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2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CaO-Al2O3-CaF2-MgO-SiO2五元预熔渣系钢水深脱硫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采用二次正交回归实验设计方法对CaO-Al2O3-CaF2-MgO-SiO2五元预熔渣系钢水深脱硫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实验条件下预熔渣光学碱度,渣中Al2O3含量,CaF2含量与钢水脱硫率的关系,并获得了该预熔渣系的最佳组成。  相似文献   
92.
炼钢用Si-Ca-Ba复合脱氧剂成分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不同钡、钙质量分数的Si-Ca-Ba合金对钢液脱氧和夹杂物变性作用的变化规律。实验发现,当Si-Ca-Ba合金中钡、钙增加时,脱氧终点钢液中的全氧降低,但合金中钡的增加对降低终点钢液全氧的贡献不大。合金中的钡钙比对于降低钢液中夹杂物的尺寸至关重要,当Si-Ca-Ba合金中钡钙比约为2.7~3.5时,夹杂物的尺寸取得最小值。  相似文献   
93.
徐芳泓  李亮  姜周华 《炼钢》2008,24(2):19-21
对太钢二炼钢结晶器进行了水模拟实验,研究了水口倾角、水口浸入深度及拉速对结晶器液面波动的影响.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实验中拉速取值0.8 m/min、0.85 m/min、0.9 m/min;倾角取值10.、12.、15.;浸入深度取值60~160 mm(间隔20 mm).研究发现水口倾角、拉速对结晶器液面波动的影响较小,水口浸入深度对结晶器液面波动的影响较为显著,根据试验结果,将水口浸入深度由110mm调整为130 mm,OCrl8Ni9不锈钢冷轧板降级比例从6.38%降低到了4.80%.  相似文献   
94.
为明确不同脱氧剂加入顺序对钢中夹杂物的影响,对夹杂物的形成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在1 873K下,在MoSi2电阻炉上用φ70 mm×100 mm MgO坩埚开展了2炉低碳合金钢A冶炼实验.热力学计算表明,Si-Mn脱氧主要形成SiO2夹杂物及少量2MnO· SiO2复合化合物,A1-Si脱氧主要形成Al2O3夹杂物,实验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相互吻合.实验结果表明,先采用Si-Mn脱氧的1号工艺与先采用Al脱氧的2号工艺相比,夹杂物尺寸和面积百分比均较低.1号工艺终点夹杂物总数为168个/μm2,小于1.5φm的夹杂物占70%以上,夹杂物平均直径为1.2um.先弱脱氧后强脱氧的工艺更利于夹杂物的控制.  相似文献   
95.
采用MIG焊接方法,对2205双相不锈钢进行了不同热输入条件下的焊接试验,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完全重结晶区中带状奥氏体边缘起伏随热输入的增大逐渐增强,宽度逐渐增大;焊缝中心的奥氏体大多为等轴状的块状奥氏体,而靠近熔合线则主要为魏氏奥氏体,随着热输入的增大,魏氏奥氏体逐渐减少,而块状奥氏体逐渐增多;随着热输入的增大,焊接接头的抗拉、屈服强度均有轻微降低,而断后延伸率略有升高;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从母材到焊缝金属先升高后降低,热影响区的显微硬度最高,硬度的变化与焊接接头各区域中奥氏体体积分数有关,随着热输入的增大,各区域中奥氏体体积分数逐渐升高,显微硬度则相应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6.
Mn18Cr18N护环钢电渣重熔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0t电渣炉电气特性的分析,确定了渣池输入功率最大时的临界电流值。理论分析了供电制度、电极直径、渣系和钢种对电渣重熔钢锭表面质量的影响机理。钢锭侧面凝固前沿位置即金属熔池具有无圆柱部分是判断电渣锭表面质量优劣的基本依据。工业试验和理论分析阐明了改善Mn18Cr18N电渣重熔钢锭表面质量的主要措施,并提出了合理的重溶工艺制度。  相似文献   
97.
李星  耿鑫  战东平  姜周华  彭雷朕  师帅 《连铸》2016,35(6):42-46
以某厂圆坯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圆坯凝固末端电磁搅拌的三维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电磁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磁感应强度和电磁力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流频率为8 Hz,电流强度从100 A增加到400 A时,搅拌器中心处的磁感应强度从19.5 mT提高到77.9 mT,中心横截面上切向电磁力的最大值从115 N/m3提高到1 837 N/m3。当电流强度为300 A,电流频率从4 Hz增加到12 Hz时,搅拌器中心处的磁感应强度从60.3 mT下降到55.6 mT,中心横截面上切向电磁力的最大值从550.2 N/m3提高到1 501.8 N/m3。  相似文献   
98.
钡系复合合金对钢液脱氧行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俊杰  姜周华  李阳  刘杨 《钢铁》2004,39(7):28-30,46
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在LF/VD精炼设备上进行了钡系合金对钢液的脱氧工业试验。试验发现采用SiAlBaCa脱氧时的全氧含量基本上在各个工位均低于采用Al和FeSiAl脱氧,其脱氧产物上浮速度要快于用Al脱氧,能够较快地使夹杂物数量达到较低的水平,且试验中夹杂物的球化作用比较明显,同时还探讨了钡系合金脱氧和对夹杂物的变质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9.
LF精炼用发泡剂的发泡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含不同碳酸盐及碳化物的LF发泡剂的发泡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发泡剂所产生的气体量有很大差别,C和碳化物的气体发生量明显大于碳酸盐.以SiC、CaC2和碳酸盐等混合物组成的发泡剂效果更佳,其发泡高度在原始渣厚的一倍以上,持续发泡时间超过20min.  相似文献   
100.
 电渣重熔渣系的组成直接关系到高温合金的冶炼质量和表面质量。分析了高温合金电渣重熔渣系选择的基本要求和组成特点,确定了高温合金电渣重熔常用渣系的基本类型。通过研究高温合金电渣重熔渣系对冶金质量的影响可知:高碱度渣系具有较好的脱硫效果;为了降低渣料中的不稳定氧化物,应在使用前对萤石进行提纯;可以采用改变渣系组元和加入铝粉的方法,从而减少铝、钛等易氧化元素的烧损;选择低熔点渣系,可有效减少和避免含钛高温合金在电渣重熔过程中易出现的锭身表面渣沟、腰带缺陷、锭身分流眼等表面缺陷。提出的高钛低铝型高温合金电渣重熔渣系配比(质量分数)为:CaF2 65%~70%、[Al2O3]12%~15%、[CaO]12%~15%、[MgO]3%~8%、[TiO2]2%~5%。高铝低钛型高温合金电渣重熔渣系配比(质量分数)为:[CaF2]60%~65%、[A12O3]15%~20%、[CaO]15%~20%、[MgO]0~5%、[TiO2]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