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科学   17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81.
方硼石是一个罕见的极性矿物家族,大量针对方硼石热释电性的研究表明,方硼石在未进行任何改性的情况下就具有接近PZT等材料的热释电性能,而其结构并不是传统的钙钛矿构型,且不含有任何毒性元素,它作为一种热释电材料极具研究与应用价值。遗憾的是受限于材料质量等原因,至今方硼石的热释电机理与共性构效关系并未被阐明,因此针对方硼石的系统性改性研究还未深入开展,其热释电应用潜力也未被很好地开发。基于以上科学问题,本文综述了方硼石矿物晶体材料的人工合成方法和介电、热释电、铁电、铁磁、铁弹以及非线性光学等性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进一步合成方硼石单晶、研究其本征物性以及性能调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2.
连云港沿海近地层湍流强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欣  冯还岭  祁欣  陈飞  王桂臣 《气象科技》2012,40(2):285-292
在对连云港沿海15个各类气象观测站2000—2009年8级以上强风样本统计分析基础之上,利用6座沿海梯度测风塔2005—2007年测风资料,探讨了连云港沿海近地层风湍流强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特点,并重点对不同类型天气系统引起的强风湍流演变特征及其对风电场影响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风湍流强度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冬季小、夏季大,随高度增加而减小;②海面动力粗糙度对海上强湍流变化的影响有别于无强风及下垫面是陆地时;③在热带气旋影响区域,同一时段内可能会出现风速和湍流强度瞬时骤变现象;④海上强湍流出现在30m以上高度,陆地出现在底层,这一现象在不同天气系统引起的强风湍流变化中都有发现;⑤风机轮毂高度处有2.1%~3.8%的湍流强度特征值超过目前风机最大抗湍流强度设计标准,建议华东中、北部沿海地区风机抗湍流强度参数调整为0.31~0.41。  相似文献   
83.
大宁-吉县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晋西挠褶带南段,区内主要发育一系列宽缓褶皱,东部、东南部发育少量断层。野外厚层砂岩节理测量点的观测结果表明,区内盖层砂岩节理发育方向为NE30°、NE60°和NW60°,在北部的午城、窑曲、管头一带节理密度较大。运用分形理论对煤层及盖层砂岩显微裂隙进行分析,区内8煤层显微裂隙比5煤层发育,午城、山中、薛关、水堤所围成的区域以及窑曲-桑娥区块分维值多在0.8以上,为显微裂隙发育区。综合分析认为薛关、午城和桑娥区块是煤层气勘查目标区。  相似文献   
84.
生态修复措施会对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产生强烈影响,因此量化石漠化治理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在西南喀斯特地区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回归分析以及残差趋势分析等方法,揭示了2000—2020年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及生物多样性的时空演变规律,量化了石漠化治理等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以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为主,石漠化总面积减少了10.25万km2,减少速率为0.49万km2/a;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总体呈增加趋势,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数均值为0.40,总体维持在中等水平;石漠化治理和生物多样性呈正相关关系,其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为26.39%;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分别为52.78%、47.22%。结果表明,石漠化治理对生物多样性表现出积极贡献,对后续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
86.
强震加速度记录中50点采样与200点采样之间的差别有多大,能否用50点记录代替200点记录,本文从49组200点记录中采取高通滤波的方法抽取成49组50点的记录,通过最大值对比、加速度时程对比、功率谱对比及滤波后两组数据的相关性共4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滤波后的最大值比200点原始记录最大值平均小79.82 Count是原始记录的0.672%,加速度时程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功率谱对比方面发现从0.4~90Hz之间谱曲线基本重合,而在该频段以外两端悬殊较大,最后,通过对6组200点与50点数据的相关分析后发现,其平均相关系数达到88%以上。  相似文献   
87.
冰雹下落末速度是冰雹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的运动学参数。我国新疆地区降雹中以圆锥形雹块最多,但对圆锥形冰雹自由下落末速度的研究却不多见。本文用实验方法测量了圆锥形雹块模型的下落末速度,并推导了用几何特征量表示的圆锥形冰雹下落末速度公式。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圆锥形冰雹下落末速度与圆球形冰雹不同,它不是冰雹质量或大小的单一函数,而是其质量和形状参量(如锥角、底面曲率等)的函数。  相似文献   
88.
刘振坤  陈飞  范洪军 《江苏地质》2021,45(2):177-188
海上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优势渗流通道砂体与隔夹层分布特征决定了剩余油分布,是剩余油主控地质因素。如何准确刻画与表征储层内部的优势渗流通道砂体及隔夹层,明确剩余油分布特征,认清油田调整挖潜的剩余潜力,是油藏描述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南海珠江口盆地西江油田(XJ油田)高含水期面临的优势渗流通道砂体认识不清以及隔夹层分布难以刻画的地质问题,探讨形成海相砂岩油田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的关键技术。基于“差异放大”理念的精细地层细分与对比技术,解决了精细地层格架建立困难的问题;“波形与属性结合”的优势砂体刻画技术明确了储层砂体的分布范围与空间叠置关系,为识别优势渗流通道砂体与认识渗流特征提供依据;“非均质性分级表征”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将储层内部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优势渗流通道砂体、隔夹层、储层渗流差异表征在地质模型中。在精细地质模型及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定量表征剩余油空间分布特征,为剩余油挖潜和调整方案的实施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9.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西南地区上白垩统正阳组(K2z)以研究区命名,层型剖面在研究区内。1974年1∶20万黔江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在该层位中首次发现爬行动物蜥臀目蜥脚亚目巨龙(泰坦龙)科(Titanosauridae)、鸟臀目鸟脚亚目鸭嘴龙科(Hadrosauridae)和蜥臀目兽脚亚目肉食龙次亚目(Carnosauria)化石。西南地区晚白垩世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90.
《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数字影像与规划图集》(以下简称《图册》)是利用萝岗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规划成果数据编制的现状影像和规划地图册,为政府相关部门对城市发展决策提供相关依据,本文针对《图册》设计和编制的主要特点做了一些描述,包括设计上的创新点、开本、版式、内容篇章设计、分幅方案等.为今后其他的地图集设计和制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