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业科学   1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探明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状况,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于5―7月在长江中游宜昌江段对产漂流性卵鱼类进行监测,期间共采集鱼卵12209粒。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共鉴定出27种鱼类,隶属于2目、4科。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数最多,占77%;其次是鳅科,占15%;平鳍鳅科和银鱼科最少,均为4%。鉴定出的27种鱼类中,产漂流性卵鱼类有22种。2014年和2015年长江中游宜昌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量分别为79.1×10~8粒和70.9×10~8粒,其中四大家鱼产卵量分别为5.65×10~8粒和6.13×10~8粒。监测期间共出现7次产卵高峰(2014年4次,2015年3次),集中在6月初及6月中下旬。四大家鱼产卵量日变化与长江流量日变化关联性较强。2014年宜昌断面采集的四大家鱼鱼卵来自采样点上游的葛洲坝下(坝下–庙咀)、宜昌(胭脂坝–云池)和白洋(白洋镇–关州)三处产卵江段,2015年的四大家鱼鱼卵则来自葛洲坝下(坝下–庙咀)、宜昌(胭脂坝–红花套)两个产卵场。和历史资料相比,长江中游宜昌江段四大家鱼产卵场位置略有下移,规模呈减少趋势。建议继续科学适宜地开展生态调度和增殖放流,满足长江中游鱼类繁殖需求。  相似文献   
82.
为了解黑水河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egates)时空分布特征与最适生境,分别于2018年11月、2019年1月、2019年3月、2019年5月和2019年8月调查了黑水河中下游流域23个点位的红尾副鳅资源现状和相关环境因子,使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筛选影响资源密度(CPUE)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确定最适条件范围。结果显示,海拔、月份、温度和流速对红尾副鳅的CPUE均有极显著影响,溶解氧对红尾副鳅的CPUE有显著影响,且海拔的偏差解释率最高为33.7%,其次是月份(32.8%),环境因子中溶解氧的偏差解释率最高,为12.5%。黑水河红尾副鳅CPUE具有极显著的时空分布差异,从低海拔到高海拔,黑水河红尾副鳅CPUE的变化具有波动性,但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在3月和5月,红尾副鳅CPUE较高,在5―10月,CPUE逐渐下降。影响红尾副鳅CPUE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流速和溶解氧。GAM模型中,水温和流速与红尾副鳅CPUE具有极显著的非线性关系,溶解氧与红尾副鳅CPUE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在11.7~25.9℃,随着水温的上升,红尾副鳅CPUE呈先下降后有短暂上升后又下...  相似文献   
83.
苏州动物园饲养了3只长颈鹿,其中1只是在动物园成功繁殖出来的。尚未命名的雄性长颈鹿2016年2月出生在苏州动物园,出生时身高150cm、体重50kg、肩高106cm。本文对在母鹿哺乳情况下1月龄内幼鹿的各种行为进行了仔细的观察与分析。经过观察发现幼年长颈鹿的主要行为包括躺卧、慢走、站立、吃奶、跑跳等,幼年长颈鹿在10d左右开始出现采食青草动作,4周龄时明显有采食青草行为。由此表明,在苏州地区长颈鹿也可以正常繁殖后代。  相似文献   
84.
探究三峡库区丰都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评估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对鱼类早期资源的影响,可为三峡库区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018年5-7月,在三峡库区丰都江段利用圆锥网在左岸、江心和右岸进行鱼卵、鱼苗逐日取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采集鱼卵7426粒、鱼苗15461尾,隶属于5目、10科、40种(鱼卵16种,仔鱼36种),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19种。估算通过丰都断面的卵苗径流量为290.55×108粒(尾),其中鱼卵89.84×108粒,鱼苗200.71×108尾;四大家的卵苗总径流量为2.24×108粒(尾),其中鱼卵0.95×108粒,鱼苗1.29×108尾。调查期间出现3次产卵高峰,集中在5月下旬和6月下旬。各类仔鱼数量呈现出不同的时间动态,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吻鰕虎鱼属(Rhinogobius sp.)、鲤(Cyprinus carpio)主要出现在5月,四大家鱼以及宜昌鳅鮀(Gobiobotia filifer)主要出现在6月。研究表明,三峡库区靠近库尾段的鱼类早期资源丰富,库尾江段仍存在四大家鱼产卵场。  相似文献   
85.
