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5篇
医药卫生   4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1.
ood results are got when the patellar fractures aretreated by Nitinol Patellar Concentrator (NT-PC )L','],and the NT-PC is appraised to .be the idealest one amongall the methods on treating patellar fractu.,L3]. The objective of our experiment is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stressin patellar when it is fi-cated by NT-PC, which is made ofNi-Ti shape memory alloy. The biomechanical elements ofit in treating codrinuted patellax fractUres and distal polecoconuted patellar fractIJres is il…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评估新型β-链蛋白(β-catenin)结合药物SAHPA1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小鼠模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C57雌性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骨质疏松模型组(模型组)、骨质疏松模型治疗组(治疗组),每组5只小鼠.假手术组仅暴露卵巢后缝合切口;模型组和治疗组动物行双侧卵巢切除,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治疗组在切除卵巢后即刻开始每日肌注β-catenin结合药物SAHPAl (10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日注射同剂量的生理盐水.8周后,利用骨组织切片HE染色、micro-CT等方法观察小鼠股骨干骺端骨小梁形态并进行形态学计量分析,评估SAHPA1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密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AHPA1治疗后,小鼠骨密度和骨小梁数量增高(P<0.05),骨小梁厚度与模型组比较虽有一定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β-catenin结合药物SAHPA1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小鼠模型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3.
髋部骨折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单中心2 85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2 859例髋部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完善老年髋部骨折的防治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入院的所有髋部骨折患者病例资料,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机制、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方法等信息,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结果 (1)本院的髋部骨折收治总数逐年增加,其中股骨颈骨折的占比最高(1 602/2 859,56.03%),股骨粗隆间骨折次之.(2)髋部骨折患者年龄52~104岁,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1~80岁组最多,占37.39%(1 069/2 859).(3)髋部骨折病例中女性所占比例(1 916/2 859,67.02%)高于男性(943/2 859,32.98%).(4)受伤机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走中自行摔伤导致骨折最多,占87.65%(2 506/2 859).(5)骨折类型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股骨颈骨折较多,男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比例较高.(6)所有患者中合并有糖尿病(765/2 859,26.76%)或心脑血管疾病(739/2 859,25.85%)的病例数最多.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以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其在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合并症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这为进一步改善髋部骨折的防治策略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94.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双膦酸盐抗骨质疏松进行伤椎骨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6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收治的84例胸腰椎骨折后路矫形内固定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双膦酸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术后除给予骨化三醇、碳酸钙D3等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外,双膦酸盐治疗组服用阿仑膦酸钠维D3片(每片含阿仑膦酸钠70 mg,每周1片),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分别测量胸腰椎损伤区的骨密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复位后即刻两组伤椎骨密度均出现明显下降,在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值均不断增加,术后1个月、3个月时两组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6个月、1年时双膦酸盐组的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双膦酸盐类药物进行干预,可加快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伤椎骨质疏松的修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采用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45例胫骨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根据骨不连分型:肥大型29例,萎缩型14例,假关节2例.首次固定器械:钢板固定32例,髓内钉固定11例,外固定支架固定2例,对其中8例钢板内固定稳定患者行单纯腓骨截骨自体髂骨植骨术,对35例内固定和2例外固定失效患者行固定取出更换锁定加压钢板+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术,通过定期正侧位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相关并发症,并根据Olerud-Molander评分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1.3~2.5 (1.7±0.5)h,术中出血量为200~500 (250.0±59.6) mL,腓骨截骨长度为2~3 (2.4±0.5) cm,髂骨植骨量为3~23 (7.8±1.3) cm3.随访时间为12~48 (16.5±3.3)个月,45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3~11 (5.6±2.4)个月.26例(58%)患者在3~5个月愈合,13例(29%)患者6~8个月愈合,其余6例(13%)患者9~11个月愈合.肢体无短缩27例,短缩<1 cm者9例,短缩1~2 cm 6例,短缩>2 cm 3例.末次随访时评定下肢关节功能:优23例,良14例,可5例,差3例.结论 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可以对骨折断端进行加压,增加断端接触面积,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6.
1994年,Storm等发现了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Dif-ferentiation Factor-5,GDF-5);同年,Chang等克隆出一种名为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artilage-derived morphogenetic protein-l,CDMP-1)的多肽,并证实两者是同一种蛋白因子。  相似文献   
97.
股骨髁上骨折骨不连的发生与其解剖、处理及力学因素密切相关。早期非手术治疗并发症较多,目前倾向于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骨折类型、相关并发症及患者全身状况,采用内固定、外固定及辅助治疗。目前临床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内固定方法主要有钢板螺钉系统加植骨、逆行交锁髓内钉和微创固定系统,各有优缺点。微创固定系统经皮内固定,可有效减少股骨髁上周围软组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日益受到重视。外固定治疗通过牵拉成骨技术在修复骨缺损的同时恢复肢体长度,主要用于感染性股骨髁上骨不连。辅助治疗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将成为该领域不可或缺的手段,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8.
汶川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汶川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方法:对汶川地震后2周转来长海医院的34例地震伤员伤情进行调查,重点对伤员伤情、分类、救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受伤现场伤员急救、分类与转送,对合并软组织损伤的骨折伤员选择性应用外固定支架、积极修复软组织损伤,辅以积极的心理评估与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地震伤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总结汶川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特点与救治经验,为地震伤员的救治提供了初步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伤后送老年伤员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地震后我院收治的14例老年伤员的伤情特点与救治方法。结果:经过4—8周的处理,14例老年伤员均获得有效治疗。所有伤员预后良好,无麻醉及手术并发症,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肺栓塞、褥疮、脑卒中等并发症,出院时合并的内科疾患得到有效控制,心理状况良好,营养状况明显好转。结论:对老年伤员的伤情与全身状态评估,小组方式的治疗护理与康复,积极营养支持,根据伤情积极对症处理,辅以必要的心理干预,是提高老年地震伤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索肱骨髁部记忆加压固定器治疗肱骨髁部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肱骨髁部记忆加压固定器治疗肱骨髁部粉碎性骨折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18~56岁,平均35.6岁。原始骨折按AO/ASIF肱骨髁部骨折分型:A3型4例,C2型7例,C3型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骨断端复位后以肱骨髁部记忆加压固定器内固定,辅助使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加压螺钉。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62个月,平均26.5个月。肱骨髁部骨折在术后平均3.8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术后未出现骨折端移位、内固定断裂、骨不连、畸形愈合及迟发性尺神经炎等并发症。参照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优6例,良8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肱骨髁部记忆加压固定器持骨稳定,可在骨块间提供持续纵向压应力,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是治疗肱骨髁部粉碎性骨折的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