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
新型复合静电除尘器脱硝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O是燃烧产生的重要气体污染物之一。脉冲放电与直流放电相结合的新型除尘方式在有效提高对粒径小于 2.5 mm的颗粒物(PM2.5)脱除效率的同时,还具有氧化NO的能力。高压脉冲放电产生的高能电子可以产生强氧化性的自由基,对NO进行氧化,同时还可以直接打断N-O键,游离态的N原子大部分生成了N2分子。线筒式放电结构氧化NO的能力明显优于线板式放电,与除尘能力具有一致性。氧化效率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升高,由于一定电压下对NO的处理量趋于定值,氧化效率与NO的初始浓度具有重要的关系,同时也受NO2浓度的影响。在该文讨论的反应器中,当脉冲峰值电压达到50kV,NO初始体积分数低于10-4时,NO的氧化率可以达到90%以上。氧化产物NO2可以在湿法脱硫设备中脱除。  相似文献   
2.
为辅助复杂烟气流场条件下烟气冷却器管外阻力设计计算,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翅片管数值模拟的阻力系数预测方法,对不同行列数翅片管束在不同烟气来流速度下的流场进行模拟,拟合翅片管束阻力系数及其随行列数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翅片管束压降主要由惯性阻力引起;随着列数的增加,管束阻力呈明显上升趋势;增加行数或列数,翅片管惯性阻力系数降低,当行数或列数大于4时,惯性阻力系数的下降趋势变缓。利用本研究提出的流场模拟方法预测翅片管束阻力系数,可较好辅助烟气冷却器阻力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3.
针对440t/h大型燃煤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分别在静电除尘器(ESP)前后水平烟道进行颗粒物采样,研究不同燃烧工况变化(包括煤质、锅炉负荷、n(Ca)/n(S)和氧量)对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静电除尘器效率随着粒径减小逐渐下降,对亚微米颗粒收尘效率不足90%,排放颗粒物中可吸入颗粒物占据较大的份额,一般在70%~90%左右;随着煤中灰分含量的增加,锅炉负荷的增加,颗粒物排放浓度逐渐增加,静电除尘效率下降;添加石灰石后颗粒物浓度明显增加,CaO对颗粒物凝并和团聚有一定作用,使得静电除尘器前粗颗粒物所占烟尘总量的百分比增加,烟尘颗粒d(0.5)从35.25μm增大到48.50μm;燃烧气氛含氧量增大时,排放颗粒物的粒径逐渐减小,PM1、PM2.5和PM10总排放量都是增大的.  相似文献   
4.
脉冲放电降解垃圾焚烧飞灰PAHs和二恶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焚烧炉处理城市垃圾后排放的粉尘中含有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甚至危害生命安全的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和二恶英。该文采用高压正脉冲电晕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对垃圾焚烧炉布袋除尘器中飞灰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飞灰的孔隙结构、微观表面形态及其PAHs和二恶英含量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发现高压正脉冲电晕放电可以使颗粒表面产生物理脆性变化,从而改变其原有的孔隙结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放电后粉尘中PAHs和二恶英含量明显降低,而且随着放电峰值电压升高,降解效率逐渐增加。随着粉尘中PAHs和二恶英初始浓度的增加,降解效率有所减小,峰值电压为30 kV时对高浓度二恶英的降解效率为5%~15%,对低浓度二恶英的降解效率可以高达50%。随着放电时间的增加,PAHs的降解效率逐渐增加,放电时间3 min对其降解效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5.
通过氮气等温吸附(77K)方法对不同燃烧工况下燃煤电厂排放的不同粒径飞灰的孔隙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并通过BET法计算了其比表面积.低压下的吸附等温线和高压下的脱附等温线分别用HK方法和BJH方法解析.结果表明:飞灰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随着氧浓度和钙硫比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煤焦比的减小而增大;随着粒径的减小,飞灰孔隙结构变得发达,特别是粒径小于2.5μm时,比表面积、孔容积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6.
将分布参数方法与三维有限容积数值计算方法相结合,对大型水平管降膜蒸发海水淡化装置内的海水蒸发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获得了海水温度、海水盐度、二次蒸汽流速等参数的三维空间分布。详述了传热系数、海水沸点升高、传热温差等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装置的工作特征理论提供了支持,为海水淡化装置的大型水平管降膜蒸发器分析与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国内褐煤锅炉中速磨煤机制粉系统热平衡计算以DL/T 5145—2012《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定》为主要依据。文章通过对比和分析,探讨了在标准执行过程中煤粉水分和磨煤机出口温度选取、系统散热损失、原煤温度及计入解冻热存在的取值和计算等问题,并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