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目前研究中发现改性可从多种角度入手,最常用的改性手段是改变蛋白质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分子量。该文综述物理改性、化学改性、酶改性及复合改性各改性方法对蛋白质理化性质影响以及部分研究成果,叙述各改性方法的优劣,为后期针对性开发新型蛋白产品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植物甾醇是一种天然营养物质。植物油及其制品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但在其加工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该文介绍了几种常见植物油在加工过程中植物甾醇损失状况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植物油在加工过程中最大保留植物甾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以及经济效益受到城市规划和设计者的重视。文章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仓桥直街为例,运用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从整合度和可理解度方向来研究该街区的空间形态,旨在得出街区与整个城区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其内在空间逻辑和关联性,以期为传统历史街区空间格局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子蒸馏分离提纯甘二酯中试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试分子蒸馏分离提纯甘二酯的工艺方法。棕榈油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中试分子蒸馏设备蒸馏,得到重相与轻相。轻相主要是甘二酯,重相主要是甘三酯。通过进料量、温度及刮膜转速的控制可以得到纯度70%以上的甘二酯。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220℃、压力0.01 Pa、进料量10 L/h、蒸发器转速200 r/min的条件下,通过脱气,薄膜蒸发与短程蒸馏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甘二酯。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TLC–FID)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RP–HPLC–ELSD)分别分析测定了棕榈油以及轻相、重相中甘油酯的含量,并进行了对比;用气相色谱分析了棕榈油以及轻相、重相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高校本科生上网时间特征,将学生上网认证数据转换成学生上网时长向量集。利用K-canopy算法去除离群点,并通过指标投票机制得到最佳聚类个数;利用K-means算法分别对工作日和周末上网时长向量集进行聚类,将工作日向量集聚为6个类、周末向量集聚为5个类;分析聚类结果,得到各类学生的上网时间特征、学生个人的上网时间特征和各专业中各年级学生上网时间特征。学生上网时间特征可为专业课程时间安排、学生管理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探究碱炼脱酸过程中,不同工艺条件对玉米胚芽脱酸油中两态植物甾醇(游离态和酯态植物甾醇)含量变化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胚芽油碱炼脱酸中两态总植物甾醇绝对质量保留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反应初始温度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量;最佳碱炼脱酸工艺条件为反应初始温度55℃,碱液质量分数10%,超量碱量为理论碱量的2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两态总植物甾醇绝对质量保留率为82.79%,其中游离态植物甾醇含量为297.390 mg/100 g,酯态植物甾醇含量为785.503 mg/100 g,精炼率为86.20%,玉米胚芽脱酸油酸值(KOH)为0.24 mg/g。  相似文献   
7.
当今科技发展迅速,科技领域成果丰硕,信息时代已悄然而至,建筑产业也被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如何顺应时代发展亟待人们的思考。文章从研究新媒体艺术出发,力求以新视角探寻城市中人与建筑新的关系,借此为建筑在信息时代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通过介绍新媒体艺术与分析建筑的媒介特性,并且结合西方前沿具体的实践案例,归纳总结出新媒体艺术对于对建筑媒介化与人和建筑的交互产生的影响以及意义,最后强调了新媒体艺术对建筑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对建筑师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通过模拟天然蛇纹石的形成条件,在水热环境下制备了蛇纹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Mg3Si2O2(OH)4有纤蛇纹石和利蛇纹石两种结构。采用干法分散对蛇纹石粉体进行表面处理并分散于基础油中,MS-10A型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表明,纤蛇纹石的抗磨减摩性能优于利蛇纹石,摩擦系数较未添加蛇纹石降低41.2%以上。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快速更新的今天,工业遗产的改造在各地掀起热潮。建筑师在对工业建筑进行空间再生时通常青睐于工业厂房,而对于工业建筑中的构筑物大都采取原样保留的方式,抑或是作为景观来使用,并未做到真正的空间再生。该文主要针对工业建筑中工业构筑物这一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从适应性的角度,总结其在空间再生方面的原则和模式,拓展工业构筑物在再生实践方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