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4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91.
[目的]观察益脉络丸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消心痛片10mg/次,3次/d,口服。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辛伐他汀等。治疗组20例自制益脉络丸(生黄芪、红花、地龙、赤芍各20g,当归24g,全蝎10g,丹参、元胡各15g),6g/次,3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心电图、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症状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60.00%。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脉络丸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2.
衰老是机体各种生化反应的综合表现,是体内外许多因素(环境污染、精神紧张、遗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这一现象的发生,各种"老年病"发生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已有很多研究表明,抗衰老治疗对一些疾病的预防与辅助治疗具有价值,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已有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了抗衰老治疗的潜在价值,但对于帕金森病抗衰老治疗的作用机制至今没有明确的论述。为此,该文以具有临床报道的中医抗衰老方剂补阳还五汤为载体,探讨帕金森病的抗衰老治疗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在抗衰老的几种机制中,线粒体损伤、细胞凋亡、自由基与氧化应激等机制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辅助治疗。该文以补阳还五汤为载体,但所发现的帕金森病的抗衰老辅助治疗机制不仅仅限于补阳还五汤,亦可通过其他抗衰老手段产生类似的结果。该文的贡献主要在于明确了帕金森病抗衰老治疗的机制,为帕金森病的辅助治疗与预防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中日两国健康女性血压和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中日两国参加健康体检的女性共3 301例(中国籍1 590例,日本籍1 711例),应用动脉僵硬度自动检测装置测定CAVI作为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指标.结果 中国女性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同年龄段的日本女性(P均<0.001),31~70岁年龄段的中国女性CAVI显著低于同年龄的日本女性(P均<0.001).两国健康女性CAVI主要与年龄、收缩压、体质指数(BMI)有关,与舒张压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CAVI主要与年龄、收缩压、BMI有关.中国女性的血压水平高于同年龄段日本女性,而CAVI低于同年龄段的日本女性.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评价贵州省苗族人群在原生态生活环境中的血管功能状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生活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苗寨中的244名苗族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进行肱动脉血压测量及血液生化检查,分别应用血压脉搏测量装置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测定装置测定心-踝血管指数(CAVI)和PWV作为评价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同时对受试者进行超声检查,评价指标有颈动脉内径、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IMT)、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 不同性别间BMI、腰臀比、心率、血脂水平、血糖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功能指标中除FMD外,颈动脉-股动脉PWV(9.50±2.14与8.81±1.69,t=2.074,P=0.006)、颈动脉-桡动脉PWV(11.39±1.74与10.54±1.77,t=3.506,P<0.001)、右侧和左侧CAVI(R-CAVI:8.25±1.35与7.41±1.20,t=4.768,P<0.001;L-CAVI:8.21±1.30与7.41±1.15,t=4.616,P<0.001)、右侧和左侧IMT[R-IMT:(0.67±0.12)mm与(O.63±0.13)mm,t=2.503,P=0.012;L-IMT:(0.67±0.11)mm与(O.63±0.14)mm,t=2.337,P:0.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苗寨中苗族人群就诊率低,需完善医疗条件;进行系统的血管病变评估有利于发现患者及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95.
高血压患者动脉缓冲功能和内皮调节功能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高血压患者动脉缓冲功能和内皮调节功能的损害 ,为临床选择敏感反映高血压患者预后危险性的指标。对 5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16例正常人应用自动脉搏波速度 (PulsewavevelocityPWV)测定仪进行检测 ,颈动脉 -股动脉PWV(CPWV)作为反映动脉扩张性 (Distensibility)的参数 ,并能敏感反映动脉缓冲功能的改变。二维超声分别测定肱动脉横断面顺应性 (CSC) ,容积扩张性 (VD)和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功能用于评价动脉缓冲功能和内皮功能。CPWV在高血压组显著升高 (P =0 .0 4 83) ,CSC ,VD高血压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 30 2 ,P =0 .0 196 ) ,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功能在高血压组显著降低 (P =0 .0 130 )。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VD是与内皮功能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 (r =0 .3995,P =0 .0 0 11)。结论为高血压可导致动脉缓冲功能和内皮功能的损害 ,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缓冲功能降低的原因。二维超声检测动脉扩张性的改变能敏感反映高血压患者动脉缓冲功能和内皮功能的损害 ,为临床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无创指标 ,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高血压大动脉扩张性与左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评估高血压发展过程中大动脉扩张性与左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观察影响这些变化的临床因素;分析高血压时大动脉变化 与心脏变化间的内在联系。 方法:分别应用脉搏波速度测量仪和彩色多普勒及二维超声心动图对颈动脉- 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Pulse w ave velocity, P W V)和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进行观察。 结果:总体分析所有高血压患者 P W V 增高(11.3±2.3m /s),左室重量指数( L V M I99.9±31.4 g/m 2 )正常,射血分数( E F0.67±0.08)正常,舒张早期二尖瓣峰值速度( P E)与舒张晚期二尖瓣峰值速度( P A) 比值降低(0.97±0.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P W V与收缩压( S B P),年龄(age), P A关系密切( P值分别为0.0001,0.2371,0.0016); P W V 的改变与 L V M I密切相关( P= 0.1983)。结论:高血压时会出现大动脉扩张性的降低,这种改变与左室结构变化密切相关。收缩压水平、年龄、左室舒张功能状态是与大动脉扩张性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  相似文献   
97.
心肌致密化不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为一罕见的、具有临床特色的先天性疾病,有家族发病倾向,但非单一遗传背景,可孤立存(solated 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INVM),或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并存。为心肌致密化过程失败所致,其解剖学特征为心室肌内持续存在无数粗大的肌小梁网及小梁间深陷的隐窝,而相应区域的致密心肌形成减少。  相似文献   
98.
王宏宇  吴冰 《工企医刊》1996,9(2):112-112
笔者用克毒王与西药联合治疗30例龟头包皮炎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1、克毒王+西药治疗组:本组观察病例30例,最大年龄45岁,最小年龄17岁。病程最长半年,最短1周。30例病人中,27例有不洁性交史。  相似文献   
99.
肱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肱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49名.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114名患者为冠心病组,冠脉造影正常除外冠心病的患者共35名为对照组.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所有患者右侧肱动脉内径、IMT并计算半径与IMT的比值(R/IMT)并进行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分析影响肱动脉IMT的危险因素.结果:肱动脉IMT(r=0.301,P=0.000)和R/IMT(r=-0.268,P=0.001)与年龄增长显著相关;冠心病组患者肱动脉IMT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66);肱动脉内径及肱动脉IMT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r分别为0.181和0.230,P=0.038和0.008);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肱动脉IMT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和空腹血糖.结论:肱动脉IMT与年龄呈正性直线相关,肱动脉IMT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0.
患者男性,66岁,主因“反复发作心悸10年,加重3个月”入院。近3个月来,几乎每天发作1次。院外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既往无出血史。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20/70mmHg(1mmHg=0.133kPa),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心率80次/min,心律齐,无杂音。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术前常规检查血小板正常、血凝系列正常。术前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无异常。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导管消融术。按常规置入冠状静脉窦(CS)、高位右心房、希氏束和右心室电极导管。置管时,无明显困难或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