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9篇
地球科学   2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沿新疆地学断面 (独山子-泉水沟 )走廊域实施了多种地球物理方法调查研究。对岩石圈现今活动性、位场异常图像处理与岩石圈变形踪迹、地体基底构造与边界断裂划分等进行了综合研究。整条地学断面处于近SN向的挤压环境中。挤压力一方面来自印度板块向北的推挤 ,另一方面来自增厚岩石圈根带下沉的拖力。塔里木岩石圈呈刚性 ,且整体变形 ,对应力的传播起到放大的作用。阿尔金断裂向南延展进入西昆仑造山带 ,南端与泉水沟断裂相接 ,并且斜截了库地断裂和康西瓦断裂。中天山地体与北天山地体与准噶尔盆地统属同一基底构造区 ,南天山地体与北塔里木统属同一基底构造区。南北塔里木是 2个基底性质不同的地体。 4 0°N是分割南北塔里木的地体边界断裂。研究结果表明 ,新疆新构造运动不是古板块的简单复活。  相似文献   
92.
新疆地学断面 (泉水沟 独山子 )深地震测深剖面的分段成果已经先期分别发表 ,根据已经发表的资料 ,本文着重全线震相的对比 ,并讨论地壳构造与地质演化的关系。该剖面全长约 12 0 0km ,南起西昆仑山 ,穿过塔里木盆地 ,跨越天山 ,止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该剖面共设 12个炮点 ,共用炸药 2 0t,投入地震仪 12 0台 ,共获有效三分量记录 973个。在折合时间记录截面图上识别出 6个震相 (Pg,P2 ,P3,P4,Pm,Pn) ,经走时反演和射线追踪拟合获得速度结构模型。最终的模型显示塔里木盆地主体的地壳厚度为 3 8~ 4 6km ,而且塔里木南缘的Moho界面南倾 ,与结晶基底南倾的角度大体一致。从塔中隆起至西昆仑山前 ,Moho面深度从 4 0± 2km加深到 5 7km ,但继续向南深入到西昆仑北坡之下 ,Moho产状变平 ,深度减小到 5 4km。以西昆仑北坡基底抬升、下地壳增厚和山前凹陷内存在巨厚沉积的观测事实为依据 ,推断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壳向西昆仑山下俯冲 ,但俯冲的距离和深度可能有限。天山地区观测到了清楚的Pn 震相 ,速度为 8.15km/s。整个天山地区Moho平均深度为 5 2km ,地壳结构复杂 ,其中地壳为 3~ 7km厚 ,速度值 5 .6km/s的低速层。中天山之下的Moho略显隆起 ,中、北天山交界处Moho明显错断。地壳内部各层厚度横向变化较大 ,具  相似文献   
93.
新疆塔里木—西昆仑宽频地震观测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获取的宽频地震数据,采用接收函数方法,获得了塔里木块体与青藏高原北缘西昆仑山结合部位的地壳及上地幔结构新信息。塔里木块体的地壳结构相对简单,其块体南缘的莫霍界面深度为42km,且向南倾斜,在西昆仑山前深度增加到50km左右。接收函数图象清晰地显示出,塔里木块体南缘和西昆仑山下存在南倾和北倾的构造特征,这些构造特征可以用地壳和上地幔相互穿插和变形的岩石圈碰撞模型来解释。  相似文献   
94.
滇西藏东三江地区主要地块碰撞拼合的古地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古地磁数据,结合与构造活动有关的沉积记录以及古生物地理信息,对华南、思茅、保山、缅泰、印支、拉萨和喜马拉雅地块进行了古纬度和纬度运移量的对比研究,以确定云南西部三江地区主要地块的碰撞拼合历史。结果表明:(1)思茅地块可能源于华南地块;(2)保山和缅泰地块在晚石炭世至晚二叠世发生快速北移;(3)保山与华南地块于晚二叠世碰撞之后,和缅泰地块、华南地块以及印支地块继续向北漂移,直到晚三叠世;(4)保山与华南地块间的古特提斯洋可能于早志留世张开,晚二叠世闭合。  相似文献   
95.
