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208篇
医药卫生   7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异常妊娠与孕期弓形虫(TOX)、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关系,异常妊娠结局对活产儿婴儿期发育的影响.方法发生异常妊娠的孕妇50例作为病例组,正常妊娠的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孕期血清中弓形虫、巨细胞病毒特异的IgM、IgG抗体.对异常妊娠的活产儿36例,用Gesell发育诊断法评价其婴儿期的发育情况,以正常足月儿72例为对照.结果病例组两种病原体的现时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的过去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异常妊娠儿的总发育商及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及大动作能区发育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为了提高人口素质,应加强孕期保健,对于异常妊娠的活产儿采取早期干预措施,以促进其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82.
唇腭裂是发生率较高的出生缺陷,可损伤儿童认知功能发育.该文从语言发育障碍、学习功能损伤、行为和社会适应问题等角度总结了唇腭裂儿童认知功能损伤的表现,从发育的观点阐述了引起这些损伤的机制,包括颅面发育与脑发育的同源性、与语言发育有关的听力问题以及遗传因素的作用,并提出针对发育因素的三级预防措施,以期改善唇腭裂儿童的认知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观察脑力负荷前后肥胖青少年Stroop测验中各任务条件下耗时数的变化,初步探讨分析肥胖青少年的部分认知功能。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最终254名学生纳入分析,根据体质指数(BMI)进行肥胖程度划分。以韦氏智力量表测试60~70min作为脑力活动负荷,负荷前后分别进行Stroop测验。结果脑力活动负荷前,3组学生Stroop测验各指标的耗时数分别进行比较发现,肥胖组和超重组字色矛盾耗时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脑力活动负荷后,肥胖组和超重组纯颜色和字色无关的耗时数均高于正常组(P<0.05),并且随着BMI Z分的增加,3个指标的耗时数均增加。结论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可明显影响Stroop实验相关认知加工过程,且BMI Z分越高,这种认知加工受累越明显。  相似文献   
84.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伤与自杀心理行为的流行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方便抽样方法,对安徽省淮北市6所中学2 707名中学生的自伤和自杀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 707名中学生最近1 a内自伤行为的总报告率为35.2%,62.4%的自伤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排名前3位的自伤行为分别为故意打自己(19.0%)、故意掐伤自己(15.7%)、故意拽头发(12.2%);自杀行为总报告率为16.8%,32.5%的自杀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16.2%,7.4%,3.1%。女生总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报告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的中学生自杀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无自伤行为者(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风险分别是无自伤行为者的5.571,7.735,8.020倍。结论自伤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应及早对青少年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MI)与4种不良妊娠结局(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安徽省8个地市的妇幼保健机构孕早期建卡并随访到分娩记录的12 355名孕妇为对象,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孕前BMI与4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孕妇孕前BMI均数为(20.19±2.348)kg/m2,过低2 834人(22.9%),正常8 745人(70.8%),超重及肥胖776人(6.3%);调整年龄、户籍地、孕次等混杂因素后,对孕前BMI与胎龄儿组和体重儿组分别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过低是发生小于胎龄儿的危险因素(OR=1.320,95%CI=1.068~1.631);孕前超重及肥胖是发生大于胎龄儿和巨大儿的危险因素(OR=1.758,95%CI=1.503~2.056;OR=1.870,95%CI=1.540~2.271)。结论孕前BMI过低或者过高均会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安徽省8地市小于胎龄儿(SGA)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安徽省8地市妇幼保健部门首次保健服务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填写《孕产期母婴健康记录表》,收集母亲的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孕前6个月及孕早期环境暴露因素,同时于孕晚期收集孕期妊娠期高血压等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单胎活产儿出生信息,运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人口统计学特征与环境暴露对SGA的影响。结果:SGA发生率为3.4%(357/10 407),将SGA按重量指数分型,匀称型SGA占55.2%(197/357),非匀称型SGA占43.4%(155/357);将SGA按身长/头围分型,为匀称型SGA占73.7%(263/357),非匀称型SGA占4.2%(15/3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孕妇为城市户口、孕早期发生妊娠呕吐但未做医疗处理、孕期头3个月服用微量元素坚持1个月以上是SGA发生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71(95%CI:0.57~0.89)、0.79(95%CI:0.63~0.99)、0.30(95%CI:0.11~0.81);胎儿性别为女、孕前BMI<18.5、发生妊娠呕吐并去医院就诊为SGA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3(95%CI:1.47~2.29)、1.46(95%CI:1.16~1.85)、1.72(95%CI:1.12~2.65)。结论:孕妇孕前BMI较低及妊娠呕吐等会影响SGA的发生,加强孕前和孕期保健,应重视妊娠呕吐的发生,发生时应及时就诊以减少SGA的发生。  相似文献   
87.
体重指数与儿童青少年体能指数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与儿童青少年体能指数(PFI)之间的关联.方法 以安徽省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的7~18岁汉族学生共8941人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年龄分层后,将研究对象依据BMI百分位数分为5组:很低(BMI<P5)、较低(P5≤BMI<P15)、正常(P15≤BMI< P85)、较高(P85≤BMI<P95)、很高(BMI≥P95).对各体能测试成绩进行标准化,将其Z分相加算出PFI.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BMI组PFI的差异.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学龄段学生BMI与PFI的关联.结果 8941名学生中BMI很低、较低、正常、较高、很高组的PF1分别为-1.77、-0.91、0.32、-0.17、-0.54,呈倒“U”形分布;BMI正常组的PFI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PFI与BMI呈正相关,与BMI2呈负相关,表明PFI是BMI的二次函数,随着BMI的增高PFI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变化趋势.结论 BMI与儿童青少年PFI呈现抛物线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8.
安徽省3市中学生攻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少年攻击容易引发暴力、犯罪行为,是学校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以往研究显示青少年攻击行为受到家庭、社会、同伴和个人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内外研究均显示具有攻击行为的青少年在自尊、焦虑、情绪和依恋等方面与正常青少年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为此本研究探讨中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教学形式,注重与职业能力相匹配的英语使用能力的培养。本文将ESP教学理念引入公共卫生硕士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从学生需求出发,基于建构理论,开展任务型教学,引入多种建构主义词汇学习策略,结合语域分析和语篇分析,同时关注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构建多模态英语教学模式,加强合作学习,以提升公共卫生硕士听、说、读、写等技能,增强语言在公共卫生专业工作中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90.
家庭因素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家庭因素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应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经Rutter儿童行为问卷调查评定的有行为问题的587名学龄儿童以及从同一人群中挑选的587名对照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各家庭因素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父、母亲有慢性躯体疾病、单亲或重组家庭、父母关系差、亲子关系差、父母双方教育态度不一致、 孩子考试前父母对其施加压力是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父母对子女采取说服教育方式是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家庭因素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存在一定的影响,应针对主要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