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境安全   1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R反应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健  陈晓华 《环境科技》2004,17(4):26-27
类似于多个UASB反应器串联起来运行的ABR反应器具有多种其它反应器不具备的优点,在处理化工颜料黄高盐生产废水的工程中,结合将高效复合微生物技术用于厌氧水解一连续曝气生化工艺取得成功;对ABR反应器而言,正确的设计参数是工程运行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种不同培养基对高效复合菌进行富集培养,取培养液对微污染水进行降解试验。在好氧条件下,投加5%酵母菌培养液和2%复合菌培养液,反应92h后,污水的CODCr除率分别为60.0%和51.0%;在静置条件下,投加5%乳酸菌培养液,反应92h后,污水的CODCr去除率为61.5%。结果表明:乳酸菌培养液对微污染水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并且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3.
利用实验室内建立的河流岸坡展开对地表径流中氨氮在模型内部沿程净化效果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河流岸坡对氨氮的去除率在90%以上;沿程氨氮浓度在缓坡模型的第二断面、第三断面的浓度及净化效率较为稳定,而在陡坡模型中的第三断面浓度及净化效率均出现较大波动;此外,合理的进水负荷使两种河流岸坡对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96%左右;相比较而言,缓坡模型沿程对氨氮的净化效率要比陡坡模型稳定。  相似文献   
4.
在低温季节,利用人工地面廊道对微污染河水进行净化处理。结果表明,砾石廊道系统对微污染河水中的COD、氨氮、色度具有稳定的去除率,其去除率分别为70%、90%、75%;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不高,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廊道的第三段对氨氮、硝酸盐氮、色度的去除效果不明显。中试实验表明,人工地面廊道对微污染河水中的污染物质有明显的净化效果,确定廊道的最优湿地床长度将促进其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了解20#钢在塔河油田集输管线工况环境中的腐蚀行为,采用高温高压釜研究CO2/H2S分压比、温度和pH值对20#钢在CO2/H2S环境中的腐蚀规律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腐蚀产物形貌特征。结果表明:CO2分压不变时,随着H2S分压的增加,20#钢的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H2S分压为0.01 MPa时的腐蚀速率达到最大0.435 mm/a;随着温度的升高,20#钢的腐蚀速率逐渐增大,在100℃时腐蚀速率高达2.280 mm/a;CO2控制下20#钢的腐蚀速率随着pH值的增大而减小;H2S控制下20#钢的腐蚀速率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菌株Ochrobactrum sp. CH10是从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处的人工湿地筛选到的高效苯酚降解菌.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对其进行了生长和苯酚降解特性的研究.该菌生长和降解苯酚的适宜条件为30℃、初始pH 7.0、接种量为5%.在该条件下,初始苯酚浓度为400 mg·L-1,24 h时苯酚完全被降解;初始苯酚浓度为900 mg·L-1时,44 h的降解率为92.3%;初始苯酚浓度为1 000 mg·L-1,48 h时的降解率为82.2%.对该菌株苯酚降解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符合基质抑制型的Haldane模型,各参数分别为:υmax(最大比降解速率)0.126 h-1,KS(半饱和常数)23.53 mg·L-1,KI(抑制常数)806.1 mg·L-1.该菌在苯酚中的生长动力学符合Andrews模型,表现出与苯酚降解相似的趋势.该菌为目前所发现的Ochrobactrum菌属中苯酚降解能力最强的菌株.该菌株在高效处理含酚废水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边缘化地区特征、形成机制与影响--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边缘化地区是指在区域发展中,与核心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的地区。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分析其空间边缘化的主要表现,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处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低谷,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比重持续下降,居民生活水平和地方管理水平等方面均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交通区位边缘性日益增强等。并对区域空间边缘化形成的主要机制进行探讨,认为空间过程缓慢是边缘化形成的历史基础,城镇体系发育不良是边缘化形成的空间因素,行政区划频繁变动是边缘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产业结构低级无序化是边缘化形成的经济原因等。区域空间边缘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空间边缘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空间结构不稳定性增强和无序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存在的空间异质性可以造成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以安徽省各区县为研究单元,基于土地利用和夜间灯光数据,揭示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空间分异特征,并划分各区县的管控类型,提出各类型的国土空间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安徽省各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存在明显差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南高北低的状态;(2)安徽省各区县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差异明显,沿江、皖中和皖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需求较高,而皖西和皖南区域需求较低;(3)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区域性差异明显;(4)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分析,安徽省各区县可划分为生态协调型、生态控制型、生态重建型和生态保育型4种管控类型。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生态用地配置和区域土地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皖江城市群产业结构动态变化及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关键在于其内部产业结构的优化.首先,运用基尼系数法对皖江城市群1997-2006年三次产业的空间差异性做了动态时序分析;然后以2006年皖江城市群19个行业的就业数据为基础,运用区位熵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皖江城市群8个地级市的产业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相似性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研究结果将为皖江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和新一轮皖江城市群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廊道对微污染河水的处理,结果表明,廊道对氨氮有稳定、较好的处理效果,去除率达到90%以上;水生植物廊道对COD的去除效果不如砾石廊道,其去除率分别为50%、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