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9篇
生物科学   2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绿豆上胚轴中油菜素甾酮的结合特性徐如涓,何宇炯,王玉琴,赵敏橘(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200032)关键词:油菜素甾酮,绿豆,上胚轴,结合位点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由体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Wewitt等1980,横田孝雄1987)...  相似文献   
82.
83.
我国绿豆种质资源的芽用特性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70份绿豆种质资源进行了芽用特性的评价,以期为培育豆芽专用品种提供信息。结果表明,不同绿豆品种生产的豆芽在芽体粗细、长短、外观色泽、口感以及豆芽产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不同品种间的芽豆比变化范围为1.34~9.08,平均为6.17,芽豆比与芽长成显著正相关(R=0.614),即芽长是豆芽产量的重要影响因子。研究还表明,芽长、芽豆比与百粒重均呈一定负相关,但与子粒蛋白质、脂肪、淀粉等品质性状相关不明显,即小粒绿豆资源更适于豆芽生产。其中绿豆豆芽因子叶花青甙含量高而导致芽体颜色不鲜亮、商品性差的绿豆资源占分析总数的84.47%。不同绿豆资源的硬实率、豆芽畸形率及烂豆率的变异范围分别为0~87.78%、0~85.56%和0~11.11%,且三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根据芽用特性的综合评价,共筛选出12份低硬实、无烂芽、产量高、商品性好的绿豆种质资源,为豆芽专用品种的筛选与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绿豆主要营养品质近红外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近红外法预测了中国绿豆主要营养品质蛋白质、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并比较绿豆粉和籽粒两种不同样品类型的差异。102份来自绿豆核心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近红外分析系统扫描了绿豆籽粒和粉样品。光谱数据经预处理后,构建了最小二乘回归预测和交互验证模型并获得了最优校正统计参数。绿豆粉样品最大R2值和最小SECV值蛋白质含量为0.95和0.329,淀粉含量0.90和0.576,直链淀粉含量0.89和0.307;RPD值3.08至4.61。籽粒样品最大R2值和最小SECV值蛋白质含量为0.90和0.404,淀粉含量0.88和0.643,直链淀粉含量0.85和0.426;RPD值2.51至3.23。模型的稳健性采用外部验证法进行了评价。豆粉样品的平均差异1.0%~1.8%比籽粒样品略低。结果表明绿豆粉的三种组分的近红外预测方法具有快速和简单的特点,可应用于绿豆品质的测定。籽粒样品还具有无损种子结构,保持种子活力的特点,可在育种、种质资源创新等方面应用,但其准确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85.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经10℃低温处理2d的绿豆下胚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结果表明,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大部分细胞的损伤是可逆的而非致死性的,如内质网膜模糊和呈颗粒状;线粒体呈现不同程度的膨胀,其数量增加,且聚集分布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附近,核糖体聚集成为多聚核糖体等。也有小部分细胞受到的伤害是致死性的,如细胞质电子密度显著升高,质体中淀粉粒过度积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膨胀和解体,小液泡频繁吞噬细胞质和细胞器,细胞自溶死亡等。  相似文献   
86.
绿豆种子休眠性和百粒重的QTLs和互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绿豆Berken/ACC41重组自交系在北京种植得到的121个F10家系和79个RFLP分子标记,采用改进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绿豆种子休眠性和百粒重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上位性互作分析.检测到与发芽势有关的QTL 3个,与发芽率有关的QTL 4个,分别位于第1、11连锁群,解释表型变异的8.17%~12.14%和4.34%~12.69%.检测到与百粒重有关的QTL 5个,分别位于第2、8、9、11连锁群,解释表型变异的4.58%~10.36%.增加发芽率和百粒重的基因效应均来自母本Berken.分别检测到发芽势、发芽率和百粒重的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8、9、9对,对这3个性状的总表型贡献率分别达到66.58%、47.91%、39.90%.本文初步分析了休眠性和百粒重的关系,并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作了比较,旨在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适度休眠的优良绿豆品种,进而解决绿豆收获前的荚上子粒发芽问题.  相似文献   
87.