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鱼道过鱼效果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中游支流汉江上,是一个以航运为主,兼有发电、灌溉等综合开发功能的项目。为了减免工程对鱼类资源的不利影响,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采取了修建鱼道的保护措施。为了解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鱼道的过鱼效果,2012年9月19-26日,采用网具回捕和水声学监测结合的方法,对通过鱼道鱼类的种类、规格、数量和生物学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采用三层流刺网在鱼道内共捕获到11种鱼通过鱼道上溯,包括瓦氏黄颡鱼、吻鮈、鳊鱼、蛇鮈、马口鱼、圆吻鲴、犁头鳅、铜鱼、鳜鱼、鲢、,其中数量较多的为瓦氏黄颡鱼、和圆吻鲴;水声学监测了1267min,共获得658个目标信号,平均每分钟获得0.5个目标,总体体长均值为33.50cm,95%置信区间为30.43~36.55cm。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鱼道的建成和运行,为大坝上下游鱼类的交流和完成生活史提供了渠道,对保护汉江的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沙地衬膜小麦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景电二期灌区衬膜沙地土壤水分动态监测,分析其土壤水分剖面变化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得出沙地衬膜能显著起到节水保墒作用,且随衬膜深度的增加而提高。在作物牛长初期,村膜沙地土壤水分在垂直分布差异上不明显,这是由于幼苗阶段、小麦植株矮小,植物蒸腾耗水员较小的缘故;而在植物生长中后期,小麦地上部分牛长旺盛,根系庞大,蒸腾耗水最大,从而造成土壤含水最上层高于下层。衬膜沙地因土层变浅,限制了土壤的储水深度,因此,在衬膜沙地栽培作物时,需要通过农田水分调控技术来实现水源的合理利用,其技术原则是:a少量多灌,并严格按照小麦各牛育期需水量的多少决定灌溉量;b应以当地资源条件和农m水分状况为依据,建众适宜的作物种植方式、耕作体系和轮作制度;c通过培肥地力调节农田水分关系.提高作物光合作用强度和水分利用率.以调节土壤的持久供水能力。  相似文献   
87.
长江上游长薄鳅Cytb基因的序列变异与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线粒体DNA序列对长江上游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 Bleeker)长江干流、岷江、赤水河和嘉陵江的8个群体176尾样本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长薄鳅cyt b基因序列分别检出了25个变异位点和2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 d)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608 52和0.000 89。单倍型网络结构图和N J树均未显示与地理种群相关的信息。分子变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长薄鳅种群内的变异大于种群间的变异,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F st<0.05),种群基因交流十分频繁(N m>1)。中性检验值(Tajima’s D=-2.279 09,P<0.01;Fu and Li’s D*=-4.670 47,P<0.02;Fu and Li’s F*=-4.470 16,P<0.02)和单倍型错配分布结果显示长薄鳅经历了最近的种群扩张事件。  相似文献   
88.
基于mtDNA序列分析青鱼群体遗传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长江中游监利四大家鱼原种场、石首四大家鱼原种场、长沙四大家鱼原种场、监利江段野生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鄱阳湖野生青鱼5个群体共160尾青鱼的mt DNA控制区982 bp片段的变异。结果显示:该片段的变异位点有80个,其中64个为简约信息位点,16个为单一突变位点。160个样本中共检测出57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950,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12 42。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变异率为3.30%,群体内的变异率为96.70%,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遗传变异系数FST=0.032 92,显示青鱼群体间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中性检验Tajima's D=-0.531 82(P0.1),Fu's Fs=0.132 48(P0.1),长江中游青鱼可能没有经历过种群扩张事件。  相似文献   
89.
为了解荆江航道整治工程中透水框架的集鱼效果,分别于2014年5-6月和2015年5-6月,采用科学探鱼仪SIMRAD EY60和双频识别声纳(DIDSON)ARIS EXPORER 1800两种水声学设备,分别对荆江瓦口子水道的金城洲和太平口水道的腊林洲透水框架水域的鱼类分布情况进行了水声学监测,并对工程江段的鱼类进行了刺网调查。结果显示:采用刺网捕获鱼类17种共204尾,其中数量和重量最多的都是鳊鱼,分别占64.71%和39.62%。渔获物体长范围是10~80 cm,平均体长是(26.90±8.82)cm;EY60监测到腊林洲工程区鱼的数目是金城洲工程区的1.92倍,DIDSON监测腊林洲工程区鱼的数目是金城洲工程区的2.36倍;EY60监测到金城洲鱼类体长集中在5~10 cm,占55.24%,腊林洲鱼类体长集中在30~50 cm,占45.38%。结果表明,透水框架群对于鱼类具有一定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90.
长江三峡库区蓄水后鱼类资源现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2005~2006年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3次流动调查,共设17个采样点,每次调查时间为1~2个月;同时在巴南和万州进行定点监测,每月2次。监测到鱼类108种,分属9目20科71属。鲢、南方鲶、鲤、黄颡鱼类、铜鱼、圆口铜鱼、长鳍吻鮈、圆筒吻鮈、长吻鮠、草鱼、鲹类为三峡库区渔获物主要种类。不同江段的渔获物组成存在差异,渔获物中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