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9篇
  免费   883篇
  国内免费   1029篇
数理化   368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Morphology evolution of prior β grains of laser solid forming (LSF) Ti-xAl-yV (x 11,y 20) alloys from blended elemental powders is investigat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grain morphology is revealed by incorporating columnar to equiaxed transition (CET) mechanism during solidification. The morphology of prior β grains of LSF Ti-6Al-yV changes from columnar to equiaxed grains with increasing element V content from 4 to 20 wt.-%. This agrees well with CET theoretical prediction. Likewise, the grain morphology of LSF Ti-xAl-2V from blended elemental powders changes from large columnar to small equiaxed with increasing Al content from 2 to 11 wt.-%. The macro-morphologies of LSF Ti-8Al-2V and Ti-11Al-2V from blended elemental powders do not agree with CET predictions. This is caused by the increased disturbance effects of mixing enthalpy with increasing Al content, generated in the alloying process of Ti, Al, and V in the molten pool.  相似文献   
82.
83.
The Ti0.9Zr0.1V0.2Ni1.5La0.5 alloy samples were synthesized by melt-spinning technique at the different wheel velocity (cooling rate), and the 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melt-spun ribbons mainly contains C14 Laves phase and V-based solid solution phase. The discharge capacity, cyclic stability, high-rate discharge ability and electrochemical kinetic of the alloy electrodes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cooling rate (wheel velocity), and the maximum discharge capacity is over 200 mA·h/g at the wheel velocity of 20 m/s.  相似文献   
84.
运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钨合金材料的三点弯曲实验;采用单胞单元计算模型,分析了断口形貌与材料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宏观断裂形式与微观结构参数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裂纹主要产生在 W-W 界面、W-M 界面,且在基体中向前发展,钨合金材料的破坏可归结为延性材料的破坏;裂纹的尖端始终处于应力集中的状态,随着裂纹的扩展,拉应力集中不断释放,并且转移到新的裂纹尖端;裂纹尖端的单元为拉伸破坏,拉应力是导致裂纹扩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5.
利用实验和能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介于两种预期的半金属Heusler合金Co2FeSi和Co2MnSi间的四元合金Co50Fe25-xMnxSi25的晶体结构、磁性、能带结构和半金属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考虑库仑相互作用的的广义梯度近似方法计算了系列合金的能带结构,通过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揭示了成分变化过程中合金分子磁矩及原子磁矩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 关键词: 磁性 半金属 Heusler合金  相似文献   
86.
 采用电弧熔炼制备出前驱体Mn-Cu合金,在稀盐酸溶液中自由腐蚀去合金化,制备出具有双连续结构的纳米多孔铜。研究了前驱体合金的成分对纳米多孔铜微观结构及Mn的选择性腐蚀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Mn-Cu合金的Cu原子分数为43%时,其去合金化受到抑制,存在明显的未完全去合金化的岛状结构;前驱体Mn-Cu合金的Cu原子分数为32%~23%时,可完全去合金化,形成平均孔径尺寸为20~100 nm,平均系带尺寸为30~80 nm,具有双连续结构的纳米多孔铜;前驱体Mn-Cu合金的Cu原子分数低至20%时,去合金化后存在大量裂纹,形成纳米颗粒聚集体。纳米多孔铜中存在少量的残余Mn,残余Mn的原子分数随着前驱体合金Mn原子分数的增高而降低。实验表明腐蚀液浓度对纳米多孔铜形貌也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87.
本文采用Monte Carlo方法和Gupta势函数对(CuAu3)n和(Cu3Au)n团簇的基态能量和结构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计算平均结合能、结合能的一阶差分和二阶差分,分析了团簇的稳定性.结果表明:(Cu3Au)n和(CuAu3)n团簇都为立体结构,都是以二十面体为基础形成的;(Cu3Au)n和(CuAu3)n团簇结构中金原子都有位于团簇表面的倾向;这两类团簇结构的区别在于:在(Cu3Au)n团簇中,铜一金原子混合程度高;而(CuAu3)n团簇中,形成金原子位于表层,铜原子位于中心的层状结构;且当n=3、5、7、9时,(Cu3Au)n和(CuAu3)n团簇在各自的序列中相对稳定性较邻近团簇高,特别是n=7的团簇,相对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88.
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half-Heusler合金NiFeSb和NiMnSb的晶体结构、磁性及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磁性原子Fe和Mn在两种合金的总磁矩中贡献最大,在NiFeSb总磁矩中,Ni原子贡献比例接近在NiMnSb中的2倍,而Sb原子的贡献比例是在NiMnSb中的1/5;两种合金的自旋向上能带都具有明显的金属特征,而自旋向下能带有明显的差别;两种合金费米能级以下的总态密度(DOS)主要由Ni-3d 和Fe-3d(Mn-3d)态决定,费米能级以上主要由Fe-3d(Mn-3d)自旋向下部分决定。  相似文献   
89.
王召柯  吴永全  沈通  刘益虎  蒋国昌 《物理学报》2011,60(8):86105-086105
通过拟合Mg的晶格能、晶格常数、弹性常数,并将其与前人的结果相比较后获得了描述Mg的最优长程Finnis-Sinclair(F-S)势函数参数,使用同样方法并引入修正因子后得到了Zn的长程F-S势参数.基于单质Zn,Mg的F-S势参数,进一步拟合合金Mg21Zn25,MgZn2,Mg2Zn11的晶格常数、晶格能获得Zn-Mg原子对的F-S势参数,构建了整套描述Zn-Mg合金的长程F-S势参数.在此 关键词: 长程Finnis-Sinclair势 Zn-Mg合金 分子动力学模拟  相似文献   
90.
分别以硼氨配合物和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合成了核壳结构的Cu@CoW三元合金催化剂和非核壳结构的CuCoW三元合金催化剂,25℃下,Cu0.4@Co0.5W0.1三元合金催化剂对于硼氨配合物水解反应的TOF(转换频率)值达到0.369 0 molH2·molcat-1·s-1,明显高于非核壳结构的Cu0.4Co0.5W0.1催化剂,接近Pt、Pd等贵金属的催化活性,反应的活化能为49 kJ·mol-1。与非核壳结构的CuCoW合金相比,核壳结构的Cu@CoW三元合金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