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轴角数字转换器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了轴角数字转换器(Synchro/Resolver to Digital Con-Verter)的结构。为满足高速随动系统轴角位置检测的需要,必须采取跟踪型轴角数字转换器。文中给出了此种轴角数字转换器的设计思想和实验结果。它不但可以实现轴角位置的高精度实时检测,同时还能以模拟和数字两种方式给出旋转速度。位置信息可以并行输出,适于与计算机联接,也可以输出正交脉冲,其方式与光学编码器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一、背境情况微机控制的步进电动机作为执行元件,广泛地应用在数控机床及其它数控装置中,被控制的工作机构的最高运行速度(v_(max))常常是这类系统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它取决于步进电动机驱动系统的脉冲当量(△S)与电动机在驱动系统中能达到的最高运行频率  相似文献   
3.
电机(气隙)主磁场的端部效应,通常用计算长度(l_i)不同于铁心迭厚(轴向长 l)来考虑。计算长度与直径一起称为电机的主要尺寸,是一个最基本的设计参数。端部效应虽然很复杂,但是在容量稍大的电磁式电机中,由于气隙(g)比起铁心迭厚来很小,气隙磁场向端部扩散的影响很小,只要作近似的考虑就完全足够了。例如定转子铁心迭厚相同时,一般取计算长度比铁心迭厚增长二个气隙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的测试系统采用TP—801单板机的测试系统,添加的硬件装在一小块印刷电路板上,保留了单板机上全部的原有功能。该测试系统可用来测试任意步距角的三相、四相步进电动机的启动矩频特性、运行矩频特性和惯频特性,驱动电源的型式任意。人机联系为功能键控制,测试结果由插装在单扳机上的TP—801P微型打印机以表格形式打印输出。整个系统操作简便,使用可靠。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靠可编程的自动化机器,人们已经从单调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尽管它具有更多的灵活性,编程的任务对工人来说都变得更困难。为了减轻编程的任务,示教和复现的技术已经应用于如工业机器人这类机器,它的程序是用实际操作的示教来完成的。本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用闭环控制驱动方法,可以使步进电动机的性能显著提高,已被公认。很多报告表明,用闭环控制比起通常的开环控制来,可以得到较高的转速,更高的稳定性和平滑性。采用闭环控制,步进电动机的加速和减速可以自动和有效地完成。  相似文献   
7.
微型直流电动机转速测量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用 Z-80单板机实现直流微电机转速测量的一种方法。一般的测量方法都要加上产生脉冲讯号的传感器,本文的方法则利用了直流微电机的特殊条件,脉冲讯号从电流波形中通过电路检测出来,因而不用在机械结构上外加传感器,应用起来比较方便。在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上,需要检测或监视转速时,不外加传惑器的优越性将显得更为突出。脉冲讯号取出以后,采取应用 Z80-CTC 计数器/定时器芯片作为频率量通道的技术,即文[1]中介绍过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作了改进,使得测试的精度和灵活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永磁直流微电机电枢等效电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践中发现,至今对直流电机电枢等效电阻的认识尚不完善,所见到的书籍和文献中对电枢等效电阻的说明,都不能与某些小型直流电动机的测试结果相一致。作者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电枢等效电阻的概念作了一些补充,使得对它的认识更全面,这对于某些微型直流电动机的设计和运行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8031控制器的基本特性、硬件结构、软件及功能,它可控制两个座标的步进电动机运动,配以不同的软件,可适合于不同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0.
五相混台式步进电动机通常有十个极,相对的二个极属于一相,这二个极上线圈之间的连接特殊,即通电时二个极同为N极或S极。因此,不像其它多数步进电动机那样,一相绕组通电产生的磁通主要经本相的磁极闭合,而它是必须全部经其它相的磁极闭合。这就使得产生转矩的机理复杂化。本文运用每极每端(每段铁心的每极)电磁转矩相量的概念,分析一相绕组通电时各段铁心所有极下的磁状态,得知“极段转矩相量”的大小及相位,作出极段转矩相量星形图,合成便得出整个电机的电磁转矩相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