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EPON 通信的智能配电网馈线差动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配电网正朝着网格化、多电源的拓扑结构发展,传统配电网保护、馈线自动化(FA)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智能配电网自愈的要求。电流差动保护由于其优越的速动性、灵敏性和选择性而广泛地应用于输电线路,现有的方法是采用专用光纤通道或者基于同步数字系列/准同步数字系列(SDH/PDH)技术的复用通道来实现,但架设这些通信设备费用高且通信速率慢。文中提出并研制了一种适用于智能配电网的差动保护的装置,该装置基于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来实现差动保护装置之间采样数据的传输,配以抗延时抖动及IEEE 1588同步算法,实现多端线路差动保护。测试表明,保护能够准确动作,满足精度和动作时间的要求。该装置已在某10 kV线路挂网运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交流采样的等间隔要求出发,提出了基于交流采样的实时微内核的设计方法,详细介绍了实时微内核设计中保证等间隔采样的具体措施,并给出了该内核的具体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PCS-9600系列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的硬件架构及双核软件处理模式。该系列装置采用了工具化和模块化的开发方法,集保护、测控、合并单元、计量、开关监测、智能终端功能于一体;除了具有传统保护、测控等功能外,还具有基于GOOSE的简易母线保护、双数据源的备自投自适应切换、就地化的变压器保护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5.
多层次一体化备自投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备自投装置由于独立配置并且相互之间不交互信息,故难以针对区域电网实现故障后的整体快速恢复供电,并且在优先级配合上存在着隐患。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一种多层次一体化备自投系统,共享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变电站的备自投信息。将各套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用途的备自投进行层次化配置,并通过一体化逻辑命令控制各层次备自投的优先级配合。实现了区域备自投,解决了区域电网故障时的快速恢复供电问题,同时可靠防止了多套备自投的优先级配合失败风险。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110 kV智能站的变压器保护配置方案,并与常见的几种配置进行比较。该变压器保护配置集主保护、后备保护、测控、主变自投、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功能于一体,采用主后一体化保护装置就地安装的应用方式。基于IEC 61850-9-2采样传输协议和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GOOSE)机制,用4台装置实现2台变压器相关所有功能。取消了独立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主变自投等装置,最大化地简化了变电站网络,降低了变电站建设和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7.
针对一次接线为扩大内桥形式的变电站在分期建设过程中,前期断路器配置不完整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原有备自投方式的适应性强的改进方法。设置了允许有主变停运的特殊方式,保证在特殊情形下的供电可靠性,并针对小电源接入后对备自投启动条件的影响,提出了频率变化启动和位置不对应启动的快速启动策略,加速了备自投的动作过程,提升了快速恢复供电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9.
基于通信的站域防孤岛保护借助站域网络通信平台可快速实现孤岛拓扑判断,可弥补主动式和被动式防孤岛保护原理的不足。针对目前基于固定网架结构分析的站域孤岛判断方法不具备普遍适用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等级拓扑分析法的站域孤岛判断方法,利用电力系统各节点的电压等级不尽相同的特点来优化搜索路径。与全矩阵自乘法和树状搜索法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算法简单、占用内存资源较小、计算速度快的特点,适合于站域保护装置应用且适用于电力系统各种网架结构。另外文中还提出断路器位置容错校验防误机制,进一步加强保护算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图形化控制算法组态在微机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现行的微机保护运行状况提出一种新的软件设计思路,该思路采用面向对象技术,描述了图形化控制算法组态的基本思想,并具体设计了图形化保护的软件平台,在此平台上可自动生成所有的保护代码,通过把代码下栽给保护设备来实现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