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22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南方人群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成成分的患病率,分析胰岛素抵抗与MS及其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同时对照比较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的MS诊断标准。方法对广西和广东的城市社区居民进行随机分层抽样队列分析,共筛查7669例,收集空腹血及晨尿进行血糖、血脂、肾功能、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检测,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在所有居民中,依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诊断标准,MS的患病率为8.7%;而依照IDF诊断标准,MS患病率为19.8%。依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患病率为22.1%;依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腹型肥胖患病率为39.2%;依照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糖尿病患病率为6.7%;依照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计算结果,胰岛素抵抗患病率为5.0%。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肥胖、腹型肥胖、甘油三酯和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是胰岛素抵抗的独立风险因素,而性别、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是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因素。结论采用国内诊断标准比国际诊断标准所统计的MS患病率要低,漏诊部分以腹型肥胖为主的MS;在MS组成成分中,高血压、腹型肥胖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发生率较高;胰岛素抵抗与MS的多数组分相关性良好,仍是主要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初步探讨6种常见过敏食物的主要过敏蛋白与IgA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并比较
31例IgA肾病患者及8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6种常见过敏食物的主要过敏蛋白特异性的IgA1、IgG及IgE水平,并对所有病人
进行食物过敏情况问卷调查,观察多种食物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IgA肾病组患者血清中6种常见过
敏食物的主要过敏蛋白特异性的IgA1及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中均未检测到食物特异性的IgE。所
有病人均无明确的食物过敏史。多种食物(大于4种)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的患者均有蛋白尿。结论某些食物尤其
是高致敏性食物在IgA肾病的发病及进程中可能伴有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3.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诊断为CKD患者900例,按照血清尿酸水平分为4组(即CKD组1~4),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200名作为对照组。通过超声检查、眼底动脉检查和CT扫描确定动脉硬化患者例数。对各组间动脉硬化患病率、血清尿酸水平和动脉硬化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KD组1、CKD组2、CKD组3和CKD组4的组间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7,P<0.05)。CKD组1和CKD组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P<0.05);CKD组1和CKD组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4,P<0.05);CKD组2与CKD组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P<0.05)。与对照组相比,仅有CKD组3和CKD组4与对照组患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D组3和对照组相比:χ2=5.43,P<0.05;CKD组4和对照组相比:χ2=9.13,P<0.05)。男性患者动脉硬化的患病率为60.69%(281/463),女性患者动脉硬化患病率为37.76%(165/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2,P<0.05)。结论 随着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增高,动脉硬化患病率增高;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动脉硬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4.
瘦素是与饱食和能量平衡有关的激素 ,被认为是抗肥胖因子。瘦素同样对诸如性发育、生殖、造血、免疫、胃肠道功能、交感神经活性及血管形成多方面有调节作用。针对瘦素与骨的关系问题过去研究较少 ,近年来已报道很多研究工作。本文主要综述瘦素对骨骼系统的外周刺激作用和中枢抑制作用以及在慢性肾衰患者中 ,瘦素降低骨更新作用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95.
背景:大量研究充分证实高血压、血管性肾硬化、慢性全身炎症反应都是移植肾慢性失功的重要诱因.高尿酸血症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血管性肾硬化有关,并且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那么肾移植后高尿酸血症发病及病变程度是否对移植肾远期功能有影响呢?目的:实验首次探讨肾移植前后高尿酸血症及其病变程度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全军肾移植与透析治疗中心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患者216例,男性146例,年龄(40.98±11.09)岁;女性70例,年龄(40.01±11.62)岁.为比较移植前后高尿酸血症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影响,将病例分为4组:正常组、移植前高尿酸血症组、移植后高尿酸血症组、移植前后均高组.为比较移植后不同血清尿酸水平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影响,将病例分为3组:血尿酸水平正常组、血尿酸水平高于正常但<500 μmol/L组、血尿酸水平>500 μmol/L组.观察移植前后高尿酸血症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影响;移植后不同程度增高血尿酸水平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移植前男性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34.2%,女性患者为37.7%;移植后30 d肾功能恢复正常时,男性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36.2%,女性患者为42.4%,与移植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女性患者肾移植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男性患者(P<0.05).男女患者移植后血尿酸水平均高于移植前(P<0.01).随访3年时,移植前血尿酸水平对患者远期血肌酐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但移植后血尿酸水平持续增高者,远期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移植后血尿酸水平正常者.实验结果显示,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患者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程度均高于移植前,尤其是在女性患者.移植后尿酸持续增高患者远期移植肾功能不如移植后尿酸正常患者,提示移植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导致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6.
