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9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研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他克林体外抗细粒棘球蚴的作用效果。方法 体外分离和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和生发层细胞,经浓度为4、8、10、20和40 μg/mL的他克林作用3 d后经0.1%亚甲基蓝染色观察,记录死活原头节的数目以计算原头节死亡率,另外用CCK-8试剂盒检测药物对生发层细胞活性的影响并计算细胞活性抑制率。同时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分别观察药物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和生发层细胞超微结构造成的影响。结果 经20 μg/mL和40 μg/mL的他克林体外作用3 d后,原头节的死亡率高达100%,其中死亡原头节的体壁出现轻微肿胀且伴随着外部轮廓的消失,同时超微结构亦发生明显改变,原头节体壁组织中出现了大量的空泡和脂肪滴。当他克林浓度为40 μg/mL时,可造成生发层细胞全部死亡。细粒棘球蚴生发层细胞粘附于培养介质的基质消失、细胞发生聚集且数目减少。扫描电镜可观察到他克林作用3 d后的细胞出现塌陷或者萎缩。结论 他克林可直接影响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和生发层细胞的活性,是潜在的包虫病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2.
腰椎U形生物弹性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新型艘椎U形生物弹性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选取新鲜小牛尸体腰椎标本(L2-L5)6具,根据实验顺序分成正常组、损伤不稳组、不稳刚性内固定器固定组、不稳U形生物弹性固定器固定组实验模型,且分别对4组模型进行脊椎三维运动范围及刚度的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弹性固定与刚性固定均能在屈伸、侧弯、旋转运动方向上显著增加节段稳定性,弹性固定比刚性固定在屈伸的运动范围上增加2.22°,其刚度比刚性固定在前屈、后伸-压缩状态下小,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腰椎U形生物弹性内固定器可在不牺牲脊柱固定稳定性的前提下,增加载荷分享,减少应力遮挡和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对于心肌梗死后启动早期心脏康复训练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南院区)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次日晨起检测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观察及评估患者开始心脏康复训练的时间,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分析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对于预测心梗后早期心脏康复训练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共入组1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组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开始心脏康复训练的时间呈正相关(r=0.699,P<0.001)。根据ROC曲线结果,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预测心梗后早期康复的启动时间的AUC为0.768(95%CI:0.689~0.847,P<0.001)。根据约登指数计算出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阈值水平为1538pg/mL为临界点,其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周后开始心脏训练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57.3%,84.6%。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其后开始心梗后心脏康复的时间呈正相关,其可用于指导心梗后患者早期心脏康复训练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胸腺肽β4(Tβ4)在化疗相关心脏毒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129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血清Tβ4浓度,分析其化疗前后浓度变化与心脏毒性发生的相关性,分析其诊断心脏毒性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共18例(13.95%)患者出现心脏毒性,心脏毒性组患者血清中Tβ4水平显著高于无毒性组(P〈0.01);根据ROC曲线,Tβ诊断乳腺癌化疗后心脏毒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829(95%CI:0.709-0.937),综合考虑ROC曲线,设血清Tβ4水平6000pg/mL为诊断心脏毒性的临界点,其诊断乳腺癌心脏毒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22%、85.60%。结论本研究证实Tβ4在早期诊断心脏毒性的应用价值,提示其可能成为较理想的心脏毒性诊断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观察三苯双脒、青蒿琥酯、蒿甲醚、或吡喹酮单剂、多剂给药,及其伍用治疗感染华支睾吸虫大鼠的疗效。 方法 147只SD大鼠各感染50个华支睾吸虫囊蚴,于感染后42~44 d分组治疗。各药物采用灌胃给药。①60只感染大鼠随机分为11组(每组4~5只),分别为三苯双脒150 mg/kg(顿服)、75 mg/(kg·d)×2 d、50 mg/(kg·d)×3 d和25 mg/kg(tid)×2 d组;吡喹酮150 mg/kg(顿服)、75 mg/(kg·d)×2 d和25 mg/kg(tid)×2 d;青蒿琥酯或蒿甲醚75 mg/kg(顿服)和37.5 mg/(kg·d)×2 d组。②另87只感染大鼠随机分为15组(每组4~6只),用青蒿琥酯或蒿甲醚(30 mg/kg)分别与吡喹酮(150 mg/kg)、三苯双脒(50 mg/kg和75 mg/kg)伍用组;三苯双脒(50 mg/kg)与吡喹酮(150 mg/kg)伍用组;三苯双脒(75 mg/kg)与吡喹酮(187.5 mg/kg)伍用组,及各药的单用组。