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72篇
地球科学   45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81.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western edge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subtropical high (WNPSH) in early summer experienced an interdecadal decrease around 1990. Correspondingly, the zonal movement of the WNPSH and the zonal extension of the high-pressure anomaly over the WNP (WNPHA) in abnormal years possess smaller ranges after 1990. The different influences of the tropical SSTAs are important for this interdecadal change, which exhibit slow El Ni?o decaying pattern before 1990 while rapid transformation from El Ni?o to La Ni?a after 1990. The early summer tropical SSTAs and the relevant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present obvious interdecadal differences. Before 1990, the warm SSTAs over the northern Indian Ocean and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favor the WNPHA through eastward-propagating Kelvin wave and meridional-vertical circulation,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warm SSTA over the tropical central Pacific induces anomalous ascent to its northwest through the Gill response, which could strengthen the anomalous descent over the WNP through meridional-vertical circulation and further favor the eastward extension of the WNPHA to central Pacific. After 1990, the warm SSTAs over the Maritime Continent and northern Indian Ocean cause the WNPHA through meridional-vertical and zonal-vertical circulation, respectively. Overall, the anomalous warm SSTs and ascent and the resultant anomalous descent over the WNP are located more westward and southward after 1990 than before 1990. Consequently, the WNPHA features narrower zonal range and less eastward extension after 1990, corresponding to the interdecadal decease i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western edge of the WNPSH. On the other hand, the dominant oscillation period of ENSO experienced an interdecadal reduction around 1990, contributing to the change of the El Ni?o SSTA associated with the anomalous WNPSH from slow decaying type to rapid transformation type.  相似文献   
82.
基于2020年中国近海31个浮标的逐小时数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陆面数据同化系统(HRCLDAS-V1.0)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数据(ERA5)海面风场进行了系统的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两者在我国近海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风速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16 m/s和1.09 m/s,风向MAE分别为23 °和22 °。随着风力增大两者的风速准确度均有所降低,当风力等级≥10级时,前者准确度优于后者;对于风向而言,随着风力增大,两者准确度均升高。此外,选取2020年典型的两次冷空气过程和2008号台风“巴威”过程,检验两者在不同天气过程影响下的准确度,两类融合产品均能较好地再现冷空气过程引起的风向变化,而对不同强度的冷空气过程下的风速反映存在差异;对于台风引起的大风,在风速较低时两者风速均具有不错的表现,但HRCLDAS-V1.0对峰值强度的表现优于ERA5。   相似文献   
83.
内蒙古黄岗梁铁锡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与构造背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黄岗梁铁锡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是一个典型的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为了精确厘定该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对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合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对该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花岗岩锆石LA-ICP-MS年代学研究表明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139.96±0.87 Ma,是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34.9±5.2Ma,成岩和成矿时代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均处于燕山期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期内。综合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成矿时代和区域构造演化,认为黄岗梁铁锡矿床形成于大兴安岭成矿带140 Ma左右的锡多金属成矿高峰期,矿床形成于由全面的挤压向伸展过渡阶段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84.
内蒙古谢尔塔拉铁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段华力西期、燕山期成矿带上,是一个大中型的火山喷发沉积-热液富集型矿床。在对谢尔塔拉铁锌矿床的物质组成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和成矿作用。研究表明,从热液作用早期到中期,具有成矿温度递减、盐度升高的趋势,两者呈负相关变化,指示流体发生了沸腾作用;从热液作用中期到晚期,具有成矿温度递减、盐度降低的趋势,两者呈正相关变化,指示流体发生了混合作用。S、Pb、C、H、O同位素组成表明,金属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岩石和下伏地层,同时还有深部岩浆物质的参与。成矿热液为大气降水补给加热的循环地下水和岩浆水组成的的混合流体,后期又有大量的大气降水补充,使得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了强烈的同位素交换。矿化和蚀变作用是在水/岩比值比较低的体系中进行的。谢尔塔拉铁锌矿床的成矿流体总体表现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热液。构造热效应、地热梯度和多次的岩浆喷气热是驱动流体活化迁移的主要因素。构造体制转换使流体稳定体系发生改变,压力释放发生沸腾作用,造就铁、锌在有利位置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85.
针对现有的OpenMP和直接的线程并行法难以对遥感影像处理链进行加速的问题,引入流水线概念对复杂的功能链进行并行加速,提出了基于流水线技术的遥感影像并行处理方法。影像处理实验验证了流水线在遥感影像多级连续处理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86.
采用LC-MS/Ms 法研究三聚氰胺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三聚氰胺以5g/kg浓度添加到饲料中,连续投喂大菱鲆30d,停药后,对大菱鲆肌肉、肝脏、肾脏组织残留的三聚氰胺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三聚氰胺能够在大菱鲆肌肉、肝脏、肾脏各组织中富集并消除,最高血药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相似文献   
87.
案情简介 某市居民王某的父亲过世,老人虽早已办理“农转非”成为城市居民,但生前就曾多次叮嘱,希望死后能葬回市郊原籍的村公墓。按照父亲遗愿,王某托在郊区农村的叔伯跟村里沟通,准备向村里购买一块墓地,把父亲的骨灰葬到村公墓里。但王某也有顾虑,因村公墓就在城郊,担心哪天公墓土地被征收,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父亲人土难安,到时还得迁葬。  相似文献   
88.
成矿过程中流体的作用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体在成矿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成矿物质得以活化、迁移、富集的主要介质,同时流体的运移还能扩展有利的成矿空间,同位素地化学方法仍然是成矿流体研究的主要手段,实验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现代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方法在探讨流体的起源、演化等方面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每种方法均有其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强调多种研究方法的结合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9.
随着遥感应用的进步,遥感在地质找矿中应用越来越深入,遥感的地质分析能力也不断提高。同时,地理信息系统在遥感信息集成分析、圈定成矿靶区及远景区的应用研究中,成为空间多源信息综合自理伯有力工具,在遥地质找矿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遥感地质找矿的关键是遥感含矿信息提取技术。文章以遥感地质信息获取,含矿多源信息提取与分析,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为主要内容,对遥感地质找矿的进展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90.
粉煤灰土壤及所产蔬菜的有害元素含量变化和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京第二热电厂湿排的粉煤灰,进行了改良蔬菜土壤的试验,并对试验用的粉煤灰、不同施灰量的土壤及所产蔬菜共38 个样品的有害元素和放射性元素含量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与粉煤灰施用量无明显相关性;在本次试验范围内施用粉煤灰没有造成土壤的污染;其所产蔬菜的这些元素含量也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限值,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