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后足骨折,通过国内外医师学者的长期研究,其在诊治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引入,更加规范了跟骨骨折围手术期的处理流程,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治疗体验。本共识以ERAS理念为指导,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经全国创伤骨科专家讨论形成。本共识从多模式镇痛、术前宣教、围手术期饮食管理、手术微创操作等ERAS涉及的多个方面进行推荐,为治疗此类骨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致死、致残率高。近年来,国际上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诊疗方面有很多的研究和进展,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但我国目前的诊疗现状并不乐观,缺乏相应的规范和指南。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经全国数百位创伤骨科专家讨论通过,制定本指南。本指南仅适用于≥65岁低能量损伤造成的新鲜非病理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2年内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196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573例,女1389例;首次骨折时的年龄中位数为81(75,86)岁。根据术后2年内是否发生对侧髋部骨折分为两组:对侧髋部骨折组134例,未再发骨折组1828例。记录首次骨折术至发生对侧髋部骨折的时间。应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行走能力、入院时各项血液检查指标、合并内科疾病、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入院至手术时间、入院至出院时间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等相关指标,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2年内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2年对侧髋部骨折的累积发病率为6.83%(134/1962),首次骨折术至发生对侧髋部骨折的时间中位数为365(189,611)d。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为女性(RR=2.081,95%CI:1.351~3.207,P=0.001)、合并周围血管病(RR=5.876,95%CI:2.922~11.818,P<0.001)、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R=3.750,95%CI:1.897~7.413,P<0.001)、逐渐升高的CCI(RR=1.363,95%CI:1.223~1.519,P<0.001)、并发肺炎(RR=3.606,95%CI:2.054~6.332,P<0.001)、并发泌尿系感染(RR=7.670,95%CI:4.441~13.248,P<0.001)、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RR=7.389,95%CI:3.992~13.677,P<0.001)。结论女性、合并周围血管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逐渐升高的CCI,以及并发肺炎、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2年内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索术前认知功能障碍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病死率和功能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事后分析的方法,分析前瞻性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65岁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92例,依据术前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得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认知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认知正常组)。所有患者进行术后3~4年的电话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5年,记录死亡事件及发生时间,通过统计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和Parker行动能力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结局。采用组间比较、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生存曲线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资料差异并分析认知障碍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71名,其中认知障碍组374例,男性107例,女性267例;年龄65~98岁,平均79.9岁;认知正常组497例,男性151例,女性346例;年龄65~101岁,平均79.4岁。认知障碍组病死率25.7%(96/374)明显高于认知正常组的18.9%(94/497)(P=0.017)。认知正常组平均生存时间(1193.5±15.4)d高于认知障碍组(1138.3±20...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评估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引导下机器人辅助置入反肩关节肩盂基座螺钉导针的精准度,为机器人辅助反肩关节置换手术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使用CBCT对12例SYNBONE肩胛骨模型置入反肩关节肩盂基座螺钉导针前后行断层扫描.采用TiRobot软件术前规划螺钉导针入针点、尾端止点及导针置入路径的位置坐标.计算机根据规划位置控制机械臂定位并辅助置入肩盂基座螺钉导针,术后比较规划入止点、路径与实际入止点、路径的差异.结果 所有肩胛骨模型均一次完成导针置入.规划与实际入针点位置偏差为(1.155±0.517)mm,规划与实际尾端止点位置偏差为(1.047±0.288)mm,计划路径与实际路径夹角偏差为(1.564±0.888)°.结论 CBCT引导下机器人辅助反肩关节肩盂基座螺钉导针置入精确度高,为临床中反肩关节置换精准治疗手术重要步骤提供可行性选择.  相似文献   
96.
97.
骨盆骨折的急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盆骨折常继发于高能量损伤,多合并其他部位损伤[1],在全身所有骨折中约占3%,且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2-3].  相似文献   
98.
目的比较经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髋臼双柱骨折选择手术入路的原则。方法随访1996年5月~2004年12月手术治疗的髋臼双柱骨折患者59例,均有完整随诊资料。手术入路分布为:髂腹股沟入路38例,Kocher-Langenbeck入路7例,前后联合入路(前两个手术入路的联合使用)12例,扩展的髂股骨入路1例,Kocher-Langenbeck入路联合髂股骨入路1例。全部病例均接受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结果 59例患者获得平均70.3(22~101)个月的随访。临床功能优25例、良28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89.8%。股骨头缺血坏死3例、异位骨化6例、感染1例(联合入路)。单一手术入路、联合或扩展手术入路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分别为3.59 h及5.01 h(P=0.000),术中平均自体血液回输量差异无显著性(P=0.993),平均异体血液输入量差异有显著性(P=0.028),临床功能优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24)。结论经单一手术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用血量少、临床疗效优于经联合或扩展手术入路治疗。  相似文献   
99.
目的评价缩短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的可行性。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90例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患者以病房为单位分为试验组(69例)和对照组(121例)。试验组术前6h禁食,术前2h口服麦芽糊精果糖饮品,之后禁饮;术后患者一旦清醒,即可进水,进水2h后恢复正常饮食。对照组术前1d夜间12点以后禁食水,术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不限制进水,其他患者术后6h后进水,无不适反应后恢复饮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禁饮、禁食时间及术后恢复进水、进食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主观舒适度(焦虑、口渴、饥饿、恶心、疲劳、头晕、虚汗及胃部不适)及血糖,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禁饮时间[(4.5±2.9)h]较对照组[(14.3±3.9)h]缩短,术前禁食时间[(17.6±3.0)h]较对照组[(16.1±3.8)h]长,术后首次进水和进食时间[1(0,3)h和2(1,4)h]较对照组[(6(6,6)h和6(6,6)h]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口渴、饥饿、恶心、疲劳、头晕和胃部不适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人院时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试验组血糖逐渐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缩短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安全、可行,并且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虑、口渴、饥饿、恶心、疲劳、头晕及胃部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00.
吴新宝 《中华创伤杂志》2012,28(12):1061-1062
新知识、新技术会造福人类,但掌握不当也会带来灾难! 近年来,骨科的发展明显快于其他临床学科,可能主要由于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产生了众多更加符合生物力学特点的骨科固定方式、固定手段及固定工具;(2)人体解剖学的深入发展,产生了更加符合解剖学特点、更加细致并能使用微创治疗的产品,如关节镜、术中导航系统、解剖钢板、微创稳定系统等;(3)生物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及新的辅助诊疗技术(CT、MRI等)的应用,使得治疗的手段更加准确,治疗方法更加微创,效果更加可靠,也更加人性化,治疗的副作用也逐渐减小,疾病康复的时间不断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