对亚东—格尔木和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大断面的研究揭示出青藏高原岩石圈的基本结构、组成、演化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发现了印度板块在南缘向喜马拉雅山下俯冲、阿拉善地块在北缘向高原下楔入的证据,它们构成了使高原隆升的主要驱动力。多学科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是一个由8个地体拼合的大陆。高原内部地壳20~30km深度附近普遍发育低速高导层,它是构造应力去偶层,其上地壳脆性变形,逆冲叠覆,缩短增厚;其下地壳结构横向变化大,韧性变形。藏南下地壳(50~70 km)速度发生逆转;而藏北下地壳速度增高并呈梯度变化,具有双莫霍面特征。高原莫霍面起伏变化大,南北边缘  相似文献   
96.
地球物理调查研究在KTB选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后期在黑森林及上普法尔茨两个候选址中,选定哪个作为KTB最终孔位时,地球物理调查研究结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钻前给出了预选址周围的区域构造主体格架,目的层岩性,埋深,物性和热状态;先导孔完成后的三维调查,揭示出主钻孔周围的岩性边界,结构的不均匀性,断层倾角,破碎带延伸,以及含盐或不含盐流体的分布等,建立了主孔的岩性构造柱状图,经与钻后孔中地质剖  相似文献   
97.
火山区岩浆压力变形源的反演计算采用解析方法存在难以考虑地形的限制,采用传统有限元方法则存在网格依赖和计算量大的问题,反演过程中每一次正演由于岩浆房位置和大小变化都需要重新生成一次网格,耗费巨大的计算量和网格生成时间.为了克服上述问题,首次在长白山火山区使用"有限元等效体力"方法考虑地形影响反演地下岩浆压力变形源,计算岩浆应力扰动对周边断层稳定性的影响.在火山区地下压力变形源引起的地表形变计算中,地表地形影响不可忽略.埋深越浅,地表最大径向位移ur所在的位置越靠近岩浆囊中心.当坡度达到30°时,最大垂向位移uz所在位置不再位于岩浆囊正上方.椭球状岩浆囊压力源可以较好地模拟长白山火山地区2002—2003年间的GPS和水准测量.岩浆房扰动应力场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叠加有可能造成天池西部近EW向,天池北部以NW-NNW向为主的现今应力方向.岩浆房压力源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有利于天池火山口NW向震群在空间上主要分布于火山口的西南和东北部.  相似文献   
98.
国内外用化探方法找锡矿有不少成功例子.我国1964年在四川岔河,用水系底沉积物测量(1:20万)发现两个异常点,位于晋宁期花岗岩接触带附近.早在1959年在该区河流中发现多处锡石重砂异常.1964年又发现接触带有黄铁矿化、矽卡岩化等,并证实了原生锡石的存在;1965年圈出了长达1000  相似文献   
99.
引言地温场是地球物理场的组成部份,地温场信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球的物理特性。近年来,不少学者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对我国陆地和海域,以及东部邻区的地温场性质和地质意义进行过研究,已积累了一些地温场资料。为了对中国及相邻海域的地温场分布特征有一总体的认识,我们试图对目前所获得的各种地热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了便于讨论,参考上述发表的国内外文献,收集了某些煤田、油气田和部份省市的地温资  相似文献   
100.
地球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岩石层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并旦永不停止。因此,在地壳的岩石中就保留了各次运动的构造形变和痕迹。由于结晶基底具有磁性,航空磁测能反映出基底构造的形态,划出异常的轴向分布图,就可以直观地显示烙印在磁性基底岩层中各类构造的形态。在利用航磁异常轴向的分布规律和特征来分析地质构造形迹时,我们采用了“轴向构造”一词,即表示描述的构造形迹是以航磁异常轴向分布特征为依据的,它有时是磁性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