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3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工业技术   299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51.
65Mn卡箍氢脆断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厚度0.5 mm飞机座舱照明用65Mn卡箍装配过程中出现裂纹,扳动后断裂。采用能谱分析、扫描电镜等对断口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卡箍断裂件化学成分符合标准;断口大多为沿晶断裂,晶界面上有发纹线,未发现二次裂纹,部分断裂为穿晶断裂,未发现断口边缘有加工损伤痕迹;能谱分析未在晶界上发现杂质元素;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显微硬度符合标准要求。卡箍产生断裂的主要原因:由于壁厚太薄,拐角较锐利,镀锌时致使大量氢聚集并呈弥散分布,进而形成沿晶裂纹,在外力作用下,导致沿晶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952.
格氏李斯特菌脉冲磁场杀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行研制的脉冲磁场杀菌设备对格氏李斯特菌进行杀菌实验,研究了格氏李斯特菌的生长时期、脉冲磁场参数(强度、脉冲数),介质参数(温度、Na+浓度、p H)等对脉冲磁场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格氏李斯特菌在对数生长中期对脉冲磁场最为敏感;脉冲磁场对格氏李斯特菌的杀菌效果产生生物学窗口效应,不同的磁场强度杀菌时,2.5T和4.0T残留率出现谷值;不同的脉冲数杀菌时,25个脉冲数残留率达到谷值;当介质温度为30℃时,残留率最低,较低或较高温度的介质中,杀菌效果较差;Na+对脉冲磁场的杀菌效果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较低或者较高的p H促进了脉冲磁场的杀菌作用,p H为9.0时残留率最低;对2.5T,25个脉冲数处理的格氏李斯特菌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时发现菌体细胞膜破裂,胞内物质外溢,这可能是脉冲磁场造成格氏李斯特菌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53.
交联法制备玉米抗性淀粉的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交联法制备抗性淀粉,通过单因素实验和中心组合法优化了玉米抗性淀粉制备工艺参数,并对制备出来的交联淀粉与酯化淀粉和原淀粉进行透明度、溶解度、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等性质的比较。结果表明,交联法得到最优改性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时间是3.5 h、交联剂浓度是11.5%、底物浓度是0.71 g/mL、反应温度是60 ℃。试验模型与实际拟合度良好, 制得的抗性淀粉含量为60.76%,通过红外光谱证实了交联反应的发生,交联后抗性淀粉溶解度升高,膨润度和冻融稳定性下降,并在扫描电镜观察下淀粉颗粒的形状和大小与原淀粉没有显著差异,为玉米抗性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54.
低温连续相变制备酱油渣膳食纤维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酱油渣是营养价值丰富但又未能合理利用的工业副产物,从中回收膳食纤维具有废物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本文利用自主研发的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制备酱油渣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在前期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IDF得率为指标,对技术参数进行响应面优化,然后辅以水洗、酶解工艺对IDF进行纯化。同时,本文研究了酱油渣IDF的功能特性,并通过电镜初步阐释其微观形貌与功能特性的机理关系。结果表明,最佳技术条件为萃取压力0.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67 min、原料颗粒度50目,制备得到油脂含量1%的粗IDF。再辅以纯化工艺,酱油渣IDF的纯度达70.9±0.28%。功能测试表明,酱渣IDF具有优良的膳食纤维特性,其持水力、膨胀力和吸油力分别为6.65±0.07 g/g、5.83±0.11 mL/g和2.23±0.03 g/g。与市售大豆IDF产品相比,其吸油力尤为显著。扫描电镜表明,酱油渣IDF良好功能特性与该技术下其形成的网状疏松纤维骨架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955.
川东南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单井分析评价为基础,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对川东南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类型进行研究,将研究区层段页岩孔隙分为六大类(包括微裂缝、粒间孔、晶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隙和生物化石内孔隙);孔径大小及分布用液氮吸附法及高压压汞法测定,并对两种方法测得的孔径分布结果进行归一化,得到了目的层段页岩孔径的连续分布情况:2~10nm范围内的介孔最为发育。对脆性矿物含量、黏土矿物含量、有机质丰度和类型、成岩作用以及保存条件等5类影响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质丰度为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的主导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956.