并设同批感染未治疗对照组。受治鼠于治疗后2周剖杀,收集胆管和肝组织内的残留华支睾吸虫,计算各组的平均虫数和减虫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Mann-Whitney秩和检验)对相应组间的平均虫数进行分析。 结果 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大鼠口服单剂三苯双脒或吡喹酮(150 mg/kg)的减虫率分别为57.2%和63.8%。三苯双脒各小剂量多次给药组的减虫率稍高,达77.1%~79.4%,而吡喹酮小剂量多次给药组的减虫率则为50.6%~54.2%。但两种药物各组间的平均虫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蒿琥酯和蒿甲醚各单剂给药组与小剂量多次给药组的减虫率均较高,分别为90.4%~98.5%和100%。三苯双脒小剂量(50或75 mg/kg)与吡喹酮(150 mg/kg 或187.5 mg/kg)伍用治疗,减虫率为74.9%~100%,高于其各单药组的减虫率(26.9%~79.6%)。青蒿琥酯或蒿甲醚小剂量(30 mg/kg)与吡喹酮(150 mg/kg)或三苯双脒(50或75 mg/kg)伍用治疗,减虫率为74.9%~97.9%,亦高于其各药组的减虫率(24.8%~79.6%)。 结论 青蒿琥酯、蒿甲醚、吡喹酮和三苯双脒均为有效的抗华支睾吸虫药物,各药物小剂量伍用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金衡灵对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补充治疗作用。方法:将术后乳腺癌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TE(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方案化疗,实验组、对照组分别服用6个疗程的金衡灵、安慰剂,两组病人化疗前1天、第7、14及20天检测血液常规,记录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白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金衡灵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普遍高于安慰剂对照组(P<0.05)。同时,6个疗程后实验组累计骨髓抑制和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制剂金衡灵升高和维持白细胞数效果明显,可以减轻化疗所导致的骨髓抑制的程度,可对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起到治疗和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低分子肝素(LMwH)是从标准肝素中分离出来的分子量较小片段,对于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无Q波心肌梗死,LMWH已得到了充分的评价,但LMW用来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却有较大争议.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4月做了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
目的建立10个肺癌相关基因的多重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并运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方法选取19例肺癌患者病灶组织标本,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7.3岁。1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组织标本为男性,年龄52岁。通过质粒构建及甲基化转移酶和亚硫酸盐修饰制备10个基因的甲基化和非甲基化标准品。通过选择甲基化特异性引物来识别甲基化模板,挑选10对甲基化特异性引物并平均分成2组,经最佳聚合酶及最佳退火温度的选择,建立多重甲基化特异性PCR体系,并应用于19例肺癌组织的检测,计算10个基因的甲基化率。结果在成功构建10个基因的甲基化和非甲基化标准品的基础上,建立了它们的多重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方法。临床标本检测结果显示10个肺癌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p16INK4A 92%,H-cadherin 89%,E-cadherin和DAPK 76%,TIMP-3 63%,RARβ50%,MGMT 39%,RASSF1A 21%,GSTP1 11%,hMLH1 0%。2次实验结果重复性较好。结论这种分2组多重甲基化特异性PCR的方法能一次性检测10个基因甲基化状态,可以应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伴有踝关节骨折的亚急性下胫腓损伤手术治疗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足踝外科手术治疗的14例伴有踝关节骨折的亚急性下胫腓损伤患者资料。男11例,女3例;年龄17~61岁,平均35.9岁;Danis-Weber分型:B型6例,C型8例;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7例,旋前外展型1例,旋前外旋型6例(4例为Maisonneuve骨折)。下胫腓处理方式如下:下胫腓螺钉固定11例,Tightrope弹性固定1例,下胫腓螺钉联合Tightrope混合固定1例,下胫腓融合1例。术后观察并发症,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结果14例患者术后随访24~85个月(平均46.8个月)。9例(包括1例混合固定)取出下胫腓螺钉(1例取出所有内固定手术后伤口感染,2例出现下胫腓分离,5例踝关节退变,1例出现腓骨骨不连)。3例患者未取出下胫腓螺钉(2例螺钉断裂,1例螺钉松动,1例下胫腓分离)。VAS评分从术前(6.8±0.9)分降至末次随访时(1.4±1.3)分,AOFAS的踝-后足评分从术前(35.3±6.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6.8±1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OFAS的踝-后足评价:优8例,良4例,可2例。结论伴有踝关节骨折的亚急性下胫腓损伤手术重新稳定下胫腓和踝关节,中期疗效良好,疼痛和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