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5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工业技术   538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绿豆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优化酶解条件,经测定水解度考察了酶解过程中p H、温度、底物浓度[S]、酶用量[E/S]、酶解时间等因素对绿豆蛋白酶解效果的影响。通过L_9(3~4)正交试验设计,确定碱性蛋白酶酶水解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H 8.5,温度65℃,底物浓度9%,酶用量5%,水解时间240 min。该条件下绿豆蛋白的水解度可达31.55%。  相似文献   
2.
3.
针对隔夹层发育的海上L油田剩余油挖潜难点,通过提取典型井组地质参数,分别设计注入井单独钻遇隔夹层和生产井单独钻遇隔夹层2种情况下的6种注采井间隔夹层分布模型,对每种隔夹层分布模型均开展水驱和早期注聚实验,一共完成12个二维平板可视化模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基础井网下,对于注水井钻遇隔夹层和生产井钻遇隔夹层,其隔夹层相对长度为井距2/3的布井模型的采收率指标均最高。注聚井组筛选应优先考虑2种情况:第一种为注水井钻遇隔夹层且隔夹层相对长度为井距1/3的模型,注聚采收率增幅可达18.2%;第二种为生产井钻遇隔夹层且隔夹层相对长度为井距2/3的模型,注聚采收率增幅可达19.0%。  相似文献   
4.
以聚偏氟乙烯(PVDF)、磷酸-N,N-二甲基乙酰胺为铸膜液体系,采用非溶剂相转化法,通过双凝固浴制备高性能的PVDF疏水微孔膜。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考察凝固浴条件对PVDF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凝固浴法对膜的结构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第1凝固浴中乙醇含量的增加,固液分相逐渐占据主导,促进了膜表面微纳米粗糙结构的形成,提高了膜表面的疏水性。以温度为60℃的质量分数40%乙醇作为第1凝固浴,浸泡时间20 s,温度60℃的水作为第2凝固浴所制备的PVDF膜,其直接接触膜蒸馏通量为28.3 kg/(m2·h),孔隙率为84.5%,平均孔径为1.05μm,接触角为116.8°。  相似文献   
5.
6.
7.
文章简要概述了海带多糖的结构及功能,从调节脂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等方面阐述了其降血脂机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9.
单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SAPF)主电路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这对各参数值的合理选择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分析现有单/三相SAPF主电路交流侧电感以及直流侧电压、电容值等参数的计算方法,得到了具体的单相SAPF电路参数解析表达式。针对所得表达式各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在MATLAB中进行建模优化分析,得出一套完整的参数设计方案。保证在特定负载下补偿后谐波含量低于2%的综合优化目标。仿真和实验过程验证了所选参数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肌酸(creatine)是脊椎动物体内自然存在的一种含氮类有机酸。补充肌酸能够通过调节体内磷酸肌酸水解、糖代谢和蛋白表达等方式来增加糖原的储存、提高ATP的生成、增强肌细胞的酸碱缓冲能力以及刺激肌细胞增殖,从而能够预防运动损伤、改善运动表现、提升训练适应性和加快运动后康复。自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英国短跑运动员克利斯提通过服用肌酸提高运动能力,并夺得百米冠军后,欧美运动员开始广泛的在运动和训练时服用肌酸,到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已有60%以上的短跑运动员服用肌酸。对于从事剧烈运动训练的高水平运动员而言,需要每天摄入5-10 g肌酸以维持最佳的全身肌酸储备量,从而保持最佳的运动和训练效果。本文详细综述了肌酸的作用机制、补充肌酸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补充肌酸的安全性以及肌酸类运动营养品的使用人群、产品种类、补充策略和相关标准法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