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社会科学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什么企业集团能够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集团风险共担机制代替了发达市场的部分有益功能,弥补了发展中市场的缺失。为了检验风险共担假说,本文对证券交易所2011~2015年流通的公司债券进行研究,发现当大股东财务状况或相对于公司财务状况较好时,投资者预测到资源会从大股东流向公司,降低了债券成本;相反,大股东财务状况或相对于公司财务状况较差时,投资者预测到资源会从公司流向大股东,增加了债券成本。此外,本文还发现,公司不确定性风险越小,大股东财务状况与债券成本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越弱。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市场制度环境会对企业组织形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不能生搬硬套美国等发达市场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股权集中、大股东掏空与管理层自利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出发,建立理论模型分别研究在单一代理关系下,影响大股东掏空行为的主要因素,以及在双重代理关系下,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掏空-自利博弈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证明了:1)在单一代理关系下,影响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因素为公司成长性、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以及大股东持股比例.公司成长性越高、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3.
多元化经营是公司关注的重大发展问题,因此,多元化经营的动机及其经济后果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话题。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与盈余波动性之间的关系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了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程度对盈余波动性的影响及控股股东的掏空动机对多元化盈余波动效应的作用。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显著降低了公司的盈余波动性,多元化程度越高,盈余的波动性越低;但由控股股东代理问题而形成的掏空动机损害了多元化的盈余波动效应。本文的研究为多元化的经济后果增添了新的文献,同时也为上市公司监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上市公司作为行为主体的股票增发和以控股股东作为行为主体的掏空与支持行为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选取2004-2008年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增发前后上市公司业绩变化、控股股东掏空与支持行为变化以及上市公司业绩变化与控股股东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支持与掏空行为和上市公司实施增发行为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控股股东会倾向于在增发之前运用支持手段促进上市公司增发得以顺利实施,而在增发成功之后倾向于实施掏空行为,并且控股股东的这种支持与掏空行为对上市公司业绩有着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控股股东掏空和支持行为与上市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的文献,并从上市公司增发的角度对掏空与支持行为并存的现象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鉴LLSv的掏空模型,模型化推导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隐蔽掏空模式,建立了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掏空程度的分段函数关系.以2004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对子公司担保的386起事件为样本,并把样本分为过度担保组和适度担保组,运用事件研究法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过度担保样本组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为负,而适度担保组的市场反应为正但不显著,由此推测过度担保的上市公司具有向控股股东输送利益的倾向.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对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国家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而言,60%均是其有效的临界点.当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60%时,大股东存在通过上市公司对子公司担保的方式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但回归系数不显著;当持股比例高于60%时,则产生了显著的利益协调效应.能有效地抑制掏空.通过分类变量和股权临界变量的多种组合,回归发现,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被控股股东掏空程度更高;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变量相比.国家持股比例变量的股权临界值对CAR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根源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行为机理的分析,本文认为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是造成国有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掏空上市公司的根本原因。这决定了我们必须在深化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减持国有股、完善股权结构,进而改进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清欠大股东占款,遏制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的再发生,实现上市公司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7.
终极控制人、金字塔控制与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运国  吴小云 《管理学报》2009,6(12):1661-1669
以我国上市公司2004~2007年相关数据为基础,从终极控制人的股权属性、金字塔控制结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3个维度对上市公司纵向股权结构与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被控股股东“掏空”的总程度最小,地方政府和自然人控制的上市公司被控股股东“掏空”的总程度没有显著差异;政府控制的控股股东更多地通过生产性经营来“掏空”上市公司,自然人控制的股东则更多地通过非经营性方式来“掏空”上市公司;自然人对上市公司的金字塔控制层级越多,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越大,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越严重;在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金字塔控制层级越少,控制股东的“掏空”行为越严重,控制权和现金流权有分离的上市公司被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高于控制权和现金流权没有分离的公司。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审计质量是否能够抑制企业利用担保的掏空行为。理论推理给出外部审计质量影响担保掏空行为的机理模型,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6年担保事件数据,以担保公告日前后累计异常收益率变化的事件研究法来判断公司利用担保的掏空程度,缓解了以往截面数据研究中将正常交易行为列入到掏空范围的第二类统计学错误。实证检验发现:(1)提高审计投入质量(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不能提高提供担保事件的累计异常收益率;(2)含有担保事项描述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会显著增加公司下一年度提供担保的累计异常收益率。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外部审计无法通过治理作用来抑制担保掏空行为,而审计师在出具的审计意见中披露担保行为对上市公司的担保掏空现象具有事后信息威慑作用。  相似文献   
9.
股权集中、股权制衡与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上市公司以“一股独大”、“股权分置”、“同股不同权”等为特征的股权结构向来被认为是造成目前中国上市公司以及证券市场众多弊疾的根本原因,并成为目前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依据。但我们认为,在股权结构选择的问题上,应该以股权结构能否促进上市公司效率水平的提高为标准,毕竟作为国民经济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上市公司的效率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效率的高低。本文从股权集中和股权制衡两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技术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以及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技术效率以及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显著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上市公司技术效率显著负相关,而与技术效率水平提高的相关性却并不显著。这说明,在现行的制度安排下,较高的股权集中度和较高的持股比例会激发控股股东的“支持行为”,其“掏空行为”并不严重,而大股东之间的制衡则往往成为企业效率提高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民营上市公司原控制人做出退出控制地位的决定后,到真正退出之前,具有加剧掏空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和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在控制权转移发生前一年时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述掏空现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