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72篇
  免费   3187篇
  国内免费   894篇
农业科学   220篇
艺术   21篇
地球科学   13733篇
航空航天   34篇
生物科学   56篇
文化教育   310篇
经济   171篇
环境安全   1067篇
自然科学   1118篇
社会科学   169篇
历史地理   65篇
工业技术   4372篇
语言文字   2篇
数理化   226篇
医药卫生   1034篇
军事   16篇
哲学宗教   48篇
政治法律   41篇
交通运输   35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312篇
  2021年   533篇
  2020年   496篇
  2019年   451篇
  2018年   516篇
  2017年   523篇
  2016年   430篇
  2015年   676篇
  2014年   969篇
  2013年   1019篇
  2012年   1164篇
  2011年   1444篇
  2010年   1273篇
  2009年   1783篇
  2008年   1483篇
  2007年   1039篇
  2006年   1008篇
  2005年   1005篇
  2004年   845篇
  2003年   783篇
  2002年   638篇
  2001年   603篇
  2000年   565篇
  1999年   471篇
  1998年   441篇
  1997年   402篇
  1996年   415篇
  1995年   344篇
  1994年   326篇
  1993年   263篇
  1992年   220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量新闻主播在汶川赈灾新闻播报中泣不成声,泪流满面,这引起观众尤其是网民的热议,人们或赞成或反对。“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主播们流泪、哽咽可能成为一种强大的感召力量,显示出“情”语言的力量,但高质量的播音语言应该是“情取其高,声取其中”,主播对新闻事实要有浓郁深刻的感受,但当拿到观众面前时应该把事实表达得平和,处变不惊,这更能彰显主播的成熟和国人的大气。  相似文献   
2.
3.
The mechanism of mass collaboration in risk management was studied during the Sichuan earthquake under a Web-based “PeopleFinder” project, where information is contributed and shared among mass contributors. The case study is provided by a great earthquake that happened in Wenchu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of southwestern China at 2:28 p.m. on May 12, 2008. We witnessed and experienced the rescue and relief efforts for the great earthquake. In this article, two fundamental frameworks are developed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mass collaboration. Mass collaboration is proven to be effective in a big public crisis such as the Sichuan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4.
高娜  陈文凯  卢海波 《灾害学》2021,(1):177-182,200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手机定位的人口数据在突发性灾害应急救援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以近几年地震灾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灾区中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县城及乡镇,获取这些区域手机定位的人口数据,同时采用传统方法估算区域内人口数量,并进行差异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差异性最大的是旅游景区、其次是县城和乡镇;在人口年度变化上,旅游景区的人口在7、8月份达到高峰,乡镇人口高值区出现在2月份,县城人口年度差异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5.
基于Sentinel-1 SAR升、降影像,利用D-InSAR技术获取新疆伽师M S6.4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场整体呈近椭圆状分布,形变区东西长约66 km,南北宽约40 km,整个形变场由南部隆升区和北部沉降区组成,南部最大隆升量约7 cm,北部最大沉降量约3 cm。本次地震发生在块体俯冲界面处的低倾角逆冲推覆构造带上,隆升和沉降两个中心均位于逆冲推覆体的上盘,形变主要以隆升形变为主,符合低倾角逆断层中强震的变形特征。在沉降区与隆升区之间干涉条纹连续分布,未出现表征地表破裂位置的空间失相关带,表明地震未引起明显的地表破裂。结合震源机制、余震精定位及区域构造特征,初步推断认为伽师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为柯坪塔格推覆构造前缘的N倾的柯坪断裂。  相似文献   
6.
首先利用ALOS PALSAR数据,通过D-InSAR技术获取2007-06-03云南宁洱MS6.4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然后基于Okada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反演该地震的断层几何以及精细滑动分布,最后计算宁洱地震后周边断层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形变主要集中在西盘,最大视线向形变量为51.6 cm;反演得到的震源位置为23.05°N、101.02°E,深度3 km,断层走向145°,倾向49.5°,平均滑动角153°,发震断层为NNW向普洱断裂,断层活动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逆冲分量;断层面最大滑动量为1.2 m,反演得到的震级为MW619。基于库仑应力场发现,磨黑断裂处于库仑应力增加区域,而2014年景谷地震位于负值区域。结合实地考察资料和反演结果表明,宁洱地震为浅源地震,但断层并未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7.
The artificial low frequency (LF) signals recorded at topside ionosphere from DEMETER satellite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typical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were illustrated around 162?kHz in electric field spectra. The larger power spectrum density (PSD) values in electric field at local nighttime and in winter season all demonstrate the correlation feature of lower plasma content to higher penetration of LF waves into ionosphere. Around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comparison of signal-noise-ratio (SNR) values in electric field with each half month during January to May in 2008 and the same half month in May from 2005 to 2007 revealed their lowest values and small covering area around the preparation region of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Combined with other researches in VLF radio waves and geochemical observations from satellite, the interaction of ion accumulation and upward movement from gas-water release at surface might be a key factor to disturb the ionospheric plasma density, and then possibly leading to the decrease of low energy penetration of LF radio waves from the artificial transmitted source at ground.  相似文献   
8.
易损性分析是隧道工程领域防震减灾研究的重要方法。首先,详细综述了国内外隧道地震易损性研究历史与现状;其次,归纳了国内外隧道地震易损性分析主要方法,并总结了各种方法的实际适用性;接着,提出了隧道地震易损性评估步骤,并且讨论了以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的理论易损性曲线建立中的3个关键内容:(1)输入参数确定;(2)破坏状态分级;(3)相关不确定性参数计算;最后,指出该领域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结果表明:隧道地震易损性分析能通过考虑相关不确定性因素,反映了隧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性能,有利于未来的风险评估和损失估算,对基于性能的隧道抗震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东北地区近几年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分析前郭5.8级震群周边重力点值的时序变化特征,并基于重力段差变化对东北地区整体和局部重力变化引入能够反映异常显著性程度的指标量G和C值,最后对前郭5.8级震群前的重力场动态变化作三维密度反演。结果表明:1)前郭5.8级震群发震构造两侧的局部重力变化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其变化趋势可作为识别构造活化或解耦运动的标志;2)显著性指标量G和C值能够为地震重力前兆的定量描述提供新思路;3)震前重力变化的反演结果显示地震发生在质量运移的过渡区域,垂向反演结果对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有一定的揭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7年精河MS6.6地震震前,尼勒克、巴伦台和小泉沟台钻孔应变仪记录到显著的应变变化,经现场落实确认,异常是可靠的。根据这3个台的记录资料计算相对应变的变化,结果表明,地震前最大(小)主应变大小和方向分别出现明显加速和急剧偏转变化。此外还发现,相对应变场异常期间主方向与震源机制解P轴方位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