对电势诱导衰减(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Pid)测试和湿热(damp heat,dh)测试后失效的光伏组件进行破拆,根据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测试结果,选取EL图像显示的不同明、暗区域(正常区域、异常区域)的太阳电池作为测试样品,并对其表面进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id测试与dh测试后光伏组件的失效机理均与高温、高湿环境使玻璃中的金属离子向太阳电池迁移有关。高温、高湿环境会导致玻璃中Na~+等金属离子向太阳电池表面聚集,形成漏电流通道,尤其是Pid测试的外加电场会加速Na~+等金属离子的迁移与富集,严重腐蚀电池的栅线,破坏太阳电池表面致密的SiNx层,影响p-n结的正常工作,最终造成光伏组件失效、太阳电池的EL图像发暗。  相似文献   
957.
以食源性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形成的混合菌生物被膜为研究对象,对其定性和定量检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单一菌和混合菌生物被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8种目的毒素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结晶紫染色法、银染法和扫描电镜法均表明混合菌在培养24 h时达到最大黏附度;混合菌生物被膜中3种细菌的活菌数均低于单菌生物被膜中的活菌数;28种毒素基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均被检出,且混合菌相对于单一菌生物被膜,上调量显著的有肠毒素基因sep、ser,显著下降的有溶血素基因hla和脱皮毒素基因etd,肠毒素基因seb表达量相等。  相似文献   
958.
目的 探究不同处理方法对小龙虾虾壳粉的主要成分和表观结构的影响。方法 样品经清洗干燥、粉碎、筛分后采用不同方式(脱钙质、脱蛋白、均质等)进行处理, 采用常规方法对样品中组分进行分析, 采用扫描电镜对样品表观结构进行表征, 采用红外光谱仪对样品内部红外吸收特征进行测定。结果 粗制小龙虾虾壳粉中蛋白质、钙质及甲壳素含量分别达15.02%~35.46%、13.30~18.70 g/100 g和10.88%~12.80%, 不同筛分中成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 电镜扫描结果显示单一蛋白酶仅可脱除小龙虾虾壳粉表层蛋白质, 单一的乳酸处理可有效脱离小龙虾虾壳粉表面的钙质并可渗透至内部, 乳酸和蛋白酶联合处理可脱除小龙虾虾壳中甲壳素核表层的蛋白质, 联合处理基础上的均质可增加样品的松散程度; 红外光谱检测显示经先后经脱钙质与脱蛋白处理的小龙虾虾壳粉显现出甲壳素红外吸收特征, 表明经脱钙质与脱蛋白处理的样品主要成分为甲壳素。结论 小龙虾虾壳是优质的可食用资源, 具有非常大的开发价值, 经乳酸和蛋白酶联合处理可脱除甲壳素表面的钙质和蛋白质, 本研究可为制备高纯度甲壳素及虾壳的高值化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59.
一种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法和静态挂片失重法,研究了以油酸和三乙烯四胺为反应物、二甲苯为携水剂,且适合某模拟采出水的眯唑啉缓蚀剂的性能及其合成条件。通过红外光谱、静态腐蚀失重、电化学测试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昧唑啉分子结构和缓蚀性能。结果表明,眯唑啉最佳合成反应条件为酸胺比为1.0:3.1,合成温度为190℃,反应时间为7h,此时...  相似文献   
960.
夹河矿深部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调查了夹河矿深部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初步分析了其变形破坏原因.采用空芯包体应变法进行了地应力测量,分析了夹河矿深部地应力分布规律及其与区域地质构造的关系.采用扫描电镜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和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等方法,对该矿深部巷道围岩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了巷道围岩为典型的高应力-节理化-膨胀性复合型软岩,具有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为巷道支护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