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0篇
生物科学   3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蔡泽林   《广西植物》1981,(3):20-23
<正> 我区地处祖国南疆,地形复杂,四季常绿,植被繁茂,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为了了解我区野生甘蔗资源的类型及分布情况,我们于1979年10月至11月上旬和1980年10月下旬先后三次到南宁市郊、邕宁、武鸣、平果、田东、田阳、百色、田林和隆林等县公路沿线调查,并深入南宁市郊心圩、良丰江、邕宁县的伶俐长圹、百色镇郊、田林县旧州和隆林县的新州、德峨与者保等地采集。共采到甘蔗属的野生种及近缘属植物十二个材料,其中割手密四个、斑茅四个、蔗茅二个、河八王与金猫尾各一个。  相似文献   
82.
苏州河东风港河岸缓冲带中草地生态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构建河岸缓冲带对改善河流水质及其生态功能有重要作用。草地是河岸缓冲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高羊茅、白花三叶草和百慕达三种常见草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试验、指标测定的方法,重点测定试验样地的土壤理化指标、植株根系指标和土壤动物指标,分析不同草地对河岸缓冲带的保水固土及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类草地对土壤理化条件改善及生物多样性维持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中高羊茅固土能力突出,白花三叶草在土壤动物多样性维持上具有优势,而百慕达在土壤理化性质调节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三类草地缓冲带与周边菜地或荒地对照样带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3.
描述黑龙江省东部西盆地典型的城子河组下部海相层(包括南部带海相层,即原“石河北组”)的沟鞭藻类化石15属19种,含1新种和1新组合种。它们可分出两个沟鞭藻组合:Odontochitina operculata-Muderon-gia teltracantha组合(下部)和Vespeopsis zhaodongensis组合(上部);讨论沟鞭藻组合的特征及其地质时代,并与国际上有关地层进行对比,认为  相似文献   
84.
记述了甘肃兰州永登下街泉头沟发现的5种小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3个首次在这一经典地点发现的种。化石组合的分析表明,泉头沟动物群的时代与内蒙古中中新世通古尔动物群接近,并有一个与通古尔动物群相似、指示温带干旱、半干旱丛林-草原的古环境。  相似文献   
85.
乌鲁木齐河上游大西沟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乌鲁木齐河上游大西沟地区的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调查表明,该地区现有种子植物406种,隶属198属, 46科。种子植物科的组成以世界分布型科为主;属的组成以北温带分布型为主;种的组成以温带亚洲分布为主。区系成分的分析结果说明,该地区植物区系是东天山植物区系的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北温带植物区系特征。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山地植物区系和垂直变化的特点,大部分种类集中分布于山地中部。与周围地区的共有程度分析表明,尽管东亚分布型在植物区系组成中占有的份额很小,但是在植物区系的形成和起源上,与我国北方森林和草原区系有很大的历史渊源性,明显不同于中亚荒漠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86.
闫云君  李晓宇 《生态科学》2006,25(2):97-101
大型底栖动物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2级河流--黑竹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类的生产力进行了为期一周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种小裳蜉(Leptophlebia sp.)和蜉蝣(Ephemera sp.)的生活史均为一年两代,蜉蝣的两个代之间界限比较明显;小裳蜉成虫羽化主要发生在秋季和冬季,而蜉蝣成虫羽化主要发生在夏季和冬季。小裳蜉和蜉蝣种群的生物量和多度均出现两次峰值。采用体长频率法(size-frequencymethod)测算的周年生产量分别为:小裳蜉,38.0362g·m-2·a-1,P/B为11.4;蜉蝣,76.0318g·m-2·a-1,P/B为11.8。  相似文献   
87.
姚远  丁建丽  雷磊  江红南  张芳  牛涛 《生态学报》2013,33(17):5308-5319
土壤盐渍化问题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长最主要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也是影响绿洲农业生产的障碍性问题.而将遥感与近感技术相结合,是当前评价、监测及预报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先进方法.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以遥感数据和解译后的电磁感应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利用解译后的数据结合GIS和地统计学知识以及野外实测所得到的土壤电导率和盐分资料,分别采用泛克里格(Universal Kriging)、光谱指数回归(Spectral Index Regression)和回归残差泛克里格(Regression-Universal Kriging)3种方法研究了该地区两个关键季节(干季和湿季)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浸提液电导率EC1∶5和土壤盐分呈现显著相关,可以用EC1∶5来代替土壤的全盐量进行分析;电磁感应仪(EM38)所测各季节土壤表观电导率与EC1∶5的相关系数均达到1%显著水平,以表观电导率垂直读数(EMv)和水平读数(EMH)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研究区各季节的表层土壤电导率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强相关性,说明土壤采样点间的内部结构性良好,采用能够充分考虑到干旱区表层土壤电导率空间变异的尺度依赖性的球状套合模型,能够更好的拟合土壤表观电导率的空间结构;经过精度比较,回归残差泛克里格法为最优预测方法,这表明将遥感和电磁感应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预测与评估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的精度,为精确地进行土壤盐分预测以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8.
