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9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69篇
医药卫生   168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961.
目的 卡铂选择性破坏灰鼠的内毛细胞和Ⅰ型传入神经末梢已被人们所证实,但是,卡铂是否损害耳蜗核、下丘和听觉皮层还不清楚,本文旨在观察卡铂对灰鼠听觉中枢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恒低温冷冻连续脑组织切片,以中枢听觉系统神经元的密度来评价卡铂对灰鼠中枢听觉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注射卡铂3和4周后,耳蜗背侧核和腹侧核神经元明显的减少,与正常动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下丘和听觉皮层神经元的变化与正常灰鼠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说明注射卡铂3和4周后对耳蜗核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可引起耳蜗核神经元明显的减少,但是,对灰鼠下丘和听皮层未见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62.
噪声暴露引起大鼠听觉器官线粒体DNA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 ,mtDNA)缺失与噪声性聋的关系。方法 3月龄大鼠分噪声暴露组和无暴露对照组 ,各 2 0只。噪声暴露组暴露于 1 0 8~ 1 1 0dBSPL的白噪声4h/d ,共 40d ;对照组不接触噪声。噪声暴露结束 2周后测试两组大鼠的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阈值 ,聚合酶链反应 (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检测其耳蜗、蜗核、颞叶脑组织和颞肌组织中是否存在mtDNA4834缺失 ,对存在的缺失进行定量分析 ;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噪声暴露组大鼠出现永久性阈移 ,其ABR平均阈值 ( x±s,下同 )为 ( 75 2 5± 6 1 7)dBSPL ( 4 0耳 ) ,对照组为 ( 34 75± 3 80 )dBSPL( 4 0耳 ) ,两组ABR阈值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 1 )。噪声暴露组大鼠的耳蜗、蜗核、颞叶脑组织中mtDNA4834缺失发生率 ( 2 4 /40、1 6/2 0、1 8/2 0 )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而与听觉无关的颞肌组织中mtDNA4834缺失发生率 ( 2 /2 0 )在两组中均很低 ,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噪声暴露组大鼠的耳蜗、蜗核、颞叶脑组织和颞肌中mtDNA4834 缺失占总mtDNA的平均百分率 ( x±s)分别为( 0 9988± 0 5 5 1 6)× 1 0 - 2 %、( 1 0  相似文献   
963.
目的 探讨听力损失对脑葡萄糖代谢活动的影响。方法 对12例有听力损失但无耳鸣患者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研究,其中2例双耳全聋,10例双耳中度聋。分别在静息(视听封闭)和声刺激(2kHz短纯音130dBSPL)条件下进行PET成像。与13例听力正常者在静息条件下和4例听力正常者在声刺激条件下的PET作对照。PET示踪剂为~(18)F标记的去氧葡萄糖(~(18)F-FDG)。用专门统计分析软件(SPM)以及感兴趣区技术(RO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例全聋患者的听皮层葡萄糖代谢活动显著低于正常人(P<0.001),而视皮层及体感皮层的代谢活动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另10例听力下降患者的听皮层代谢活动低于正常人(P<0.05),声刺激后听皮层兴奋区域显著大于正常人(P<0.001)。提示听力下降引起听皮层神经元葡萄糖代谢活动的相应下降,但与听力下降相邻频率的声刺激却引起相应听皮层的代谢活动的显著增加,而且兴奋区域扩大。表明听皮层发生了功能重组。全聋患者的结果提示,视觉功能显著增强了,这是系统间功能重组的重要证据。结论 PET作为新型脑功能成像仪器,为研究听觉与脑功能提供了新方法,为听系功能重组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964.
目的 定量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神经营养-3(neurotrophin-3,NT-3)对噪声引起豚鼠耳蜗外毛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微渗透压泵埋置于豚鼠背部,经固定于耳蜗底回鼓阶内的改良微导管将GDNF(100ng/ml)和NT-3(2.5μg/ml)的混合液缓慢注入12只豚鼠左侧内耳,以左侧内耳灌注人工外淋巴液的9只豚鼠为对照,检测噪声暴露后豚鼠听功能和耳蜗外毛细胞形态、数量的变化。结果 噪声暴露10天后,实验组手术耳和非手术耳的脑干诱发电反应阈值低于对照组(P<0.05,p<0.01)。毛细胞表皮板和纤毛肌动蛋白荧光染色计数发现,实验组手术耳和非手术耳的外毛细胞缺失率低于对照组(p<0.001,p<0.01)。毛细胞核荧光染色计数发现,实验组手术耳和非手术耳的外毛细胞核肿胀率低于对照组(p<0.01,p<0.01)。结论 GDNF和NT-3对噪声引起豚鼠耳蜗外毛细胞损伤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965.
