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8篇
  免费   45篇
政治法律   24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马腾  马作武 《法学评论》2014,(3):175-182
墨子学儒者之业而自创学说,以兼爱为根本,以平等为宗旨,曾构建一个"非儒"的墨学体系。而后墨学式微,学人或尊儒辟墨,或视墨同儒,排抑消解墨学之平等思想。细绎其旨,墨子高倡"兼以易别",阐发一种异于儒家"仁爱"的"兼爱"论:兼交并举、爱利一体,表达的是具有超越意义的人类对等关系与平等法则;有见于齐、独僈等差,强调的是现实等差语境中的社会平等理念。以"兼爱"为本,纲举而目张,墨学体系沿"法仪"观将其平等哲学投射于各个环节,显现为一种平等的制度精神。"非命"、"节用"、"尚贤"、"明鬼"诸论,均拢合于墨学的平等法则。  相似文献   
83.
经过几十年的理论论证与实践的证明,检察文化作为先进文化对于凝聚检察干警的智慧和力量,对于传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起着重要作用。检察官作为检察事业的主体,其职业精神是检察文化的内核。本文从培育检察职业精神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检察职业精神的基本内涵、检察职业精神的塑造培育途径三个方面对当前大力培育检察职业精神,增强检察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提升人民检察院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推动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梳理论证。  相似文献   
84.
党务咨询     
1、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对改进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有什么新的举措? 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既坚持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保留专章规定,又针对突出问题着力规范。  相似文献   
85.
针对公众舆论的稳定性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议。现实主义者认为公众对外交事物普遍漠不关心、缺乏了解,他们对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看法变化无常,立场缺乏稳定性,不足以作为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基础;传统自由主义流派认为人民完全有能力管理公共事物,如果给他们真实的事实和必要的信息的话,他们完全可以做出理性和正确的选择。他们认为缺乏公众舆论参与的外交无法真正代表一般公众的利益;新自由主义试图用实证手段说明公众舆论的理性和稳定性,从而应当成为外交决策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86.
梅怀诚,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红色遗迹守护者,他没有感人的事迹,没有光辉的过去;他是一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基层党员,29年来,一直默默地在大山深处最不起眼的岗位上挥洒着光阴,履行着承诺。  相似文献   
87.
88.
89.
正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宋代名相——邵武藉诗人李纲的这首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病牛的形象,既绘出其身体病弱之形,更传出了其不辞赢病、志在众生之神,颇为切合牛任劳任怨、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这首诗也可以说是李纲入仕为官一生的真实写照,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李纲心甘情愿为众生的  相似文献   
90.
论宪法对社会经济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概述 社会和经济问题成为大多数国家宪法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是并不久远的事情.近代早期宪法中一般不含社会经济内容,即使提及,也仅限于"财产不受侵犯"范畴.[1]因为在当时社会发展条件下,宪法通常是决定国家与社会在政权形成和职能方面相互关系的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