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环境安全   1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公园雨水利用与水景水质保障系统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某公园为例,进行雨水利用和水景系统的方案设计,根据水量平衡计算,充分利用公园内汇集的雨水,进行处理后作为冲洗、绿化和景观湖用水;充分考虑雨水径流的污染,合理地设计雨水的截污、净化、输送系统,并采取相应的水景水循环与水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许萍  魏光明 《环境工程》2003,21(5):24-26
提出生物作用强化城市污水一级处理工艺 ,探讨利用生物絮凝吸附作用独立承担城市污水处理任务的可行性、影响因素及运行参数。试验证明 ,处理城市污水 ,当HRT为 1 1h ,DO为 1 0mg L ,CODCr污泥负荷为 3 4~ 4 0kg kg·d时 ,CODCr、BOD5和SS去除率分别为 6 8%~ 78%、6 5 %~ 72 %和 75 %~ 85 %。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水强化处理的污泥性能与生物相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生物絮凝吸附技术对城市污水进行强化一级处理试验 ,对不同污泥负荷条件下污泥沉降性能及生物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光明新区城区径流污染负荷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深圳市光明新区城区径流,采用SCS径流曲线模型对其SS、COD、TN及TP等污染负荷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光明新区城区径流污染负荷中,SS、COD、TN、TP的污染负荷量分别为18527.8、11023.81、197.29和91.58 t,其中COD的排放负荷已超出其收纳水体茅洲河环境容量6.0倍,COD和SS的年输出系数值也明显高出同类城市,SS和COD为该地区降雨径流中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5.
生物滞留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城市雨水低影响开发技术,其对城市径流中悬浮物、重金属、油脂类及致病菌等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好,但脱氮除磷效果不够稳定。通过对国内外常规生物滞留池对污染物质净化效果的总结,探讨了常规生物滞留池氮磷去除不稳定的主要原因,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生物滞留池强化脱氮除磷的技术改进方法、机理及效果,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LID技术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类分析以及采用费效分析方法对其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指出国内外LID技术推广层面的政策经济不同之处,总结出LID技术的推广建议。表明LID措施比传统雨洪管理技术具有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理有效的运用将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经济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封丘县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提供了制定生态保护规划,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管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退耕还湿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RBI与多米诺效应的输气站场设备定量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输气站场设备风险评价方法仅以单个设备为评价对象,并未考虑设备间相互影响的特点,提出将多米诺效应分析引入输气站场设备风险评价当中,再结合RBI(基于风险检测方法)对输气站场设备进行定量风险评价。首先,计算所评价设备的失效概率与危险指数,得到设备固有风险;然后对设备的多米诺效应风险进行计算;最后,得到设备总风险。实例分析表明,考虑多米诺效应风险后,站场单个设备的风险要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
6种生物滞留填料对磷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除磷效果更好的生物滞留填料,通过等温吸附、解吸附和动力学实验,分析沸石、石英砂、麦饭石、陶粒、无烟煤、铝污泥6种填料对磷的吸附特性。结果显示,6种填料均表现出较好的磷吸附性能。铝污泥对磷的吸附效率接近90%,解吸附率仅为12.78%,表现最为突出,其后依次为无烟煤和陶粒。6种填料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并均可采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其吸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围绕工业循环冷却水关注的化学稳定性问题,分析了市政再生水厂进水水质及其稳定性,对比了不同再生水处理工艺对主要化学稳定性指标的去除效果,并通过实例比较了混凝沉淀过滤、MBR、UF、RO工艺出水的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当前常用工艺中,RO对硫酸盐、氯化物、硬度、碱度、电导率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0%以上;实际案例也证实,RO出水的硫酸盐、氯化物、硬度、碱度、电导率含量最低,但RO出水离子配比失衡,导致p H值偏低,使得其生产的再生水腐蚀性倾向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