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地球科学   1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InSAR技术是近年来在SA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机载InSAR系统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根据InSAR测量原理,在系统中需装有高精度的DGPS/IMU系统,测量雷达天线位置和基线倾角,用于求解地面目标点高程,但如何求解目标点平面坐标研究不多.在介绍了InSAR高程求解的基础上,结合SAR成像原理,使用高精度DGPS/IMU系统获取的数据,提出了平面坐标的求解方法,并使用实际的机载InSAR数据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提出的方法可以满足其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编队卫星InSAR系统的相位同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队卫星InSAR系统属多基雷达系统,依靠编队卫星构型形成干涉所需的基线。一发多收工作模式下的编队卫星InSAR高程测量系统,协同工作的雷达间必须建立时间同步、相位同步和空间同步,其同步精度将影响InSAR系统的功能与性能。三大同步中,相位同步误差直接影响SAR复影像的相位误差,从而影响系统的高程测量精度。本文根据编队卫星条件下SAR成像的要求,对相位同步的要求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由于相位不同步所引起的相位误差对InSAR高程测量精度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编队卫星InSAR系统对于相位同步的要求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为保证被动雷达能够对回波实现相参成像,在整个合成孔径时间内,主动和被动两个雷达在载波相位上必须保持确定和可知的关系,且其差值随系统距离向分辨率的不同必须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二是在整个干涉数据的录取时间里,主动和被动两个雷达载波相位同步误差不能超过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所允许的误差。  相似文献   
3.
采用影像匹配的方法实施对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的快速定位,需要首先确定SAR影像的概略位置。本文利用机载SAR系统所获取的DGPS/IMU辅助数据,在SAR图像覆盖区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支持下,探讨了利用Leberl方程解算像点对应的地面点坐标,进而描述了对SAR图像概略定位的技术与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误差源分析是一个系统产品精度保障的前提条件.介绍了InSAR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根据基本原理,从影响高程测量精度的基线长度、基线倾角、相位差、雷达天线到地面目标点的距离以及雷达天线高度等5个要素着手;依据这5个要素的产生过程,结合基于编队卫星InSAR系统的特点对系统的误差源进行了研究;最后较系统地分析出了影响编队卫星InSAR系统的误差源.  相似文献   
5.
黄艳  张永利  刘志铭 《测绘工程》2012,21(1):30-33,38
提出一种空间性能指标和辐射性能指标相结合的基于点目标的雷达强度影像质量评价方法。利用空间分辨率、峰值旁瓣比和积分旁瓣比指标对雷达影像质量进行定性评价,并利用仿真和实测数据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误差源分析是一个系统产品精度保障的前提条件。介绍了InSAR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根据基本原理,从影响高程测量精度的基线长度、基线倾角、相位差、雷达天线到地面目标点的距离以及雷达天线高度等5个要素着手;依据这5个要素的产生过程,结合基于编队卫星InSAR系统的特点对系统的误差源进行了研究;最后较系统地分析出了影响编队卫星InSAR系统的误差源。  相似文献   
7.
在InSAR数据处理过程中,基线参数是影响干涉处理结果的重要因素.卫星编队InSAR系统中基线值不断变化,需要一种可靠的办法精确测定基线参数.基线定标是获取高精度基线参数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方法是通过已知的地面定杯点的坐标,反向求解基线长度、基线倾角、轨道高度等参数.在对基线定标基本内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仿真数据来验证定标点布设方案的可行性,为制定更加合理的在线定标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机载InSAR测绘系统在国内还处在研制阶段。其测绘能力以及测图精度以前只能从外文资料中了解。为了获取机载InShR测绘系统第一手资料。我们在河北某地进行了机载InsAR测绘飞行试验,并对InSAR数据进行了处理,对其测绘能力以及测图精度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试验结论。  相似文献   
9.
非量测数码相机在砼管片变形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利用非量测数码相机进行砼管片变形检测的技术方法。首先对非量测数码相机进行检校 ,确定相机的内方位元素 ,以及镜头畸变差改正参数。在对砼管片实施近景摄影时 ,根据摄影目标和相机视场大小 ,设计了一种 8摄站摄影方案 ,实现对砼管片 36 0°立体模型环绕连接。同时设计了标志点形状和布设方案 ,使摄取的数字影像能够被自动处理 ,实现标志点影像坐标自动量测。利用基准尺作为相对控制条件 ,以砼管片理论尺寸作为初始值 ,采用光线束法平差方案实现整体平差。根据作业成果表明 ,非量测数码相机用于中等精度 (毫米量级 )要求的变形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基于严密最小二乘法理论求解相位模糊的方法,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方法求解误差方程,大大简化了误差方程的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