本文研究并评估了绿豆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代谢(TG、TC、LDL-C、HDL-C)、肝脏脂质分布、抗氧化酶活性(SOD、CAT、T-AOC)的影响。还研究了绿豆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微生物菌群及短链脂肪酸(SCFAs)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高脂饮食组相比,添加绿豆显著减轻大鼠了血清和肝脏的脂质积累,并提高了抗氧化酶的活性。大鼠盲肠中的SCFAs含量随绿豆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大鼠盲肠内容物以厚壁菌和拟杆菌为主。绿豆摄入影响了大鼠肠道微生物群的丰度,拟杆菌和放线菌相对丰度等增加。这些结果表明,绿豆具有改善肠道微生物及调节脂代谢的作用,对机体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8.
本研究讨论了绿豆中微生物的分布规律及相关联的结构特征,次氯酸钠常规及真空处理绿豆全豆、表皮及内部消毒效果的评价及机理分析.结果证明,绿豆全豆、表皮及内部的菌落总数分别为8.41×105cfu/g、6.70×103 cfu/g及8.30×105cfu/g,经有效氯浓度为(3 000~33 000)mg/kg的次氯酸钠溶液,1h常规浸种处理后绿豆全豆、表皮及内部菌落总数分别下降(0.93~2.22) log cfu/g、(0.92 ~ 2.20) log cfu/g及(0.94 ~ 2.09) log cfu/g.真空度0.05 MPa下,经有效氯浓度(3 000 ~ 33 000) mg/kg的次氯酸钠溶液1h浸泡后,绿豆全豆、表皮及内部菌落总数分别下降(1.67 ~ 4.15) log cfu/g、(1.15 ~2.38)1og cfu/g及(1.62~4.11) log cfu/g.经分析,真空处理能使次氯酸钠克服绿豆表皮蜡质层及内部空腔结构的影响,有效接触微生物从而提高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89.
利用绿豆(Vigna radiata)品种苏绿16-10和潍绿11杂交构建的F2和F3群体发掘调控绿豆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位点。同时对绿豆产量相关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和相关性分析, 并利用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和分枝数均呈正相关。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的相关性最高, 这2个性状在F2和F3群体中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和0.914。在F2群体中, 共检测到8个与产量性状相关的QTL位点, 其中与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单株产量相关的QTL位点各1个, 分别解释11.09% (qNPP3)、17.93% (qNSP3)和14.18% (qYP3)的表型变异; 2个与分枝数相关的QTL位点qBMS3qBMS11, 分别解释18.51%和7.06%的表型变异; 3个与百粒重相关的QTL位点qHSW3qHSW7qHSW10, 分别解释5.33%、46.07%和4.24%的表型变异。在F3群体中, qNSP3qHSW7再次被检测到, 表明这2个QTLs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同时, 开发了1个与百粒重主效QTL qHSW7紧密连锁的InDel标记R7-13.4, 并利用自然群体对该分子标记辅助筛选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可为绿豆产量相关性状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绿豆 (Vignaradiata)种子的吸水曲线未出现明显的“平稳期”。种子萌发 5 0 %的时间和热时间分别为 11h和 11 5度天。在吸胀初期 ,种子的相对电导率迅速增加 ,然后下降。随着脱水时间的延长 ,预吸胀不同时间的绿豆种子的含水量和存活率、由存活种子产生的幼苗鲜重、胚根和下胚轴长度明显下降 ;而且随着预吸胀时间的增加 ,种子对脱水的敏感性显著加强 ;预吸胀种子的相对渗漏率在脱水初期缓慢增加 ,然后迅速增加 ,且预吸胀时间愈长 ,相对渗漏率增加的幅度愈大。结果表明预吸胀的绿豆种子的脱水耐性是逐渐丧失的 ;吸胀的能萌发的正常性种子的脱水敏感性可以作为研究种子顽拗性的一种模式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