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球科学   16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生物炭对模拟地下水中去除Cr(Ⅵ)的影响,选用杨木、柳木、桃木和松木为原料,分别在300℃和600℃热解温度下,制备不同粒径、经氯化铁改性的和未改性的20种生物炭,设计了一系列批实验,探究不同种类的生物炭对模拟地下水中Cr(Ⅵ)的去除效果;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近边吸收光谱(XANES)研究了生物炭去除Cr(Ⅵ)的机理。结果表明:在300℃下热解制成的改性生物炭,对Cr(Ⅵ)去除率均达到了99.0%以上;和粒径2 mm的生物炭相比,粒径<0.5 mm的生物炭对Cr(Ⅵ)有更好的去除效果;拟一级动力学方程较好地描述了300℃热解温度下杨木铁改性生物炭(FeCl3BC300Y)对Cr(Ⅵ)的去除过程。XANES分析结果表明,FeCl3BC300Y中的铬以三价的形态(Cr(Ⅲ))存在,FTIR分析表明羟基和羧基参与了Cr(Ⅵ)的去除。生物炭通过氧化还原和络合作用去除Cr(Ⅵ)。铁改性生物炭有望作为可渗透反应墙的填充材料,成为修复Cr(Ⅵ)污染地下水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92.
自大哈拉军山火山岩系建组,并确定其时代为早石炭世以来,它在西天山及伊宁地块的地质、成矿作用的研究中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全面分析以往资料和发现中生代鱼化石的基础上,重新厘定大哈拉军山组的时代为三叠一侏罗纪,将对西天山及伊宁地区的构造属性、构造单元划分、发展演化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均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随着人们对信息技术“灵活性”的要求,远程访问技术广为应用,为了外出工作人员的工作便利和节约经费,远程访问技术在山西省地震局的实施也迫在眉睫.在远程同步、安全维护和设备软件的管理等问题上,结合山西省地震局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使用点对点协议PPP,远程访问服务器RAS,拨号安全服务器与调制解调器组合,拨号连接实现远程访问功能,防火墙、网关保护、病毒软件及网管软件等维护数据安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4.
信息化目前正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电子地图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孤立的三维模型数据虽然直观,然而查询功能却往往不强。本文结合“鄂州三维信息查询系统”项目,将二维电子地图与三维城市模型数据相结合并研制开发出新的产品模式。  相似文献   
95.
提出了小城镇集成云平台的建设思路,介绍了其相关特点和建设框架;并对平台设计的实施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
李兵 《探矿工程》2018,45(4):69-72,77
长江漫滩地区第四系松散层是一个巨厚的、复杂的含水体,具有典型的二元地质结构特征,含薄层状夹层,导致垂向透水性远小于水平向,对深基坑工程降水影响极大。南京梅子洲过江通道及青奥轴线地下交通系统及相关工程充分利用引渗技术,成功地对基底上部的地层进行疏干,达到干燥安全的作业环境,满足基坑开挖要求,为工程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对类似水文地质条件的深基坑工程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7.
随着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传统的测绘项目管理方式已不在适应正在崛起的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机器人、数字城市、海绵城市等项目的发展需要。测绘项目的多样化,项目生产地的流动性,人员专业的多样化等使得传统的测绘项目管理更加困难。实践中利用"推事本",一款移动互联网办公系统来构建测绘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以项目为主线,以提高测绘单位的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为目的,设计了各个功能模块及相应数据,实现测绘生产管理现代化、业务办公自动化和决策科学化的现代化测绘地理信息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98.
活动断层上盘浅部的高应力异常通常被认为是强震前兆之一,而低应力一般认为不会发生地震是安全的。然而多个震例表明,低应力状态下的地震危险性具有多解性。为进一步探讨强震前的应力异常特征,本研究利用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和2013年芦山MS7.0级地震前的地应力测量结果和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在考虑深部应力对浅部应力影响强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浅部应力对深部应力的响应模式,并对强震发生前不同的应力状态与地震危险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活动断层上盘低b值对应浅部高地应力为潜在地震危险区,而对应低地应力则为地震危险性不确定区,需要借助更多的手段进一步确定;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前的低应力状态可能反映了区域应力存在较强的调整。本研究对运用断层浅部应力状态评估断层地震危险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
100.
南大西洋14.0°S热液区是由我国在大西洋中脊首次发现的热液区,该热液区位于南大西洋中脊与卡蒂诺(Cardno)转换断层相交的离轴内角位置。本文利用透反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14.0°S热液区的热液硫化物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热液硫化物按照矿石构造可分为块状硫化物和烟囱残片两类,块状硫化物包括富铁和富铜硫化物,烟囱残片为富铁硫化物。块状硫化物矿石根据孔隙发育程度的差异,又可分为致密型和多孔硫化物矿石,这种致密程度的差异取决于硅质物质的含量。块状硫化物矿相学特征表明,本区热液活动至少存在3个期次,表层堆积矿石中硅质物质的大量产出很可能与侵入型网脉矿的发育有关。表层堆积矿石贫Zn的特征,指示虽然该区热液具有多期次性,但热液系统内Zn再活化作用不显著,这种特征很可能是由于本区洋壳较好的渗透性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