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6篇
经济   7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建平  谭新辉  范雯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5):157-160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研究了中国情境下人口统计学因素对管理人员情绪劳动的影响,得到了以下结论:学历对情绪劳动的影响有整体性差异,表现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情绪劳动显著高于高中(中专)学历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情绪劳动整体在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其三个维度上有所差异。并以此为基点,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伴随服务型社会的崛起和发展,情绪劳动作为组织行为领域中的一个新兴课题,从开始提出就引起广泛关注.鉴于国内对情绪劳动概念接触较晚,相关研究尚少,本文对情绪劳动的概念模型及其内在机制进行述评,希望通过对理论的回顾分析,能够使人们对情绪劳动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对后续基于本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家提出情绪劳动的概念,目的是揭示人类互动中的情感成分.组织行为研究者基于心理学和管理学的视角,对情绪劳动的结构进行了探讨,并制订了相应的测量工具.研究表明,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变量、情境变量和组织变量,情绪劳动通常与个体的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相关.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提出和发展,人们对情绪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加深。情绪劳动成为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我们通过对情绪劳动概念、维度、模型的介绍,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同时对情绪劳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江苏省内350名服务业员工的情绪智力、外向性与情绪劳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情绪智力可以有效预测服务业员工的情绪劳动策略,外向性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他人情绪评估和情绪利用可以正向预测表层扮演;自我情绪评估、自我情绪调节、他人情绪评估和情绪利用均可正向预测深层扮演;他人情绪评估和情绪利用可以显著预测自主调节;外向性可以负向预测表层扮演,可以正向预测自主调节,但与深层扮演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外服务业的迅速发展,组织中员工的情绪逐渐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而对企业员工情绪的深入研究主要体现在情绪劳动上。本文从情绪劳动的概念、前因变量和后果变量等几方面对当前有关情绪劳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目的是考察员工情绪劳动、顾客情绪体验与企业品牌形象感知的关系。研究以某大型商场有退换货品经历的顾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顾客所感受的员工情绪劳动、顾客情绪体验与顾客感知的企业品牌形象进行调查。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情绪劳动与品牌形象存在关联,情绪体验与品牌形象存在关联。其中,情绪劳动对品牌形象存在直接效应;情绪劳动通过情绪体验间接影响品牌形象,研究结果支持了情绪体验在情绪劳动与品牌形象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7)
基于现有员工创造力研究缺乏对服务员工应对外部工作要求的自我调节机制的关注,无法为服务员工创造力的激励问题提供线索的研究现状,通过结合调节焦点理论和情绪调节理论,探索调节焦点通过影响服务员工情绪劳动策略影响其创造力的内在机理。首先,分析两种调节焦点——促进焦点和防御焦点对服务员工创造力和情绪劳动策略的直接效应;其次,考察情绪劳动策略在调解焦点与服务员工创造力之间的中介效应;然后,提出相关命题;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开发管理者通过干预调节焦点提升服务员工创造力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情绪劳动理论的架构及其逻辑关系进行了探析,并以广州某上市医药企业为例阐述如何将情绪劳动理论运用于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探讨员工如何获取组织资源(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质量)应对外界 不利的组织政治环境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情绪劳动在感知政治知觉和离职意向(以及工作 压力)之间扮演着中介作用,同时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负向调节感知政治知觉和情绪劳动(以及工 作压力)之间的关系,但是对感知政治知觉和离职意向并没有起到调节作用。最后,文章指出了研 究结果、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