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分析了勐乃河梯级电站建设对流域内景观多样性、流域内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昔马片)的主要保护植被类型—龙脑香林和保护区内的珍稀濒危动植物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梯级电站的建设,将会加剧勐乃河流域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改变流域的景观多样性,但对景观层次影响不大;而工程建设对保护区内的龙脑香林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尤其是道路的建设,将导致流域内森林覆盖率下降5.83%,森林面积减少1472.09hm2,其中69.1hm2的龙脑香林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针对本项工程的特点,文章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9.
高云  谢苗苗  付梅臣  曹翊坤 《生态学报》2014,34(5):1094-1104
高原型河谷城市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与气候特征,生态环境脆弱,城市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植被作为其生态系统的载体,响应更加敏感。深入研究高原型河谷城市的植被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西部大开发及城市化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宁市作为典型的高原型河谷城市,植被覆盖在城市化与退耕还林(草)政策共同作用下变化明显。基于植被-不透水表面-土壤(V—I—S)模型,以西宁市城市规划区1995年与2009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进行混合像元分解,获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通过整体分析、转移矩阵分析,格网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并分别探讨川道与丘陵植被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西宁城市规划区平均植被覆盖度维持在30%左右。2009年与1995年相比植被覆盖度出现下降,植被覆盖空间差异略有减小。在数量上,基本无覆盖、中覆盖、高覆盖等级呈增加趋势,低覆盖、全覆盖呈下降趋势。研究区西北部及西南部丘陵区植被覆盖整体趋于好转,主要由中低丰度植被等级变化而来,原因在于2000-2005年湟中县累计退耕还林(草)54.91km~2,累计造林247.98km~2,使研究区西北部植被覆盖等级提高,表明西宁市退耕还林(草)工程对于改善植被覆盖效果明显。同时丘陵区植被变化与气候影响趋势相同,表明其植被变化可能也受气候变化影响。城市扩展方向及强度对其周边植被覆盖的影响突出。市区快速扩张及农业退化使川道内中高丰度植被覆盖整体退化趋势明显。主要原因在于2000年后西宁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用地规模迅速增大,川道内城市周边大量中高覆盖等级植被转变为基本无覆盖等级,造成植被退化。川道内城市区域植被变化与气候影响趋势相反,表明本文研究结果可能低估了城市化对川道内植被变化的影响幅度,相比气候影响,人为活动的影响更加强烈。研究区内植被覆盖等级的变化趋势为植被覆盖较差的等级(基本无覆盖和低覆盖)向高一级别发展,得益于退耕还林(草)工程;中等级别以上的覆盖等级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尤其是位于川道中受到城市化干扰的区域植被退化问题尤为突出,需对这些区域采取植被保育措施,避免植被覆盖高等级区域受到城市化影响造成不可逆转的退化。  相似文献   
90.
深入认识植物功能性状的生态学含义, 对于阐明不同自然与人为干扰环境下的群落构建途径, 进一步揭示生态系统服务维持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文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群落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土壤养分与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化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退化导致土壤养分含量逐渐减少, 全氮和全磷在未退化的羊草+杂类草群落与严重退化的羊草+冷蒿(Artemisia frigida)群落之间差异显著; (2)随着退化演替的进程, 群落最大高度和叶片碳氮比减小, 群落最大高度在未退化的羊草+杂类草群落与轻度退化的羊草+针茅(Stipa sp.)群落之间差异显著, 碳氮比在未退化的羊草+杂类草群落与严重退化的羊草+冷蒿群落之间差异显著; (3)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群落, 其土壤养分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有所差异。在羊草+针茅群落, 速效氮与群落最大高度、叶片木质素含量和叶片碳氮比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在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群落中, 上述3种植物功能性状则表现为均与全磷含量显著正相关; (4)群落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也因退化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轻度退化的羊草+针茅群落中, 叶片木质素含量与其他4个功能性状显著正相关, 叶片碳氮比与群落最大高度、叶干物质含量、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严重退化的羊草+冷蒿群落中, 所有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植物通过功能性状的协调或组合, 以适应贫瘠的土壤环境。上述结果深化了对典型草原退化演替的认识, 对退化草地的恢复与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