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医药卫生   12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单探针和双探针显色原位杂交(CISH)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评估双探针显色原位杂交试剂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29例常规石蜡包埋的乳腺癌组织标本,分别使用单探针和双探针CISH技术,对肿瘤标本的HER2基因状态进行检测,并按照2007年美国临床肿瘤协会及美国病理家协会(ASCO/CAP)标准,计数HER2基因拷贝数或HER2/17号染色体的比值;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了HER2蛋白水平,与经CISH基因检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在129例切片中,单探针CISH结果显示有7例(5%)为临界状态,而双探针CISH结果则无一例结果为临界.在其余122例标本中,单探针和双探针CISH的结果同为50例(41%)阴性和72例(59%)阳性,其中双探针CISH对单探针CISH的阴性和阳性结果的吻合率分别为88%(44/50)和92%(66/72),统计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κ=0.80,P<0.05).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和不一致的标本中,出现17号染色体异倍体的比例分别为38%(42/110)和53%(10/19).在109例IHC检测的HER2结果中,分别有34例(31%)被判读为(阳性),18例(17%)被判读为0~+(阴性)和57例(52%)被判读为(临界).结论 双探针CISH相对单探针而言,是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可靠方法.双探针CISH能进一步明确判断单探针CISH结果判断不明确(临界状态)的HER2基因状态的标本,并提示17号染色体的异倍性可能会对个别乳腺癌HER2状态的解读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AB-P一MY显示羊水栓塞、吸入鳞状上皮和粘液物质的快速双重组织化学染色法龚志锦,戴益民,李全华,郑唯强,詹洲为了在病理组织中,能够可靠地快速证明羊水栓塞、吸入鳞状上皮及其它有形成分,我们在用Alcianblue和Phloxine对组织作用后,发现选...  相似文献   
83.
背景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又称为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常见而难治的血管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了解甚少.目的研究结构蛋白及血管形成因子在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 (cavernous venous malformation,CVM)中的表达及意义.设计研究 CVM病理标本中的结构蛋白和血管形成因子的表达,用正常中型静脉和小静脉标本作为对照,半定量分析结果.地点和对象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1996/2000间手术切除的 CVM病理标本 25例,正常中型静脉和小静脉标本各 12例.干预采用 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CVM、正常中型静脉和小静脉标本中的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等结构蛋白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等血管形成因子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观察Ⅳ-型胶原、 Fn、 Ln、 VEGF、 Ang-1在各个标本中的表达强度,分为"-、+、" 3个等级.结果Ⅳ型胶原、 Fn和 Ln在海绵状静脉畸形与在中小静脉中的分布类似,但表达量明显少.畸形组织和小静脉的 VEGF表达明显强于中型静脉,小静脉的 Ang-1表达明显强于静脉畸形和中型静脉.结论结构蛋白及血管形成因子表达变化可能是海绵状静脉畸形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Ang-1表达减少可能参与海绵状静脉畸形的血管塑型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4.
雌激素受体(ER)的检测在乳腺癌的术后综合治疗及预后检测中已得到普遍的应用,尽管目前又加测孕酮受体(PR)使其更具有判别价值及预后意义,然而多年的临床实践仍发现至少有30%的EP阳性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等治疗不敏感,故有必要寻求出能更好地反映ER实质或当结合ER检测后能更全面地指导乳腺痛预后评估的标志物。作者试图通过雌激素诱导蛋白——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在乳腺癌的表达状况,来确立HSP作为更好地反应ER状况的角色。  相似文献   
85.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对估计乳腺肿瘤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探讨了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数量、分布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乳腺肿瘤手术标本共101例,其中良性病变13例、乳腺癌88例。乳腺癌中有腋下淋巴结转移39例,AgNOR均值为5.20±1.98,而淋巴结转移阴性29例,AgNOR均值为4.69±2.70,二比较(P〉0.05)。各类组织类型的AgNOR值之间无明显差别。乳腺癌Ⅰ级AgNOR为3.90±1.29,Ⅱ级为5.13±2.3  相似文献   
86.
羊水栓塞鳞状上皮和弹力纤维的组合染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7.
目的:检测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2(su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 2,SOCS2)蛋白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OCS2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构建乳腺癌、癌旁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71例乳腺癌、18例癌旁乳腺组织、20例乳腺良性病变SOCS2、ER、PR、cerbB2、p53 和 Ki-67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SOCS2阳性率为57.89%(99/171),癌旁乳腺组织为94.44%(17/18),乳腺良性病变为75%(15/20);乳腺癌组织中SOCS2的表达在不同TNM分期、不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和Ki-67阳性及阴性表达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SOCS2的表达降低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和预后不佳相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与细胞运动相关的成束蛋白在原发性乳癌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阴性癌细胞的关系。方法 选取乳癌标本共84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成束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E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状况相比较。结果 成束蛋白主要在癌细胞胞浆内弥漫性着色,在53例ER阳性病例中仅3例为成束蛋白表达阳性(5.7%),相反,在31例ER阴性肿瘤中有21例表达阳性(67.7%),二者差异显著(P<0.001);但成束蛋白表达与绝经状态、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状况等无显著相关(P>0.05);然而,阳性成束蛋白表达与PCNA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1)。结论 人成束蛋白的过度表达可导致细胞间粘着力的降低和细胞运动活性的增加,可能是由于肌动蛋白动力学中的分子调节对癌细胞的恶性表型具有一定的影响;而肌动蛋白的功能作用受肌动蛋白相关蛋白,如成束蛋白的活性控制。且成束蛋白大多存在于那些高表达PCNA的癌细胞,也可能与高增殖活性的癌细胞有关,这可能是阴性ER乳癌相对于阳性ER组有着更差的预后的原因之一,但具体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9.
雌激素及三苯氧胺对MCF-7乳腺癌细胞BP1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乳腺癌MCF-7细胞在雌激素(E2)和三苯氧胺(TAM)作用后BP1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用雌激素(E2)和三苯氧胺(TAM)处理培养的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应用MTT比色分析法筛选最佳作用浓度.以筛选的浓度同步分组作用于MCF-7细胞72h,同时设对照.用原位杂交法检测BP1基因在ER处于激活和抑制状态下的表达状况,用免疫组化检测bcl-2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状况.分析MCF-7在ER处于不同表达状态下BP1、bcl-2的表达变化和细胞凋亡变化情况.结果:E2在10-8mol/L、TAM在10-6 mol/L的浓度时,刺激和抑制MCF-7细胞生长的作用最显著.在E2和TAM处理后,MCF-7细胞BP1的表达率分别为95.0%±3.94%、58.5%±5.27%,bcl-2的表达率为80.9%±1.73%、37.8%±2.39%,凋亡指数分别为0.67±0.27、6.7±0.76.分别较对照组76.1%±6.54%、63.5%±3.28%、3.2±0.79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BP1的表达受到ER传导通路的调节,E2可能通过调节BP1的表达水平而在乳腺癌的发生中起作用.BP1可能在调节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到抑制作用.BP1阳性表达可能成为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90.
上皮型钙粘连素和CD44v6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上皮型钙粘连素(E-cadherin)和CD44v6在人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6例人HCC组织中E-cadherin和CD44V6表达。结果:人HCC中E-cadherin和CD44V6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2.4%和39.4%,且E-cadherin表达与HCC侵袭转移倾向呈负相关(P<0.01),与患者5年生存率呈正相关(P<0.01);而CD44V6表达与HCC侵袭转移倾向呈正相关(P<0.01),与患者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E-cadherin和CD44V6均与肝癌侵袭转移倾向有关,检测E-cadherin和CD44V6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肝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