨迹法进行了必要的比较。其特点是所得结果完全与ω无关。  相似文献   
9.
根据由李亚普诺夫定理导出的综合阻尼系数的原理,统一定义了同步发电机的动态阻尼力矩系数和动态同步力矩系数。对同步发电机的阻尼力矩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使电力系统稳定装置产生阻尼力矩的同时,不致减少动态同步力矩的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沿轨线求能量的积分方法,以李亚普诺夫定理的推论形式,定义了阻尼能量函数D(x_0,X)。文章指出,在分析同步电机的自动励碱调节的动态特性时,1,胡尔维茨准则的最后一个不等式△n-1正比于系统的阻尼系数;2,在大振荡情况下,当一个周期的部分时间内系统是负阻尼时,整个系统仍能稳定运行的阻尼条件。对PSS在大振荡时的阻尼效应,文章着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