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38篇
  免费   6324篇
  国内免费   4093篇
医药卫生   137755篇
  2024年   456篇
  2023年   1754篇
  2022年   1980篇
  2021年   1827篇
  2020年   2354篇
  2019年   2565篇
  2018年   2611篇
  2017年   1586篇
  2016年   2111篇
  2015年   2191篇
  2014年   6445篇
  2013年   4828篇
  2012年   5418篇
  2011年   6055篇
  2010年   5541篇
  2009年   5645篇
  2008年   5459篇
  2007年   5780篇
  2006年   5875篇
  2005年   6026篇
  2004年   5260篇
  2003年   4806篇
  2002年   4152篇
  2001年   4023篇
  2000年   4404篇
  1999年   4260篇
  1998年   3864篇
  1997年   4012篇
  1996年   4034篇
  1995年   3519篇
  1994年   3168篇
  1993年   2368篇
  1992年   2295篇
  1991年   1985篇
  1990年   1657篇
  1989年   1520篇
  1988年   897篇
  1987年   744篇
  1986年   680篇
  1985年   617篇
  1984年   546篇
  1983年   448篇
  1982年   456篇
  1981年   359篇
  1980年   242篇
  1979年   177篇
  1978年   118篇
  1977年   64篇
  1965年   73篇
  1964年   6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TRIM23基因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TRIM23基因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应用shRNA质粒转染骨肉瘤细胞系U2OS,通过MTT与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评估细胞增殖能力;应用Westernblot实验检测U2OS细胞Akt/P53/P21通路的表达改变.结果 TRIM23蛋白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成骨细胞;沉默TRIM23基因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沉默TRIM23基因下调P-Akt表达,但总Akt的表达无明显改变,上调P53与P21的表达.结论 TRIM23在骨肉瘤细胞中表达升高,TRIM23能通过调节Akt/P53/P21通路影响骨肉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2.
【摘要】目的:探讨Ⅲ型肝细胞与胆管细胞混合性肝癌(cHCC-C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Ⅲ型cHCC-C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其中12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结果:15例Ⅲ型cHCC-CC均为单发实性肿物,边界清楚13例,形态规则10例,T1WI呈高信号4例,T2WI呈中高信号15例。12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强化方式为流出型3例,动脉早期肿瘤边缘强化6例,延迟期边缘包膜样强化9例,延迟期中心持续强化4例。伴随表现包括伴肝硬化(8例)、肝被膜凹陷(4例)、肝内胆管扩张(2例)、淋巴结转移(6例)等。应用同时出现肝细胞肝癌(HCC)和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表现作为诊断Ⅲ型cHCC-CC的标准,MRI平扫、增强扫描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46.7%(7/15)和58.3%(7/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应用非流出型强化方式和延迟期包膜样强化这两种征象进行诊断,敏感度为58.3%(7/12)。结论:应用同时出现HCC和ICC表现作为诊断Ⅲ型cHCC-CC的标准,或应用强化方式为非流出型及延迟期有边缘包膜样强化这两种征象作为诊断标准,均可得到较好的诊断敏感度。  相似文献   
93.
