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工业技术   8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实现复杂扭曲叶片在较小间隙下的稳定加工,提出了一种分步式电解加工的工艺方法,建立了复杂扭曲叶片小间隙(0.2 mm)和大间隙下(0.5 mm)扭曲流道的流道模型,采用有限元法进行了流场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流道间隙可以解决流道中涡流和流场紊乱的问题。开展了复杂扭曲叶片小间隙连续式加工和分步式加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小间隙连续式加工,当阴极进给至3.8 mm位置时,在叶片排气边靠近叶根流道扭曲处出现短路打火情况;而采用分步式加工方式能够实现加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3.
一、粉煤灰对碾压网状钢纤维混凝土的作用碾压混凝土是利用振动压实机械,对干硬性混凝土进行强制性振动、碾压而成的水泥混凝土。网状钢纤维是用低碳钢钢丝山机械编织而成(通常钢丝直径为0.6~1.0mm网格为(8~10)×(8~10)mm)。由于网状钢纤维铺设在混凝土受拉区,网丝在路平面两个方向具有最大的抗拉强度。因此网状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较高的特点。但碾压网状钢纤维混凝土也存在着当水泥振浆不足时,难以保证产生较高密实度的问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对准扰动补偿二级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选取载体的飞行姿态、速度与位置增量建立了扰动补偿控制的状态空间数学模型,基于Backstepping控制方法,通过引入虚拟反馈控制变量设计了非线性控制器,保证大初始扰动条件下系统状态稳定收敛到系统的平衡点集。在平衡点集,设计了H2最优状态反馈控制律,以保证系统状态在平衡点集的渐进收敛。仿真和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这种二级补偿控制方法能有效抑制初始对准扰动误差,导航解算精度能够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5.
在混凝土中,骨料的颗粒级配对混凝土,特别是高强混凝土的影响显著,为了降低骨料的颗粒级配带来的不良影响,基于固体粒料最佳堆积密度理想曲线(Fuller曲线),通过试验研究配制出最接近理想曲线的最佳骨料组合,并应用于管桩混凝土的生产中,改善混凝土的密实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传统的推算静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不停井用动液面计算静压的方法,从而减少产量损失,全面及时的掌握地层压力状况,以利于油藏开发。  相似文献   
7.
采用橡胶粉和环氧树脂对A级70号沥青进行改性,对加入不同成分和比例改性剂的改性沥青进行了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试验,同时进行了低温延度和扭转回弹试验,研制了一种适用于热铺工艺的高低温性能较好的改性沥青。以该改性沥青为粘结材料进行了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验证其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抗疲劳性能、抗水损坏性能及其在应力吸收层中应用的可行性,并适用于破损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修复设计的应力吸收层中。  相似文献   
8.
针对隧道路面铺装的特点和热拌沥青混合料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拌和温度低,路用性能好,具有良好阻燃效果的温拌阻燃纤维沥青混合料.通过室内试验,检验温拌阻燃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验证其具有与相应的热拌纤维沥青混合料相当甚至更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环氧树脂对温拌沥青改性,通过对其进行针入度、延度、软化点等方面的试验以及沥青混合料改性前后的性能对比研究,获得了环氧树脂改性的最佳掺量;采用变温击实法确定温拌环氧沥青施工温度,以4%为目标空隙率,确定温拌环氧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为142℃;环氧树脂的加入极大地提高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动稳定度成倍提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高层、超高层、特殊工程构筑物及大型设备基础不断地涌现,体积庞大的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大体积砼的温度裂缝已成为工程中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鉴于此,本文对防止大体积砼温度裂缝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