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文化教育   6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ABSTRACT

Historic Japanese textiles from over 1000 years ago generally show marked deterioration and only very rare examples show their original forms and much information about textile reproduction has been lost. The replication of textile braids lacks systematic methodology and is still being practiced by only few individual braiding experts. The recreation of original braids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original braids is a part of Japan’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clarify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dure through which the braiding experts can decipher the original braiding structures. As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is project, interviews of a braid researcher and a replicating expert, Makiko Tada were performed regarding her working practices. It is important to clarify the braiding parameters for structural analysis such as the number of transits and the balance of ridges, and it became clear that the orientation of multiple colored thread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expert’s replicate works were also analyzed using a text-mining statistical technique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of braiding paramet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braiding paramet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such as loop manipulation and Taka-dai became clear. As a result, the process of deciphering the original braid structure has been compiled in simplified workflows, which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improvement in efficiency of replica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 braids.  相似文献   
2.
李慧  胡吉霞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8):114-125
[目的/意义] 针对包含单一类型知识单元的知识网络难以全面反映学科知识结构的问题,提出一种从多维度进行知识网络结构融合的方法,为学科领域知识结构挖掘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利用LDA及TF-IDF方法抽取学科知识单元,然后运用语义相似度和关键词共现分析方法构建3个学科知识子网络:主题网络、关键词网络和实体网络,并采用空间节点传递对齐方法对齐子网络节点,接着设计基于图卷积操作的自编码模型对知识节点进行表示,最后通过计算余弦相似度重构学科知识网络。[结果/结论] 实验部分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构建融合主题、关键词和实体的学科知识网络并展开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有效地揭示学科领域研究内容和知识结构,为学科知识发现与组织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研究中国内地31个省区在社会科学合作中实力和地位的变化过程,有利于相关部门掌握省区间的社会科学合作动态,为科技管理者布局地区研究规划、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 利用1998-2017年中国SSCI论文数据,构建中国内地31个省区间社会科学合作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多维标度方法,分析省区间社会科学合作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的演化过程。[结果/结论] 1998-2017年中国内地31个省区间社会科学合作强度逐步提高;省区间社会科学合作网络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越来越多的省区加入到合作网络的核心、半核心区域,边缘区域省区的数量大幅减少;各区域社会科学合作研究的主要领域是经济与商学、心理学、健康学与环境学;内地跨省区的社会科学合作主要集中在核心区域中的省区之间、核心区域与半核心区域的省区之间。  相似文献   
4.
叙事性文本是对现实世界的记录,也是人文学者的研究对象与基础,对叙事性文本的阐释更是人文学术研究的基本任务。随着数字人文的发展,人文学者对远距离阅读与策略型阅读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构成叙事性文本的基本单元,事件和情节是文本解读的重点。为了更好地适应人文学者阅读需求的转变,建构叙事性文本智慧数据,支撑数字人文研究,以情节为视角,以事件为基础,对广泛存在的叙事性文本进行深层次语义表示与结构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但现阶段较为成熟的文本表示方法更适用于结构相对清晰、统一的科学文本,不能很好地表示叙事性文本中存在的复杂叙事结构,因此,以知识表示与知识组织为出发点,构建符合叙事性文本特征的语义结构化表示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梳理叙事学基本理论与概念,以及事件知识表示、事件本体与叙事本体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叙事文本中存在的事件、事件间关系进行语义建模与表示,同时完善了对情节的定义,构建了基于事件的情节本体EBPO,提出了叙事性文本的"层次-网络"结构模型,用以实现对叙事性文本的语义结构化表示。初步标注的实验结果表明,借助情节本体及结构模型,可以实现对叙事性文本的语义结构化处理。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探讨城乡全科医生信息源以及互联网信息障碍的差异,以推进有针对性地为城乡全科医生提供优质的医疗信息服务,提高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便利采样在城市和农村的基层医疗机构回收有效问卷150份,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全科医生信息源的多样性及偏好并无显著差异,其对大部分信息源的感知有用性也趋同;但他们对同行信息源和非正式文件的感知有用性存在显著差异。互联网的使用频率、自我感知使用能力、接受互联网培训以及通过医疗网站为病人诊断等情况在城乡全科医生之间也无显著差异。在互联网信息障碍方面,城市和农村的全科医生都遇到了网络连接太慢以及软件问题;此外,农村全科医生还面临着语言障碍、缺乏熟悉度或经验以及信息过载等障碍。据此,文章提出,要重点提高农村全科医生的信息素养;大力发展全科医生的医学教育;进行城乡全科医生互联网技能培训,但由于城乡中基础设施和全科医生教育背景的差异,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也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加强互联网医疗信息资源建设;合理进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软硬件配置。  相似文献   
6.
