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炮测速雷达自校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炮测速雷达的自校准方法,针对近程测速雷达的特点,建立了简化误差模型,应用测量求差法推导了求解系统误差的数学方法.多次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本报告的方法正确,效果良好.此法的特点是利用两台雷达自身的测速数据进行自校,不需高精度比对设备,组织实施简单,适合炮兵部队和靶场应用.  相似文献   
2.
短基线微波干涉仪测量方向余弦的几何误差是一种近似误差。当目标在无限远处时,不存在这种误差。方向余弦的精确表示式与目标距离有关。在有测距能力的干涉仪定位系统中可用距离信息进行几何误差修正。本文着重讨论无测距离能力的双站干涉仪方向余弦的几何误差修正问题,文中讨论了双站干涉仪方向余弦几何误差修正的方法及精度估算,计算实例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大幅度提高检修管理系统的开发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建模的低代码平台实现方案.在该方案中,应用模型作为容器与功能模块对应,包含对象模型、关联模型、界面方案、工作流模型等要素.对象模型定义现实世界的业务对象及其属性,关联模型定义对象之间的关系,界面方案定义对象的展现策略;模型存储于关系数据库.基于以数据结构复用支撑软件复用的方法,提出一种解释引擎,将模型直接解释成可运行的应用系统,由模型数据在运行期动态决定应用系统的外观和行为.解释引擎可与程序代码融合,兼顾应用生成高效化与应用功能精细化.该方案可将业务管理系统的代码量减少40%至70%,开发效率提升2至3倍.该方案在大量项目中成功实施,证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火炮初速测量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丸的初速是火炮内外弹道的重要参数。其获取方法是采用测速雷达和区截装置进行实弹测速。区截装置只测量弹丸航迹上一点的速度值,用速降修正公式换算炮口初速,由于此法采用弹道方法进行修正,使测量结果含有弹道本身的误差因素,且不易分离出弹丸的真实速度,雷达测量方法可测量航迹上多点速度值,用曲线拟合方法外推弹丸初速,测量结果精度高,且与观测对象互相独立。笔者认为:测速雷达将逐步取代区截装置,在常规兵器领域测速雷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火炮测速雷达随机误差的稳健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量差分方法对估计观测数据的随机误差是有效的。但火炮测速雷达对每发炮弹的测速数据仅十点,加上数据中存在野值,使得随机误差的估计结果随机性较大,置信概率较低。本文采用稳健估计(Robust)方法,获得了推广的变量差分方法。综合利用多发弹的测速数据,使测速随机误差的估算精度提高三倍,在相同的水平下(例如置信度P=99%时),置信界减小50%。  相似文献   
6.
检测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碳nm管传感器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进行检测分析是判断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早期潜伏性故障的重要手段。为克服常用油气分析方法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碳nm管传感器检测油中气体的方法,并研制了一种用混酸修饰,以印刷电路板为基底,用于检测油中气体的多壁碳nm管传感器。分析了碳nm管膜的电学特性以及气敏响应机理,在实验室采用甲烷等标气对修饰前后的传感器的气敏性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用经混酸修饰后的样品缺陷多,并含有活性官能团,对油中气体表现出较强的吸附性,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7.
脱靶量、脱靶角等是飞行器相遇过程中的重要测量参数,是靶场试验中关心焦点之一。D87型多目标连续波测量雷达提供了这种手段。本文介绍的飞行器相遇过程参数的数据处理方法,使这一设备在此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特别是运用测量求差法在指向座标系中计算座标差和脱靶量的方法,充分发挥了零点型干涉仪的特点,使该雷达系统能满足当前和今后各种先进导弹武器在拦截空中目标方面的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8.
火炮测速雷达的最小测量点数和作用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锦斌 《无线电工程》1999,29(2):5-10,42
近程测速雷达(作用距离为2000倍弹丸直径)在满足火炮初速测量精度要求的最少测量点数下,如果由于雷达作用距离的限制,使数据采样间隔时间太短,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雷达测速精度或使计算发生病态。由于近程测速雷达存在作用距离上的这种局限性,从而使雷达使用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本文提出适当增大雷达的作用距离,使之有条件采用合理的采样间隔时间,从而走出近程测速雷达不合理作用距离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火炮测速雷达在使用中有地面工作方式和炮载工作方式。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论证了炮载工作方式存在着由于火炮发射时的运动产生的牵连速度,追成雷达测速结果的偏差。测试和理论计算结果证明,炮载工作方式对地炮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0.
火炮测速雷达数据合理性检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炮测速雷达数据合理性检验方法,是一种小子样观测数据合理性检验方法。由于采用了α—β递推滤波方法,使本检验方法具有不漏检和削弱随机误差的特点。MVR—1型火炮测速雷达采用此法,实现了数据处理自动化,从而使这种雷达成为最适合炮兵部队使用的雷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