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环境安全   10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岩石边坡进行绿化防护,可以削弱雨水溅蚀,防治坡面被风化而剥落,缓解生态压力,满足景观需要。提出将生态环境防护工程技术应用到岩石边坡的绿化防护中,面对当前岩石边坡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利用喷射厚层基质绿化植被,对岩石边坡进行生态绿化,分别对选择岩石边坡开挖率和固定网与锚杆与绿化基材,以及植被种子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岩石边坡生态环境防护施工流程;对喷混植生技术进行规范化及标准化。  相似文献   
92.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企业安全文化和企业文化一样,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为了人,因而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企业安全文化是一种全新的安全管理思想,建设公司安全文化时我们注意时刻与公司当前的安全管理工作和公司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93.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MIL-101(Fe)吸附去除水中的NO3-,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MIL-101(Fe)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设定FeCl3投加量、TPA投加量及合成时间3个影响因素,建立了NO3-吸附量与各因素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确定了MIL-101(Fe)的最优合成条件,并利用SEM-EDS、FTIR和BET等方法对吸附材料进行了表征.同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究了MIL-101(Fe)投加量、吸附时间、溶液pH值对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IL-101(Fe)吸附NO3-的最优条件为:MIL-101(Fe)投加量0.2 g,pH=8.0,温度15℃,NO3-初始浓度30 mg·L-1,吸附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NO3-的吸附量为12.12 mg·g-...  相似文献   
94.
降雨类型和生物措施是坡面水土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研究喀斯特区降雨类型和不同坡面生物措施共同作用下的水土保持效益,以贵州蚂蟥田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站2014—2018年5年的径流小区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12场次的侵蚀性降雨特征,并以降雨量、降雨历时、平均降雨强度为指标对其进行分类。同时,分析了不同侵蚀性降雨类型下6个生物措施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量,生物措施包括自然恢复草地、水土保持林(水保林)和经济果木林(经果林)。结果表明,侵蚀性降雨可以分为3类,通过分析降雨侵蚀力和各生物措施坡面的产流产沙能力,得出降雨的侵蚀能力表现为B雨型(中历时、大雨量、中雨强)>C雨型(短历时、小雨量、大雨强)>A雨型(长历时、中雨量、小雨强),B和C雨型的产沙量占全年总产沙量的85%以上。侵蚀性降雨集中发生在5—10月,占全年总产沙量的92.6%和总产流量的93.2%;3种生物措施的产流产沙量大小为:自然恢复草地>水保林>经果林,水保林和经果林的侵蚀产流量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自然恢复草地,水保林和经果林均能够减少侵蚀达50%以上。此外,其削减能力与降雨类型有关,在不同雨型下两种林地的减沙能力为:A雨型>C雨型>B雨型。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地区以生物措施治理坡面水土流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祖华  李瑞霞  王晓杰  关庆伟 《生态环境》2010,19(12):2778-2782
对间伐了4年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林下植被相似系数随着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间伐显著提高了林下植被的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生物量(P〈0.05),而对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强度和中度间伐显著增加了灌木生物量,而草本生物量在弱度和中度间伐下显著增加(P〈0.05);3种间伐强度均显著提高草本的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而灌木的3种指数仅在强和中度间伐下得到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96.
城市污水脱氮除磷中试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改良A2/O工艺对城市污水进行中试研究,研究了反应系统对各个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温度、DO和混合液回流比对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出水COD、TN和氨氮达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出水TP达一级B标准。系统对COD、TN、氨氮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68%、77.3%和80.6%。温度和DO对COD和TP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对TN和氨氮则影响较大。温度在26.5℃时,对氮的去除效果最好。为保证系统脱氮除磷均能高效进行,DO应控制在2~4 mg/L,混合液回流比取1.5。  相似文献   
97.
采煤沉陷区雨洪利用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淮北平原淮南市、淮北市及宿州市(简称两淮一宿),由于煤矿井大量开采,已形成了大面积的积水洼地,最大积水面积为10.5km2,平均积水面积2.0~2.5km2,总积水面积达100km2,积水库容2.4×108m3,且在近15~20年内,平均每年以3%~5%的速度增加,平均积水深度3~5.5m,积水最深达13m多。论文分析了淮北采煤沉陷区的现状和特点,划分了沉陷区的功能,研究以蓄水为主和湿地、景观等多种功能开发的模式,提出沉陷区之间及其与河道的沟通连接方式,对沉陷区特征蓄水位及可引水量、可供水量及蓄水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出沉陷区作为湿地开发的三种构造模式,从而有效地利用雨洪资源,提高水资源供水保证程度和配置能力,同时可促进水生态修复和改善人居环境,在同类地区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
宁夏盐池荒漠化地区人工封育草场的植物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Levins生态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宁夏盐池人工封育草原2006年和2007年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进行计量,以了解干旱半干旱区草原植物生态位格局.结果表明:2007年封育区植物利种的生态位宽度及种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总体上较2006年有所降低;2006年黑沙嵩生态位宽度最大,达0.768,是06年封育区的优势种;2007年封育区的优势种为刺沙蓬和黑沙蒿,其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544、0.460;2006年和2007的生态位重叠结果均表明,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不一定和其他物种有大的重叠指数,较高的生态位宽度和较高的生态位重叠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2006年、2007年较高的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都出现在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之间.这一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植被恢复过程中环境资源存在着高度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99.
为研究燃气管道泄漏爆炸后的应急救援物资需求量和最佳救援点选址,采用案例推理方法,建立了燃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应急资源需求模型。以某化工园区发生燃气管道泄漏爆炸为案例,运用MATLAB编程对应急资源需求进行数值计算;利用ArcGIS可视化、地图数据分析功能,建立网络空间数据集,获得该案例工业园区6个应急救援点。结果表明,可通过化工园区应急救援历史数据获得事故应急资源需求量,利用ArcGIS建立位置分配点和确定救援点数量,可获得优化的应急救援选址。  相似文献   
100.
蚂蚁筑巢能够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及理化环境而直接或间接调控土壤有机碳各组分积累及分配动态。以西双版纳崖豆藤热带森林群落为研究样地,测定蚁巢和非巢地土壤碳库组分(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及分配(易氧化有机碳/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总有机碳)的时空动态,分析蚂蚁筑巢引起热带森林土壤性质改变对有机碳组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蚂蚁筑巢显著促进土壤总有机碳及各组分含量的积累(P<0.01)。相较于非巢地,蚁巢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19.7%、35.4%和153.3%。2)蚂蚁筑巢显著影响土壤碳库各组分含量的时空变化(P<0.050)。其中,相较于非蚁巢,蚁巢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季节变化的增幅分别为11.4%-30.1%、13.6%-72.3%、53.4%-212.2%;蚁巢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沿土层降幅(43.1%-422.4%)显著高于非蚁巢(38.1%-111.4%)。3)蚁巢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15.2%)和易氧化有机碳(36.9%)在总有机碳中分配均值均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