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无线互联的电力卫星应急车1+1配置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电力卫星应急车在抢险救灾和重大活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广东电网建设的卫星应急通信车与应急指挥车配合使用的1+1模式,有效克服了应急功能和车辆条件的矛盾,是电力应急通信领域一次新的尝试。本文首先阐述了应急车1+1配置模式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然后提出两车无线互联的实现方案,最后阐述了应急通信车和指挥车组成的系统应实现的功能,和应急通信车和指挥车需配置的各个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力通信网规模的逐渐扩大,已有电力通信网可靠性优化算法的计算时间复杂度较高。为此,提出了基于改进聚类算法的电力通信网可靠性优化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模拟退火算法与遗传算法结合的FCM算法将大规模网络划分为多个社团。其次,通过社团间可靠性分析与备份方法、社团内可靠性分析与备份方法两个过程,对电力通信网的关键资源进行识别和备份,从而提升了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在仿真实验部分,从备份资源数量在总资源中的占比、网络连通度两个方面,将本算法与已有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算法有效提升了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视频监控业务能够对智能电网中输电线路、变电站等进行监控,实现高效的电力网络运维以及安全生产.考虑视频监控业务的实时性要求、多维用户体验(Quality of Experience,QoE)指标联合优化需求以及资源配置的不协调,文章提出了视频监控业务上下行资源联合分配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联合考虑上行链路资源、下行链路资...  相似文献   
4.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由于节点的非均匀部署导致部分区域缺少足够的节点共同完成故障恢复,以及不可信节点导致的故障恢复结果不正确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邻居协作数据填补方法,通过计算节点间的Hausdorff距离,选择参照节点,用节点可信度过滤参照节点中的不可信节点,使用指数平滑预测填补数据,并采取Hausdorff距离来反馈调整计算参数,最终完成填补数据,与现有算法相比,在节点稀疏且包含不可信节点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优异的故障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电网公司应急通信的业务需求.并结合广东电网公司行政管理关系.介绍了电网公司应急通信的应用方式。据此提出广东电网应急通信的组网模式.即网管子网采用星型结构、业务子网采用树状结构.最终实现。以省公司主备用的主站为控制中心,以供电局为分中心站,组建树状卫星通信网络“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一种采用卫星应急通信车与便携式集群系统相结合的应急现场广覆盖集群调度通信网络解决方案.该方案的卫星应急通信车与便携式集群系统之间采用光纤与网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双向语音通信,便携式集群系统可根据需要设置在山顶、大楼顶等高位,并通过集群系统的中继功能,实现应急现场5km半径以上的集群通信网络覆盖.数字集群系统可与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实现双向音视频、数据传输,从而实现广域应急通信.  相似文献   
7.
采用卫星传输技术作为应急通信的手段已经获得广泛的共识,如何选取合适卫星传输技术构建应急通信系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文中首先分析了应急通信的特点,介绍常见的卫星传输技术体制,并分析主要通信体制的特点及适用场景,从而给出通信体制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设计并实现一套电力光传输网规划仿真系统,该系统能够对电力通信网中的资源进行统一建模和管理,并能分析当前网络的可靠性.此外,该系统可以根据业务需求,按照不同策略规划生成业务路由,为网络管理人员部署业务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凭借智能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智能配电网建设的实际效率,更能有效提升能源供应方面的安全系数水平。由此而见,提高配电网智能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分析智能配电网工艺研究与区域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情况,具体探究有关智能配电网工艺技术与相关支持系统的应用技术。同时,对区域电网中的智能化技术开展了深层次研究,针对地理信息系统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以及全景信息智能调运技术与相关综合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对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配电网综合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RTC模块的功能及相关实现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支持频率漂移补偿的RTC方法,通过算法和逻辑实现了频率漂移补偿的功能,在进行对时时,通过对参数的调整,除了调整相位外,同时调整频率,从而达到提高对时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