档案界对档案定义一般采用“属+种差”的逻辑形式,因而揭示档案本质、确定档案属种就成为档案定义的根本问题。档案记忆理论认为,档案是记忆的物质形态。档案以自身历史选择的必然性和逻辑结构的客观优势,成为人类自觉建构的外脑记忆的典型形式。作为用来建构原始记忆的历史文件,档案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档案实体,在逻辑关系上表现为记录和再现两个维度。以档案实体为基点,沿时空维度,向后回溯是档案记录关系维度,在档案记录关系的另一端是档案记忆的历史事实,这是档案记忆的客体;向前表述是档案再现关系维度,在档案再现关系的另一端是档案客体加以证明的回忆事实,这是档案记忆的证体。在这种逻辑结构中,档案实体即档案本身是档案“二维”逻辑关系和档案“三重要素”的物质载体。档案现象的实质就是以“二维”逻辑关系,凝聚“三重要素”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7.
东阳西周墓地可划分为不同族属的两类四个墓区,包含殷遗民与东阳主体族群,后者可能原为活动于甘肃东部地区的西土古族,或因灭商有功,于周初改封畿内,并被分赐以殷遗民。墓地内的墓葬按族属、等级分墓区而葬,表明血缘关系是其社会组织的基础,族群内与族群间的等级差异又体现了宗法等级制度及族群关系的政治等级化。其统治族群结合殷遗民的族群构成形式,罕见于西周畿内的非都邑性聚落,原因当与东阳主体族群的特殊社会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8.
郑荣  孙筠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1):15-23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产业智库联盟的构成主体较为单一,所提供的服务种类和实现的功能不够全面,存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旨在从协同创新理念出发,从多元主体的视角构建和完善产业智库联盟,进而更好地实现其价值。[方法/过程]基于供给侧、需求侧以及整合的视角,结合系统整合和协同创新的理论,通过从局部到整体的思路探讨产业智库联盟的构建,并从政策和制度、资金、人才和技术、舆论以及服务5个方面探讨构建协同创新理念下的产业智库联盟所需的保障对策。[结果/结论]构建出包括元素层、组织机构层、操作层、服务层和目标层的产业智库联盟,并在目标协同、组织协同创新、操作协同创新和服务协同创新的互动中更好地促进本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提取和分析领域重要关键词及其演化模式,对于探索和预测领域知识的研究重点和研究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采用特征分解的方法,提取领域知识网络中的重要结构成分,从网络全局结构关系的视角对领域中的重要关键词进行提取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网络全局结构的视角下,领域中始终保持部分恒定不变的重要关键词;恒定关键词之间关联稀疏且包含具有结构洞特征的知识关联;新生的重要关键词遵循先成为重要结构再成为关联核心的涌现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知识元作为知识的基本组分,是知识在微观领域的存在形态。对知识构成组分问题的研究体现了人类对知识认识的深化,是人类对知识认识的必然趋势。因此,对知识元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方法/过程] 首先从学科史角度对知识基本组分相关学说和知识元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知识元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知识元理论研究的未来走向。[结果/结论] 当前知识元理论研究存在以下问题:概念界定模糊、类型划分存在歧义、基于知识元的知识表达尚存在较大难度、相关研究尚未深入到知识的本质与运动规律。同时认为从多学科交叉视角开展知识元理论探析,将成为今后重要的趋势。如哲学与认知科学相结合的知识论视角、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知识发现与挖掘视角、知识工程与图书馆学相结合的知识表示研究视角、图书情报学科与出版学科相结合的知识组织研究视角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