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的受者,其术后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术前,且以女性显著.肾移植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导致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建立大鼠原位肾移植研究肾移植慢性排斥的模型. [方法] 自 1998年 8月至 2003年 1月,以 Fisher大鼠作为供体, Lewis大鼠为受体.模拟活体供肾肾移植中供受体同步手术的顺序,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不阻断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大鼠原位肾移植,共完成 650例. [结果] 此模型并发症少,移植肾术后成活率达 98.2%.术后第 14天; 1个月; 2个月; 3个月; 4个月; 5个月和 6个月成活率分别为 96.8%; 95.8%; 95.4%; 95.4%; 94%; 94%和 92.5%.术后 10~ 12周,开始出现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的典型慢性排斥反应. [结论] 此模型具有手术简单、成功率高、影响肾功能因素少、结果稳定等优点.适应于研究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螺内酯联合应用于阿霉素肾病大鼠降低蛋白尿及增加的肾小管保护作用。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抽取7只为正常对照组,余下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备肾病模型。6周后29只造模成功的大鼠(24h尿蛋白>100mg)随机分为:模型组(n=7),贝那普利组(n=8),螺内酯组(n=7),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组(联合用药组,n=7)。分别于6、12、18周末收集24h尿液,检测24h尿蛋白,并于18周末测尿视黄醛结合蛋白(RBP)后,处死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液标本检测生化指标。取出肾组织HE染色,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均能显著降低阿霉素肾病大鼠血压、蛋白尿,升高血清白蛋白(P<0.05),其中贝那普利组和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螺内酯组,以联合治疗组疗效最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尿RBP水平均下降(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独治疗组(P<0.01)。联合治疗组抑制TGF-β1的表达优于治疗组和模型组。治疗组尿RBP和TGF-β1均表现为强相关(r=0.735、r=0.845、r=0.585)。结论:在阿霉素大鼠模型中,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应用能降低蛋白尿,抑制TGF-β1合成,减轻肾小管损伤。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我国南方社区人群中高甘油三酯血症腰围身高比表型(HWHtR)与慢性肾脏病(CKD)之间的关系.方法 于2012年6月~10月在珠海市进行慢性肾脏病的横断面调查.HWHtR表型被定义为腰高比(WHtR)≥0.55并且血清甘油三脂≥2.0 mmol/L.参考HWHtR诊断标准将参与者分为HWHtR组与non-HWHtR组.慢性肾脏病(CKD)诊断标准:eGFR<60 mL/(min.1.73 m2)或者ACR≥30 mg/g.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慢性肾脏病与HWHtR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non-HWHtR组人群比较,HWHtR组参与者,慢性肾脏病患病率更高(11.1% vs 33.0%,P<0.001).进一步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慢性肾脏病与HWHtR表型之间的关系.未调整模型中,HWHtR与CKD密切相关(OR=3.23,95% CI 2.32-4.48,P<0.001).进一步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收缩压、舒张压、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和文化程度,HWHtR与CKD仍密切相关(OR=2.36,95% CI 1.52-3.67,P<0.001).进一步调整BMI,HWHtR与CKD的关系仍较密切(OR=2.12,95% CI 1.34-3.35,P<0.001).结论 在我国南方社区人群中高甘油三酯血症腰围身高比表型与CKD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分析总结接受碳酸锂治疗导致的锂肾病并发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初步探讨其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9例碳酸锂治疗导致的锂肾病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在对症治疗同时,对其中并发肾病综合征的5例患者给予0.5~1mg·(kg·d)-1强的松口服治疗,其中3例并发肾病综合征患者为排除原发肾小球疾病接受了肾穿刺活检.结果 并发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平均接受锂制剂治疗时间为10.2±3.2年,显著长于无肾病综合征的患者(4.3±2.2年);两组患者血清锂浓度无显著意义;非肾病综合征组脱水病例多于肾病综合征组.并发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显示间质白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小管变性和局灶坏死,光镜下肾小球无明显病理改变.全部患者临床痊愈,肾病综合征均获得缓解.未观察到强的松治疗的副作用.结论 碳酸锂治疗导致的锂肾病并发肾病综合征并不少见,与血清锂浓度无明显关系,长期接受锂制剂治疗是其危险因素,对于强的松口服治疗有效,而腹泻和脱水是无肾病综合征锂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