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境安全   9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微细水雾除尘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析了煤矿并下呼吸性粉尘防治技术现状,并对水的超声雾化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应用回归分析建立了超声雾化性能的数学模型。在分析微细水雾捕尘机理及捕尘水雾凝并沉降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集微细水雾捕尘-凝聚、凝并降尘-惯性沉降分离为一体的含尘气流净化系统,并对该系统的除尘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稀有鮈鲫Dmrt基因家族13个成员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经发现果蝇Doublesex、线虫Mab-3、青DMRT1Y/DMY和人类DMRT1等性别决定与分化基因均含有一个具有DNA结合能力的保守基序--DM结构域,对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具有调控功能.利用简并PCR,从稀有鲫基因组DNA中克隆了13个具有不同DM结构域的Dmrt基因家族成员.基于DM保守基序,建立了各物种的进化树.结果表明,稀有鲫基因组存在多个Dmrt基因成员,该基因在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中具有高度保守性,是一种理想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的分子模型,在分子生态毒理学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高效聚磷菌的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鱼塘底部污泥中分离驯化得到一株高效聚磷菌株P5,采用厌氧/好氧(A/O)方式培养,在厌氧阶段3 h的最大释磷量为17 mg/L;在好氧条件下培养16 h后,P5对总磷(PO43--P)浓度为10~30 mg/L的模拟废水的除磷率均可保持在90%,COD的去除率达到82.1%。染色实验表明,P5是革兰氏阴性球杆菌,菌体内含有异染颗粒。  相似文献   
4.
张小艳  郝沛  张亚平 《环境工程》2017,35(10):161-165
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中,对水平套管冷凝器环形通道内R134a的凝结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在冷凝器不同进水流量、进水温度时,实验测试了水平套管冷凝器凝结换热系数随热流密度、冷凝压力及干度的变化。实验工况为:冷凝器的进水流量为0.6~1.0 m~3/h,进水温度为15~60℃。实验结果表明:水平环形通道内R134a的凝结换热系数随热流密度和冷凝压力(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冷凝压力为1.3 MPa,热流密度由18 k W/m2增加至20.5 k W/m~2时,R134a的凝结换热系数减小了6.9%;当热流密度为15 k W/m~2,冷凝压力由1.78 MPa增大至1.83 MPa时,R134a的凝结换热系数减小了5.8%。R134a的局部凝结换热系数随干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冷凝压力为1.1 MPa,热流密度为18.3 k W/m~2,制冷剂干度由0.1增大至0.9时,R134a的局部凝结换热系数增大了24.4%。  相似文献   
5.
克隆了稀有鮈鲫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F)、阿片黑素促皮质素原(POMC)和糖皮质素受体(GR)基因片段,设计了物种特异性引物.BLAST分析结果显示,所克隆基因与斑马鱼、鲫鱼和鲤鱼相应基因的同源性超过90%.通过短期暴露实验研究了氢化可的松对稀有鮈鲫雄性成鱼主要脏器的毒性,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了其对上述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125μg·L-1浓度暴露下,实验鱼体长、体重、性腺指数、肝脏指数和肾脏指数等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鱼脑CRF基因在暴露组较对照组有显著上调;脑POMC基因在低浓度暴露组显著上调,而在高浓度暴露组显著下调;且CRF和POMC基因的表达谱随浓度变化都呈现非典型剂量效应关系;肝脏GR基因在氢化可的松低暴露浓度组时较对照组明显下调.高浓度组时显著上调.以上结果表明,在分子水平上氢化可的松能够干扰鱼的肾上腺激素调节功能,但在器官和个体水平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毒性;HPA轴中的CRF、POMC和GR功能基因可以作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干扰物的敏感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6.
超声雾化性能的试验研究与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煤矿井下呼吸性粉尘防治技术现状 ,重点介绍了水的超声雾化技术 ,并对其雾化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最后应用回归分析建立了超声雾化性能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微细水雾除尘系统设计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分析微细水雾捕尘机理及捕尘水雾凝并沉降技术基础上,设计了一集微细水雾捕尘--凝聚、凝并降尘--惯性沉降分离为一体的含尘气流净化系统,并对该系统的除尘效率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汉江上游郧县段全新世特大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汉江上游的野外考察,在湖北郧县段河谷发现了含有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的全新世风成黄土土壤剖面。对该剖面采集样品,进行了沉积学分析,并且应用光释光技术中的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测定获得其OSL年龄,结合地层对比和文化层考古学断代,确定由古洪水滞流沉积层记录的特大洪水事件发生在距今1 800~1 700 a之间,对应于我国历史上的东汉至魏晋时期(A.D. 200~300)。通过与汉江上游地区、国内和世界各地的多种指标气候变化记录的对比分析,揭示出特大洪水事件发生在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的气候恶化期。由于气候状态不稳定,降水变率大,致使严重地干旱和特大洪水皆有发生。该成果对我们深刻理解区域水文系统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刚体极限平衡理论,以裂隙岩质边坡安全系数为目标函数,将溶蚀裂隙深度作为决策变量,结合裂隙岩质边坡和挡土墙的平衡约束条件、结构面屈服条件,建立溶蚀裂隙挡土墙岩质边坡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采用内点算法进行求解,并对不同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溶蚀裂隙深度的发展,溶蚀裂隙岩质边坡的安全系数逐渐减小;边坡滑体结构面上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增大会导致边坡安全系数的增大,而顶部荷载对溶蚀裂隙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