脐尿管癌2例     
<正>例1 男性,49岁。主因间断性尿中血块1月余入院。腹软无压痛、反跳痛,一般情况好。尿常规示:红细胞+++。CT检查:膀胱顶壁一管状物指向脐部,似与膀胱相通,肿物大小约3cm,呈囊性,外凸于膀胱顶壁前部(图1,2)。膀胱镜检查+脐尿管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膀胱顶壁外脂肪组织内可见椭圆形实性肿物,颜色暗红,切除膀胱顶壁近肿瘤边缘约2cm左右膀胱壁组织行冰冻病理检查报告:恶性肿瘤,所取组织近肿瘤端切缘及远离肿瘤端切缘均见肿瘤。术后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PEDF对缺血缺氧性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和机制。

方法:取7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160只,将120只7日龄小鼠与哺乳母鼠共同置于氧浓度为(75±2)%的氧环境内饲养5d,然后返回正常氧环境中饲养5d,建立OIR模型; 40只小鼠始终置于正常氧环境饲养。分别于12日龄和14日龄给予PEDF药物治疗组小鼠右眼玻璃体腔注射PEDF(2μg/μL)各1μL,给予PBS治疗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右眼玻璃体腔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所有小鼠于17日龄麻醉处死后取视网膜,采用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病理性新生血管的生成情况; Western-blot检测PEDF和MCP-1蛋白在各组小鼠视网膜的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PEDF和MCP-1 mRNA的表达。

结果: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结果显示OIR模型组RNV面积较正常组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PEDF药物治疗组RNV面积较PBS治疗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Western-blot和RT-PCR结果显示,OIR模型组MCP-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 OIR模型组PED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1); PEDF药物治疗组MCP-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较PBS治疗对照组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 PEDF药物治疗组MCP-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PEDF能够抑制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同时下调MCP-1在OIR小鼠视网膜的表达,后者可能是其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发挥视网膜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6.
Rouviere沟(RS)是右半肝唯一的可见性标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右肝切除术中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于RS水平面以上切断胆囊管可有效避免肝外胆管损伤。但解剖上腹腔镜视角下胆囊管汇入点多位于RS水平面以下,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做到精细解剖、清晰显露,可更加确切地切断胆囊管,避免胆囊管残余过长从而形成小胆囊或残留胆囊管结石。因此建议仅部分解剖变异、极重度炎症等特殊条件下可于RS平面以上切断胆囊管;清晰精确显露胆囊管汇入点并确切结扎切断胆囊管是安全、有效施行LC的首选保证。现将RS在LC术中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7.
目的:调研我院2015—2017年烧伤患者革兰阴性菌耐药趋势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烧伤病区分离的主要革兰阴性菌及其耐药率,计算烧伤病区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AUD),并对数据采用Person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烧伤病区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趋势与头孢曲松的使用强度呈正相关;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趋势与环丙沙星的使用强度呈负相关。结论:细菌耐药率同抗菌药物AUD的相关性,可作为降低细菌耐药率,合理进行经验性抗感染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阿卡波糖片治疗,研究组接受阿卡波糖片+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疗效率(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8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bA1c、2hPG、FBG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LDL-C、TG、T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可在阿卡波糖片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西格列汀片,对控制血脂、血糖作用更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创腔张力性积液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开颅术后创腔张力性积液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中,1例脑出血,1例胶质瘤。术后1 d意识清楚,但随后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复查CT示创腔出现张力性积液,中线明显偏移。2例均早期积极手术探查,放置创腔引流管,术后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 开颅手术时,若皮层造瘘口为非功能区需尽量开大,避免形成“壶”形结构;位置较深接近脑室的手术需注意勿将脑室打开小口,避免单向活瓣形成;创腔出现张力性积液,需早期开颅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通过术后尿动力学检测和尿控水平的对比情况,探讨原位回肠和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ile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网等数据库,搜索2018年6月前关于原位回肠和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手术疗效对比的研究,提取数据后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1 387例患者。回肠组新膀胱最大容量和顺应性明显高于乙状结肠组(WMD=49.515,P=0.000;WMD=21.638,P=0.000),充盈期膀胱压明显低于乙状结肠组(WMD=-2.481,P=0.000),乙状结肠组新膀胱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回肠组(WMD=5.924,P=0.000),二者最大尿流率无明显差异(WMD=0.093,P=0.717);日间尿控率均明显高于夜间尿控率(RR=0.494,P=0.000;RR=0.438,P=0.000),回肠组夜间尿控率明显高于乙状结肠组(RR=0.701,P=0.000),二者的日间尿控率无明显差异(RR=0.771,P=0.087)。结论尽管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可能为患者提供了更满意的排空感,但回肠新膀胱更易满足容积大、顺应性好、充盈期压力小和昼夜尿控率高的理想特点,故而本研究认为回肠比乙状结肠更适合用于新膀胱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