张宏  许旭艳  陈杨伟  陈敏红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6):F0002-F0002,485
继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美洲区宣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后,中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区在2000年被证实为无脊灰区。近年来,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发现了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给我国维持无脊灰状态带来了严峻的挑战。2005年10月,福州市闽清县东桥镇1例AFP病例经国家和福建省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诊断为Ⅱ型脊灰疫苗变异株病例。  相似文献   
966.
福州市人群乙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福州市人群乙肝流行规律,探讨沿海地区HBV高发的原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整群抽样法,以家庭为单位随机抽样,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含量,用型特异性PCR进行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结果]福州市检测结果,人群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阳性率分别是13.3%、53.3%、2.3%、17.0%、56.8%;沿海2558份标本阳性率分别是16.8%、45.6%、4.9%、15.8%、53.9%;内陆1635份标本阳性率分别是9.7%、47.2%、2.2%、15.0%、51.5%;沿海HBsAg、HBeAg阳性率高于内陆(P<0.05)。随机抽取323份DNA阳性的样品进行基因分型,B型占49.2%、C型占43.4%、B C型占7.4%,沿海B、C型比重相近,内陆以B型为主。[结论]福州市人群中HBsAg携带率为1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沿海HBsAg携带率高达16.8%,为福州市乙型肝炎高发人群,应加强乙肝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967.
[目的]了解福州市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现况,为制订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在福州市抽取部分自然人群进行HBV感染状况调查。[结果]调查1538人,HBV感染率为59.56%,其中HBsAg阳性率为13.33%,抗-HBs阳性率为53.25%,HBeAg阳性率为2.28%,抗-HBe阳性率为17.04%,抗-HBc阳性率为56.83%。全部调查对象中,抗-HBs、抗-HBc双阳性者最多,占25.75%。沿海地区HBsAg、HBeAg阳性率均高于平原地区与山区(P<0.05);HBsAg、抗-HBe阳性率15~49岁较高(P<0.01);HBsAg阳性率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乙肝疫苗免疫人群HBsAg、抗-HBe、抗-HBc阳性率均低于未免疫人群(P<0.01)。[结论]当前福州市居民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在沿海及HBV感染者家庭成员中加强乙肝预防,做好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968.
目的:观察耐药细胞株LS-174T核中YB-1的活性改变及其对P-gp和PCNA转录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YB-1在肿瘤顺铂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顺铂药物浓度递增法、间歇性作用的体外诱导法建立人结肠癌的多重耐药细胞系LS-174T;用EMSA检测耐药肿瘤细胞核中转录因子YB-1活性的改变,半定量RT-PCR检测P-gp和PCNA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耐药细胞株核中YB-1的活性明显增加,且P-gp mRNA和PCNA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非耐药细胞株明显增高(P<0.01)。结论:顺铂耐药细胞株细胞核内YB-1活性增高促进了P-gp和PCNA转录表达水平,它们可能共同参与顺铂导致DNA损伤的修复,在肿瘤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9.
为评价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病人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回顾分析27例75~86岁老年病人行人工全髋置换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3个月~5年,按照Harris评分标准,疗效达优19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88%。高龄病人在并发症控制满意的前提下,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70.
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2组病例分析,探讨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PCIV)与偏头痛性眩晕(MV)的鉴别诊断。方法:选取眩晕门诊MV患者60例和PCIV患者64例,分析其临床的特征性表现。检查方法包括:后循环缺血(PCI)的高危因素检查、眼动检查和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及头颅MRI。结果:64例PCIV患者,血压异常29例;血脂或(和)血糖异常14例;血管超声异常37例;突然起身眼前发黑或头晕14例;高刺激ABR异常22例;4例头颅MRI异常(腔隙梗死)。60例MV患者,运动病45例,运动敏感20例,畏光或(和)畏声32例,偏头痛45例,眼动异常16例,MRI异常3例,高刺激ABR异常40例。高刺激ABR在PCIV和MV的阳性率分别为34%(22/64),67%(40/60)。结论:MV平均年龄小于PCIV患者。MV患者女性发病多于男性(2.75∶1.00),PCIV性别比例差异减小(1.46∶1.00)。MV的运动病、运动敏感、发作时畏光或(和)畏声是与PCIV的重要鉴别点;PCIV的主要特点包括血压、血脂或(和)血糖异常、动脉硬化等。前庭功能检查不能作为鉴别的依据;头颅MRI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高刺激ABR不能作为PCIV与MV的鉴别点,但对与其他类型眩晕的鉴别有一定意义。前庭功能检查无助于PCIV与MV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