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国内某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为原型,搭建1∶3的缩尺隧道试验平台,设置分支隧道发生火灾,通过对烟气蔓延现象、隧道纵向烟气温度变化情况的分析,探究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采用纵向通风排烟模式的排烟效果。在全纵向通风排烟模式下,分支隧道发生火灾时,烟气进入主线隧道后未向上游蔓延,主线隧道可按交叉口处发生火灾采取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2.
选取当前在城市交通隧道中较为常见的三种灭火系统(泡沫-水喷雾联用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以相关地方标准和工程案例为参考确定设计参数,开展全尺寸灭火试验分析研究不同灭火系统在隧道中的实际灭火效能。试验结果表明,泡沫-水喷雾联用系统的灭火时间最短;水喷雾灭火系统可以有效控制火势,降低环境温度;细水雾灭火系统能够灭火,但灭火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行国家标准规范对泡沫-水喷雾联用系统在隧道中的设计无明确要求,其控灭火效果缺乏研究,在足尺隧道中对比研究了泡沫-水喷雾联用系统对油类火、典型固体火、汽车火的控灭火效果。工作压力为0.35 MPa,作用范围内的喷雾强度为6.6 L/(min·m2),得出温度、辐射热通量的变化。建议城市交通隧道选用泡沫-水喷雾联用灭火系统作为固定灭火设施,为避免喷雾受车辆遮挡的影响,可在隧道顶部或两侧布置喷头。  相似文献   
4.
采用耐火试验炉,开展了正交胶合木墙板试件在标准火灾条件下的炭化试验,研究正交胶合木墙板内部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变化曲线、炭化深度和炭化速率等变化规律,分析不同胶粘剂对层板脱落和炭化速率的影响,对比层板脱落或不脱落情况下炭化深度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对于采用普通PUR 胶的试件,第一层层板50~60 min 时发生脱落,脱落后试件的炭化速率明显变大;采用耐热型PUR 胶的试件,未出现明显的层板脱落现象,炭化速率恒定,与欧洲标准中的普通木结构的名义炭化速率0.65 mm/min 相当。  相似文献   
5.
阐述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中环路匝道烟气蔓延的特点及规律,以缩尺寸模型试验分析在环路匝道发生火灾时,不同因素对隧道火灾烟气蔓延规律的影响。针对环路隧道火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提出地下环路匝道发生火灾时,开启主线隧道的纵向通风排烟系统,在环路出口匝道设置射流风机,防止烟气再次进入环路。  相似文献   
6.
阚强  崔海浩 《消防科学与技术》2020,39(10):1394-1396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越来越多,多层式下沉广场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层式下沉广场的疏散设计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基于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分析了多层式下沉广场的疏散特征和疏散难点,提出疏散设计方案,并通过人员疏散模拟分析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某机场航站楼屋盖采用整体张拉式钢索膜结构体系带来的消防设计问题,分析航站楼的功能场所、可燃物分布和膜结构自身的特点,从防火分隔、人员疏散、消防设施和膜结构材料的燃烧性能等方面提出防火设计要求,并采用数值模拟和公式计算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为类似工程的消防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超高层建筑的悬吊结构体系采用外露式钢结构,需采用防火涂料等措施进行保护,但若按室内受火构件进行防火保护将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以某建筑为例,设定火灾发生在悬挑桁架楼层和标准重力楼层的场景,计算室外钢构件附近温度场,并与欧洲规范室外标准升温曲线进行对比,确定了最不利室外温升条件,计算钢构件在火灾下的受力情况和耐火性能。提出防火设计方案,并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某商业广场的建筑单体之间拟设置木结构景观通廊,为分析设置通廊的可行性,通过FDS 火灾模拟和热传导计算,分析了增设通廊对人员疏散的影响、木构件温度场分布特征以及炭化特征,计算了火灾下木构件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设置木结构景观通廊不会影响火灾下人员疏散安全性,通廊的木构件会因高温而出现局部炭化,但仍可保持较高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耐火试验炉对装配式模块建筑四柱组合的钢结构构件开展不同防火保护条件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模块建筑组合钢柱在火灾下的试验现象、升温曲线、变形特点及破坏形态,获取了模块建筑组合钢柱的耐火极限,以此对模块建筑组合钢柱的防火保护构造提出了设计建议。结果表明:8 mm厚的组合钢柱构件,在双层20 mm高性能防火石膏板的保护下,耐火极限不低于2.50 h,满足二级耐火等级建筑要求;在双层12 mm厚纤维增强硅酸板和60 mm厚岩棉的保护下,耐火极限不低于3.00 h,满足一级耐火等级建筑要求;在三层高性能防火石膏板(15 mm+20 mm+20 mm)的保护下,耐火极限不低于4.00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